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國在聯合國的會費比例要漲到20%,但美國繳費比例不變,日本更是只降不增,此事令無數國人心中感到憤憤不平。
中國增加的這20%的繳費比例,意味著未來三年,中國每年要多掏16億美元。
那么,這會費的背后又暗藏著哪些國際道理,這么多會費又該何去何從呢?
聯合國大戶
回想2016年的時候,中國在聯合國的"會費比例"才8%出頭,跟現在的20%比起來,這進步速度簡直比坐火箭還快。要知道,當年日本經濟最牛的時候,也就是這個水平。
說到按時交會費這事兒,中國可是個守信用的主。就算是在新冠疫情最嚴重的時候,該交的會費一分都沒少。這就像是小區里最靠譜的業主,物業費從來不拖欠,連垃圾分類都特別認真。
不過呢,會費比例上升也不全是壞事,這說明咱們是真的"有錢"了。其次,在國際社會,交得起錢就意味著說話更有分量。這就像是在股東大會上,持股比例越高,發言權就越大。
這個變化還真讓人感慨:從當年的"窮親戚",到現在的"大金主",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角色轉變,簡直就像是一部"勵志劇"。不過,這個"劇情"背后,是實打實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提升。
聯合國的"錢袋子"
說起聯合國的會費,這可真是個"大水缸"。每天要養活這么大一個"國際大家庭",沒點"糧草"可不行。
這些會費就像是聯合國的"生命之源",要是斷了這個"營養供給",這個龐大的機構怕是連"喝西北風"都夠嗆。
這會費就像是一個超大型合租房的房租,所有住戶(會員國)按照各自的"經濟實力"分攤費用。
沒有這筆錢,聯合國這個"國際公寓"就得關門大吉,那它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房東職責"自然也就沒法履行了。
有意思的是,這個會費可不是隨便定的,而是有一套"精打細算"的規則。這就像是收房租,不能看誰順眼就讓誰少交,看誰不順眼就讓誰多交。聯合國主要看三樣東西:
一個國家掙多少錢(國民生產總值)、養活多少人(人口)、以及有多少閑錢(支付能力)。這么算下來,還真有點像是給每個國家做資產評估。
每三年,聯合國還要重新算一遍這筆賬。這就像是定期體檢,看看各國的"經濟體格"有沒有變化。誰要是發展得好了,自然得多擔待點;要是誰家遇到困難了,也可以適當調整。
"老賴"美國
美國在聯合國的會費繳納比例確實是"天花板"級別的。這倒不是因為美國多么慷慨,純粹是因為它的經濟體量太大了。
有意思的是,這位"大戶"卻是個"專業拖欠戶"。目前已經欠了十億美元的會費,這數字看著都讓人倒吸一口涼氣。
按理說,聯合國對付"老賴"是有"殺手锏"的:誰要是欠費超過兩年的會費總額,就剝奪其在聯合國大會的投票權。這就像是物業警告業主:
再不交物業費就斷水斷電。但美國這個"老賴"有點特殊,因為它繳納比例太高了,這十億美元居然還不夠兩年的會費總和,簡直是"大戶"專屬待遇。
美國這么做當然不是因為真的"手頭緊"。這更像是一個富人故意不給物業交費,就為了讓物業"聽話"。美國就是想用這種方式給聯合國施壓,讓聯合國在做決議的時候多考慮美國的"小心思"。
這種做法導致聯合國很多工作都開展不下去。就像是物業費收不齊,連電梯維修費都湊不夠。但美國似乎并不在意這些"小問題",它更在意的是怎么用這種方式來"掰手腕"。
話說回來,在這個講究規則的時代,這種"我偏不交錢"的把戲,說到底還是有點幼稚。
畢竟,國際社會不是小孩子過家家,誰也不是非要看誰的臉色過日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