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周南 北京報道
4月26日,由華夏時報社主辦、多特瑞公益支持、深圳國際公益學院提供學術支持的2025華夏公益春季辯論賽在京開幕。賽事以“無障礙推廣,技術優先還是觀念優先?”為辯題展開思想交鋒。
華夏時報社黨委書記、社長、總編輯馮慧君出席并致辭。
馮慧君指出,在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科技助殘日益普及的當下,探討無障礙推廣路徑這一關乎社會民生的議題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無障礙設施建設問題,是一個國家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志;無障礙環境,是全體社會成員普遍受惠的民生福祉。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無障礙事業全面推進,在法治建設、城市更新、智慧助殘等關鍵領域實現了突破性進展——無障礙這項融合了技術創新與人文關懷的系統工程,正在穩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
無障礙環境具有廣泛的受益性和社會性,每個人都是受益人和責任人。作為中國殘聯主管的中央級財經媒體,《華夏時報》始終堅守“人道 公益 民生”的傳播宗旨,對社會公益事業予以持續關注,搭建了一個廣泛傳播公益理念的平臺矩陣,形成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近年來,通過“無障礙奮進者好故事講述”公益研討會、“無障礙奮進者優秀案例”征集評選等創新實踐,持續推動社會對無障礙事業的認知提升。
針對辯題核心,馮慧君表示,實現真正的無障礙社會,還面臨諸多挑戰,技術與觀念是關鍵因素。技術為無障礙提供工具,觀念為無障礙指明方向,本次辯論賽則通過各位辯手的思辨交鋒,為破解“技術-觀念”協同難題貢獻智慧。
他特別提及賽事設置的殘健融合特色——四位殘疾人辯手的深度參與,正是對無障礙理念的生動詮釋,即無障礙的本質,是讓每個人都能平等地表達、自信地參與。“殘疾人不僅僅是受助者,更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參與者、建設者和創造者。殘健融合,有愛無礙——我們需要聽見每個人的聲音!”馮慧君強調。
致辭最后,馮慧君由衷地說道:“我想對各位辯手說:無論你們持方為何,我相信,今天的思想激蕩,都將為無障礙事業發展注入新的動能;今天赤誠的辯與論,都會成為一粒火種,點燃更多人對無障礙事業的關注與行動!”
責任編輯:劉錦平 主編:文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