近日,聚焦新疆棉農真實生活的紀錄電影《地上的云朵》官宣定檔,影片將于5月7日登陸人民院線。
電影由中央新影導演劉幗軼執導,先后斬獲第二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國際影片展映單元”唯一入圍的中國影片、第三屆華語紀錄片電影大會“年度特別推薦導演”榮譽、入圍第六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金椰獎主競賽單元,并入圍第37屆荷蘭阿姆斯特國際紀錄片節Docs for Sale單元,憑借高品質與好口碑入選中央新影集團年度重點影視節目片單。
從“棉田”到“人間”:一場土地和生命的共生敘事
在新疆南部的阿瓦提縣,棉花不僅是生計的依托,更是土地與生命的對話。紀錄電影《地上的云朵》,以沉靜而深邃的鏡頭語言,講述了這片土地上兩戶棉農的家庭故事。影片跨越四季,記錄下艾爾肯一家與趙強一家從棉花播種到采收、售賣全過程的汗水與歡笑、意外與溫情,也記錄下了新疆棉農通過堅韌和智慧完成與土地“雙向奔赴”的細節瞬間,展現了中國鄉村土地上最本真的生命圖景。
沉默的凝視:生活是真實與詩意的交織
為捕捉最本真的生活肌理,影片采用“直接電影”的觀察式拍攝手法。創作團隊以觀察者的姿態將鏡頭隱入棉農的日常。攝制組以兩個機位、兩位攝影師“隱形”駐守在每個被記錄的家庭里,與棉農同吃同住,直至對方卸下防備,將最私密的憂慮與喜悅袒露于鏡頭前。
沒有預設的劇本,只有生活本身的跌宕起伏。導演坦言:“拍攝不是為了獵奇,不是為了完成一個既定的主題去拍攝,就是要靠耐心等待。”片中,從棉價波動到采棉機難找,從棉田里的晨昏交替到炕桌邊的日常絮語,從艾爾肯家送別女兒的溫情到趙強家媽媽教兒子學習背誦的剪影,正是這些充滿血肉感的真實瞬間所寫就的“意外之詩”,共同編織出一張超越地域與民族的情感網絡。
真實的力量:情感共振比爭論更具穿透力
《地上的云朵》所釋放的真實力量也跨越了文化和國界。影片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展映時,外國觀眾驚嘆于“家庭情感的共通性”——父親為子女奔波的焦慮、收獲時的集體歡慶,與全球農民對土地的依戀如出一轍。而此前影片在歐洲展映時,也有觀眾坦言,影片中的家庭讓她想到了自己同樣的農民家庭,非常理解農民對價格變化的壓力,也對片中父親對女兒的囑咐有共情。更多外國觀眾則表示通過影片重新認識了新疆,并感慨:“原來這才是新疆采棉人的真實生活。”
定檔5月7日,邀世界傾聽新疆棉田的美麗脈動
這里沒有刻板的標簽,只有土地與人的誠實對話;這里無需煽情的旁白,因每一株棉花都承載著生命的重量。5月7日,《地上的云朵》將以細膩克制的真實影像,邀請觀眾走進影院,觸摸新疆棉田的脈搏,重新審視“勞動”的價值與“家園”的意義。希望每一位觀眾走出電影院的時候,能記住的不是‘新疆’或‘棉花’,而是那些在土地上彎腰、奔跑、歌唱的人。
來自淘票票媒體號:地上的云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