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36年,在紅軍三大主力部隊聯合后,西渡黃河實施寧夏戰役計劃,從而促進西北地區首次實現抗日的重大戰略決定,同時也是西征作戰部署的關鍵。也是在渡黃河期間紅四方面軍為防止暴露而付了一筆“封口費”。
說到“封口費”這個詞,人們往往會把它與隱藏真相、隱藏罪惡聯系在一起,覺得無論如何都不會是什么正大光明的事兒。然而,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論。當年,紅軍花過的一筆特別的“封口費”,卻留下一段佳話。這個故事,還要從1936年紅四方面軍一部奉命西渡黃河說起。
如何迅速造成雄峙西北發展抗日的局面?
1936年10月,歷盡了千辛萬苦的紅二、四方面軍終于到達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合了,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實現了偉大會師,標志著紅軍長征取得了偉大勝利。但是此時紅軍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一方面蔣介石仍極力實施其滅共計劃,另一方面日本侵略者的鐵蹄步步緊逼。實際上,早在紅軍三大主力會師之前,中共中央就審時度勢、進行謀劃,認為最關鍵的是西渡黃河占領寧夏及甘肅西部,“打通蘇聯為實現抗日戰爭,首先為實現西北局面進行部分抗日戰爭之主要一環”。
據此,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于10月11日發布《十月作戰綱領》,提出三個方面軍協同作戰,奪取寧夏。其中,交給紅四方面軍的一項非常緊迫和重要的任務是,迅速完成造船任務,以三個軍渡河,準備同紅一方面軍攻取寧夏。紅四方面軍受領任務后,迅即作出部署,命令紅三十軍至靖遠一帶,負責秘密造船,并偵察渡河點,準備渡河事宜。其他各部相應梯次配置,負責抗擊蔣介石嫡系胡宗南部。
當時,國民黨軍在黃河兩岸都已經布防。為了隱蔽行動企圖,紅三十軍特意把造船地點選在距離黃河約三四十里的一個叫大蘆子的地方的一片山林里,一來不容易被敵人發現,二來可以就地采集一些造船材料。
按照計劃,要在短短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里建造大船40只,每只船可坐一個小班,大約八九個人的樣子。可以說,任務還是相當艱巨的。幸好紅三十軍在長征時帶過來一支船工會,造船的任務盡管很艱巨,但總的來說還算順利。
在建造船只的同時,紅三十軍還要同時做好兩件事:一件是深入敵人防區進行化裝偵查,查明對方兵力、配置,以及地形,選擇渡河地點。另一件是組織渡河模擬演練,解決如何把船抬到河邊、如何乘船渡河以及上岸后的行動等問題。這個準備是在國民黨軍飛機時常進行臨空偵察的條件下完成的,因此演練行動大多是在夜間進行的。
渡河計劃
10月23日夜,根據上級命令,紅三十軍前衛師八十八師所屬的二六三團作為渡河的前鋒部隊開始組織偷渡,渡河地點選在靖遠上游約30里的紅嘴子。早已決心為實現黨的戰略任務而西渡黃河的紅軍戰士們,踏著幾十里的崎嶇山路,將船抬到黃河邊,在濃重夜色和滾滾濤聲的掩護下,劃船向對岸駛去,一切都非常地順利。然而,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當破浪前進的紅軍戰士們興奮地以為馬上就要到達對岸時,才驚訝地發現,橫在前面是一條長長的沙洲,幾次試圖繞過去,都沒有成功。
原來,前期偵查中,由于樹木雜草的阻擋,河中的情況沒有完全掌握清楚。而此時,遠方的村落已經隱約傳來了雞鳴,天馬上就要亮了。鑒于這種情況,時任紅三十軍代軍長的程世才與政委李先念商量后,為了紅四方面軍后續部隊的渡河大計,果斷下達了撤回的命令。奔波了一夜的紅軍戰士們,抬起被水浸得更加沉重的船只又趕了幾十里路,重新回到出發地。
部隊撤下來了,船抬回來了,但代軍長程世才心里關于如何渡河的問題都卻沒有放下來。在組織部隊后撤的同時,他又派出偵察人員,探查可以過河的渡口。經過反復勘察,一個叫虎豹口(又名河包口)的地方進入了偵察人員的視線。這里,兩岸峰巒起伏,滾滾黃河從山間奔涌而出,雖然水勢湍急,但河面不寬,木船只需20分鐘左右即可渡過。為了穩妥起見,當天下午,代軍長程世才又親自帶八十八師團以上干部和擔任前鋒的二六三團的連、排干部,換上便衣,到河邊進行現地勘察,不僅基本摸清了山形水勢,還基本掌握了對岸的兵力、工事部署情況,對渡河充滿了信心,決定當晚再次進行偷渡。
特殊的封口費
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渡河部隊再次抬著木船出征了。在通往虎豹口的路上,要路過許多村莊,村民對紅軍都很友好。為了不暴露行動,同時也為了保證群眾安全,部隊出發前,專門派出人員,動員群眾不要出門、不要送行。寂靜的黑夜里,只有紅軍戰士們抬著木船悄然前行,幾十里山路很快就被甩在了身后,前面還有一個村子,過了這個村子就是渡口。
然而,就在此時,意想不到的情況再次發生了。原來,部隊的行動驚動了一只老鄉家的狗,它沖著隊伍狂吠不已。在這萬籟俱靜的夜晚突然傳出異樣的狗叫聲,是很容易引起敵人警覺的,那樣的話,渡河就艱難了。
就在大家著急的時候,不知誰想出一個主意:我們干脆花錢把老鄉的狗買下來,然后把狗嘴堵住,等部隊過了河再把狗完好地還給老鄉。把情況跟老鄉說明后,他爽快地答應:你們干的是大事,一只狗算不了什么,隨你們處置就是了。就這樣,暴露的風險很快被化解了,也由此在當地留下了紅軍花錢封狗嘴的有趣佳話。擔任前鋒的二六三團抬著船只神不知鬼不覺地到達虎豹口,開始進行了各種準備,渡河行動進入倒計時。23時整,代軍長程世才一聲令下“渡河!”,只見十幾只輕舟齊發,像離弦之箭馳向對岸。約20分鐘后,只聞對岸槍炮聲大震,火光閃爍,渡河先頭部隊成功上岸。已在睡夢中的守敵猝不及防,亂作一團,除少數逃脫外,大部被殲滅。先鋒連還繳獲了守軍兩條船,每條可乘五六十人,大大提高了后續部隊的渡河效率。
后記
革命時期,紅軍走的每一步都仿佛是走在刀尖上,他們為了革命將生死置之度外,強渡黃河的西路軍更是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一舉渡過黃河,摧毀了馬家軍防線,為渡河后的戰斗創造了有利形勢。
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夜晚狗吠看似是一件平凡無奇的小事,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一旦因狗吠引來敵軍,就會對西路軍的渡河計劃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這個因素也被機智的紅軍用“封口費”的辦法解決了,而老鄉能答應讓紅軍堵上“狗嘴”,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其對紅軍的信任。正是因為紅軍堅決徹底地執行群眾紀律,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因而才能最終成為一支戰無不勝的勝利之師。不知對此,大家有何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