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
林麗莉教授
許多福州居民并不陌生
早在2016年
林麗莉就憑借“不打針、不吃藥”的
小兒推拿和體質灸療法
成為備受家長群體稱贊的“網紅醫生”
01
倡導中醫外治法 施展“十八般武藝”
提及中醫調理體質
許多人馬上會想到內服湯藥
然而林麗莉卻另辟蹊徑
將中醫外治法作為體質調理的核心手段
她提出
“針(針刺)一下、灸(灸療)一下、
揉(推拿)一下、刮(刮痧)一下、
動(養生功)一下”
就能防病治病
這五大外治法在林麗莉手中
同樣能像開湯藥那樣
根據個體差異做靈活組合、辨證加減
在具體施治中
所運用的醫療器具與操作方法
更是豐富多樣
盡顯祖國醫學的博大精深
近日記者走訪時,一名45歲女子正向林麗莉傾訴身體易疲乏、常上火、尿頻等困擾。林麗莉望聞問切后,從文件夾中挑出一張“女性亞健康調理基礎方案”進行辨證加減,為她制定了10天療程,每天的治療項目都有所不同。
當天是首日,林麗莉指導技師,為女子刮肺經梳理肺氣,刮腹股溝改善盆腔寒濕,用艾灸盒灸穴位補腎,做腹部隔藥灸補陽……還運用自家祖傳的藥泥方,為她敷咽喉部。這一系列操作共七八項,補泄結合,通過穴位和經絡影響臟腑來調理整體狀態。
對于大病患者,林麗莉的外治法同樣管用。當日,就有一名六旬男子激動地張開嘴,指著舌頭說道,經過林麗莉4次治療后,原本厚膩的白舌苔褪去了。原來,他前不久做了闌尾癌手術,術后放化療產生了諸多副作用,身體難受,連中藥都喝不下。林麗莉的療法讓他舒服了不少。
林麗莉的文件夾中
整齊收納了30多類常見病癥的
中醫外治調理基礎方案
涵蓋女性備孕、腦血管病、消化系統疾病
還有小兒咳嗽、過敏性鼻炎、抽動癥等
“這些可都傾注了我多年的智慧和心血呢!”
看著這一摞方案
她笑著說道
02
博采眾長守正創新 讓科研為療效“代言”
林麗莉出生于針灸世家
家族傳承的“永春針灸”
是泉州永春縣級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她是第四代傳人
自幼,林麗莉便常伴爺爺身邊學習,見到他手中那小小銀針一次次為村民解除了痛苦。待子女成人后,爺爺更是堅持每天純公益坐診,分文不取,直到十多年后離世。這樣的醫者仁心得到了村民們深深的愛戴,也讓林麗莉深受觸動。
1995年,林麗莉考取上海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專業本科,畢業后憑借優異成績入職福建中醫學院(即如今的福建中醫藥大學),成為針推系教師。工作之余,她又攻讀了北京中醫藥大學針推專業碩士和福建中醫藥大學針推專業博士。
選擇讀博時,林麗莉已經38歲,是副教授了。之所以做這個決定,源于她2013年前往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做訪問學者時的感悟——科研,能為中醫臨床療效提供更堅實的理論支撐,助力祖國醫學走向世界。
從美國回來后
林麗莉還與林棟、王薌斌一拍即合
組建了福建省第一支
集臨床、科研為一體的小兒推拿臨床團隊
那是2015年
他們在福建中醫藥大學國醫堂
開設了小兒體質調理部
在這個門診,孩子們無需打針、吃藥,只要“揉揉捏捏”,就可能變得愛吃飯、長得高、少生病。到了次年,這個“接地氣”的綠色療法,就吸引了眾多福州家長關注與熱捧。
團隊還在大量臨床實踐中
深入總結兒童經絡臟腑的發育規律
并將所得成果應用于
成人內科常見病的診療中
結果顯著提高了臨床療效
如今,林麗莉調至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崗位,她表示,未來將大力推進該院各學科的中西醫融合建設,助力更多病癥確立最優的中西醫融合基礎治療方案,續寫中醫傳承創新的新篇章。
記者 朱丹華/文 池遠/攝
通訊員 伍世軍
新媒體編輯 李瓊
監制 管慧 危磚黃
福州晚報新媒體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注福州晚報,獲取更多資訊
點亮和
轉發分享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