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3 日至 24 日,為期 2 天的 “全球青年多維對話· 《探秘石油》之‘能源文明 青年共鑒’”活動 在北京圓滿舉行。活動以《探秘石油 :藏在地下的黑色寶藏 》多語種版為載體, 邀請來自全球 46 個國家的留學生代表參與 ,圍繞能源科技創新、文明互鑒與可持續發展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
本次活動由中國化工學會、中國石油企業文化部、中國石油學會、中國外文局文化傳播中心、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等多家單位聯合主辦,石油工業出版社承辦。活動先后走進清華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通過“Z to Z”國際青年文化交流機制,搭配“圖書+場景+社群+傳播”多模態傳播體系,為全球青年搭建起對話橋梁,助力能源文明的國際交流。
清華大學專場活動現場
對外經貿大學專場活動現場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專場活動現場
活動中,《探秘石油:藏在地下的黑色寶藏》成為連接全球青年的文化媒介。
這本書由中國化工學會編著、中國石油企業文化部策劃、石油工業出版社出版,是中國油氣領域重要的科普圖書。全書以生動有趣的漫畫形式,系統介紹了石油的形成、開采、加工及其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國際能源論壇第四任駐會秘書長孫賢勝博士主旨演講
作為系列活動的首站,清華大學專場活動邀請了國際能源論壇(IEF)第四任駐會秘書長、國家首批高端智庫首任院長孫賢勝發表主旨演講。他以北宋科學家沈括《夢溪筆談》中對石油的記載為引,將一部波瀾壯闊的石油文明史娓娓道來。他特別強調,石油不僅是能源,更是現代文明的基石,其衍生產品已滲透進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孫賢勝還鼓勵青年朋友要“深入探索這段工業史詩,為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
教授、博士生導師孫仁金主旨演講
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專場活動中,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孫仁金從全球能源格局演變到氣候變化帶來的能源轉型挑戰,從油氣產業鏈的地質科學基礎、運輸安全及煉化銷售到能源轉型的產業發展趨勢,為同學們層層解開了全球及中國油氣能源發展的復雜圖景。孫教授還特別寄語在場的國際學生,鼓勵他們要秉持“不同國家文化相互尊重,協作合作發展”的理念,未來在能源領域成為兼具專業素養與國際視野的棟梁之材。
中國國際碳中和經濟研究院院長、對外經貿大學原黨委書記蔣慶哲主旨演講
在對外經貿大學專場活動中,中國國際碳中和經濟研究院院長、對外經貿大學原黨委書記蔣慶哲以氣候變化問題的歷史經緯與國際協作格局為切入點,為留學生們系統梳理了能源的基礎概念、全球能源轉型的演進脈絡、氣候變化領域的國際共識,以及全球氣候治理的機制和中國在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中的貢獻等。他特別指出,石油作為工業文明的核心動力源,曾為人類社會的現代化進程作出不可替代的歷史性貢獻,能源的轉型路徑要在守護能源安全與推動綠色變革之間實現動態平衡。
清華大學化工系主任張強教授致辭
清華大學化工系主任張強教授表示,活動為中外青年與能源領域專家搭建了交流平臺,有助于拓寬國際視野、激發中外青年對能源科技創新的熱情。《探秘石油》一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豐富的案例,深入淺出地展現了石油文明,兼具知識學習與科普教育屬性。
石油工業出版社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雷平致辭
石油工業出版社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雷平表示,青年作為未來的開拓者和創新者,在傳承和創造能源文明中肩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與使命。希望今天的活動能進一步激發青年朋友們對能源領域的興趣和熱情,促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碰撞與融合,共同為能源文明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國化工學會副秘書長胡杰致辭
中國化工學會副秘書長胡杰表示,石油作為現代工業的基石與全球文明進程的重要驅動力,其轉型需堅守“先立后破”的智慧——在培育新興能源體系的同時鞏固傳統能源保障能力。本次活動匯聚業界翹楚與青年才俊,既搭建了能源領域產學研深度對話的平臺,更將為能源轉型的創新實踐注入充滿活力的青年動能。
在清華大學專場活動中,外籍青年代表與嘉賓互動交流
活動現場,來自不同國家的青年學子通過圖書共讀、主題研討等形式,在圖文交互中重新發現了石油的科學內涵與人文價值。留學生們紛紛表示,這種直觀易懂的科普方式讓他們對石油工業有了全新認識,也在交流中增進了跨文化理解與友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