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本是闔家團圓、歡聲笑語的日子,可陜西漢中王坪村卻在這一天發生了一場令人震驚的血案。
張扣扣,在隱忍了整整22年后,終于在這個夜晚將王家父子三人全部殺害。
讓人費解的是,他卻沒有對王自新的妻子下手。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張扣扣在實施復仇時選擇了放過她?這起案件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故事,使得張扣扣如此冷靜且堅定地為母親連殺三人呢?
一根木棒,兩種說法,二十二年的恩怨開端
時光倒流到1996年那個炎熱的夏天,陜西漢中王坪村的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沉悶的氣息,一場鄰里間的爭執逐漸演變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張扣扣的母親汪秀萍,就是在與鄰居王家的一次沖突中不幸離世,再也沒能站起來。
這場沖突的起因到底是什么?至今仍眾說紛紜,沒有定論。
張家人始終堅信,矛盾的根源在于村里稻米加工廠的承包權之爭。原本兩家都希望得到這個機會,但最終卻被王家獨占,從此王家走向富裕,而張家則失去了翻身的機會,埋下了深深的積怨。
然而,王家幸存的二兒子王富軍卻給出了完全不同的回憶。
他聲稱那天汪秀萍路過他家門口時,突然毫無緣由地朝他吐口水,第一口沒中,第二口卻正中他的臉。
這一舉動讓王富軍瞬間暴怒,隨即給了汪秀萍一巴掌。
隨后,雙方家人的憤怒如同火藥般被點燃,沖突迅速升級,場面徹底失控。
還有另一種說法認為,這場矛盾源于更為常見的鄉村問題——宅基地糾紛。那塊土地的歸屬似乎早已成為雙方心中難以化解的心結。
無論是廠子還是宅地,爭吵很快從言語變成了拳腳相向。
但也有另一種版本的描述:事發當天,汪秀萍在混亂中率先拿起一根扁鐵,揮舞著砸向王家人,導致對方頭部和額頭受傷。
這一行為無疑加劇了矛盾,使局勢更加緊張。
最終,王正軍撿起了一根木棒,朝著汪秀萍的頭部狠狠揮去。
這一擊,奪走了她的生命,也徹底改變了兩個家庭的命運。
案件隨后進入司法程序,法庭認定王正軍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并因其導致汪秀萍死亡,判處有期徒刑七年。
但由于王正軍當時未滿十八歲,且有坦白情節,加上法庭認為汪秀萍在沖突中存在一定責任,因此作出了從輕處罰的決定。
民事賠償方面,法庭判決王家需向張家支付經濟損失9639.3元。
然而,這筆賠償款在支付完汪秀萍的喪葬費用后,張家實際只收到了約1500元。
對于張家而言,這樣的結果顯然無法平息他們的悲憤之情。
更讓張家人難以釋懷的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始終縈繞在他們心頭:當年真正揮出致命一擊的人真的是未滿18歲的王正軍嗎?
多年以后,張扣扣的姐姐在接受采訪時堅稱,實際上動手的是王家的二兒子王富軍,而為了讓未成年的小弟頂罪,王家才刻意安排了這一切。
張家人始終相信,這一切的背后離不開“當官”的大哥王校軍的運作。
但王富軍對此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解釋。他表示,大哥王校軍那時剛剛參加工作,只是一個普通的辦公室文員,后來才逐步升職為副鄉長。
這些疑點至今無人能夠解答清楚。
而這些疑問,也成為壓在張扣扣心頭的一塊巨石。
那一年,年僅13歲的他親眼目睹了母親倒下的那一刻,那幅畫面深深烙印在他的記憶中,成為了他此后二十多年揮之不去的噩夢。
他無數次問自己,如果當時事情能得到更公正的處理,母親的死是否就可以避免?
從懵懂少年到復仇執念者
母親的離去以及那個令張扣扣心痛不已的判決,無疑在他心中種下了仇恨的種子。
13歲的男孩正處于人生最脆弱的階段,經歷了如此巨大的變故,內心的沖擊可想而知。
在那個年代的鄉村,心理疏導幾乎是一片空白。
沒有人真正關心過張扣扣的心理狀態,也沒有人伸出援手撫慰他失去至親的痛苦,更沒有人幫助他釋放心中的憤怒與困惑。
盡管如此,生活還得繼續。
張扣扣漸漸長大,應征入伍,加入了新疆武警部隊。
部隊嚴格的訓練或許磨練了他的意志,也在某種程度上強化了他內心深處的決心,那是一種潛藏的力量,是他心中始終未曾放下的牽掛。
退伍后,張扣扣像許多來自農村的年輕人一樣,走上了一條外出打工的道路。
他四處奔波,嘗試過各種工作,但事業上始終未能取得突破,生活一直處于勉強維持的狀態。
直到2017年底,他終于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王坪村。
除夕夜的復仇
回到家鄉后,張扣扣發現自己每天都要與仇人共同生活在一個村莊里,仿佛被一道無形的枷鎖緊緊束縛。
每次遇到王家人,他都會感到一種壓抑的憤怒,這種情緒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心頭。
而此時的張家,早已失去了母親的溫暖,家庭支離破碎,往日的團圓已成為遙不可及的奢望。
特別是臨近2018年春節的時候,村子里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氛圍,而這與他內心的空虛形成了鮮明對比。
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準備年夜飯,而他只能獨自忍受內心的傷痛。
這種強烈的反差讓他愈發焦慮,痛苦的記憶再次涌上心頭,讓他難以逃避。
最終,壓抑已久的情緒在那個寒冷的夜晚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張扣扣開始悄悄觀察王家人的行動軌跡,等待一個最佳時機。
2018年的除夕那天,機會終于降臨。
王家人按照傳統習俗上山祭祖,家中只剩下年邁的父親和二兒子王富軍。
那一刻,張扣扣意識到,報仇的時刻到了。
那天,王校軍和王正軍剛走到村委會附近,忽然,一個黑影從街角閃現——正是張扣扣。
他身著黑衣,戴著口罩和帽子,身影在夜色中格外敏捷。
張扣扣毫不猶豫,手中的尖刀在空中劃出一道寒光,瞬間撲向王正軍。
利刃割喉,接著又狠狠刺入腹部,王正軍甚至來不及慘叫便迅速倒地。
看著眼前倒下的身影,張扣扣毫無憐憫之意,轉身追向慌忙逃跑的王校軍。
王校軍剛跑出幾步,就被張扣扣追上,隨即也被刀刃刺入胸口,倒地不起。
但這還遠遠不夠。
張扣扣的怒火仍未平息,他闖入王家大院,找到了年邁的王自新,這位曾經沖突中的關鍵人物,終究難逃命運的制裁。
王自新幾乎沒有反應的時間便被迅速斬殺。
短短幾分鐘內,王家三父子,昔日的“鄉村三巨頭”,就這樣命喪黃泉。
令人意外的是,王自新的妻子楊桂英當時就在家中,張扣扣卻選擇放過她。
村民們猜測,張扣扣在殺人之前已經有了明確的選擇,他認為楊桂英并未直接參與當年的沖突,因此沒有對她下手。
血腥的復仇似乎并沒有讓張扣扣感到解脫,他放火燒毀了王校軍的小轎車,火焰瞬間吞噬了它。
做完這一切后,張扣扣并未選擇逃得太遠。
雖然他曾短暫藏匿,但內心的煎熬最終促使他前往公安機關投案自首。
張扣扣殺人案在全國范圍內引發了巨大的轟動,但更令人驚訝的是案發后輿論場上的一些奇特現象。
網絡上一些聲音不僅沒有譴責張扣扣的暴行,反而表達了同情,甚至為其辯護,稱他是在為母親復仇,贊其為“孝子”。
這些人認為,盡管張扣扣的行為極端且暴力,但他的動機卻“情有可原”。
還有一些網友直接站在張扣扣一邊,認為他是“忍無可忍”的結果,甚至將王家視為欺壓張家的“惡勢力”。
尤其在王坪村內,部分村民的態度顯得更為復雜。
有些人對張扣扣的復仇行為表示理解,認為“當年王家確實做得不地道,張扣扣報仇不算錯”,似乎在他們看來,張扣扣的行為并非不可接受的極端,而是“報仇雪恨”的一種方式。
但也有一部分村民明確表示,這種暴力行為絕不能容忍,無論如何,殺人都是不可原諒的罪行。
法庭的審判最終沒有受到輿論的影響。
根據法律,無論張扣扣的動機如何,他的行為依然屬于故意殺人,且手段極其殘忍,社會危害性極大。
即便他有自首情節,也無法為他的罪行提供足夠的減輕理由。
因此,法院最終作出判決,判處張扣扣死刑。
參考信源
閩南網
慶陽政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