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黔鐵路、渝貴鐵路并行穿越珞璜站?;虿⒘幸慌拧⒒騾⒉铄e落的數十幢低矮樓房背靠莽莽大山,黃白相間;車站主樓的墻壁上,“興規正紀、和諧興站”的標語格外醒目;站前廣場,五棵與車站同歲的黃桷樹黃葉飄飛,在陽光的照射下灑落滿地金黃;標準的塑膠籃球場上,“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的標語讓人印象深刻;不遠處,長江的濤聲不絕于耳……60多歲的珞璜“老”站,靜靜地矗立于長江之畔。
4月9日,記者一行走進珞璜站。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車站始建于1959年,是川黔鐵路上的重要站點,現為三等站,主要辦理貨運業務,重點保證電煤運輸。”興隆場車站珞璜站黨總支書記劉杰介紹,“車站所處的珞璜鎮位于長江南岸,水陸交通便利,是江津的工業重鎮。川黔鐵路的貫通讓珞璜站成為煤炭、工業原料運輸的樞紐。”
“現在車站相對冷清,貨運業務也很單一,但你們知道40多年前這里有多輝煌嗎?”曾在此工作14年的珞璜站原黨總支書記伍思明感慨道,“今天的興隆場、團結村站是什么樣,那時的珞璜站就是什么樣。車、機、工、電、輛各單位云集,編組場、調車機忙碌不停,下班了大家聚在一起看壩壩電影、打籃球比賽,那才叫個鬧熱?!?/p>
1980年10月2日,伍思明拿著電報,走進位于珞璜站的原重慶鐵路分局小南海車務段教育培訓基地。因為該基地培養出了很多人才,職工們都喜歡稱它為“珞璜炮?!?。伍思明在這里培訓了三個月,然后從扳道員干起,之后又回到“珞璜炮?!碑斃蠋?,再到珞璜站當黨總支書記,見證了車站的輝煌時期。
“你們知道珞璜名字的由來嗎?”伍思明笑著科普,“相傳明朝憲宗年間,欽差奉旨攜帶玉如意前往江津尋訪忠臣江淵,行至貓兒峽時,玉如意墜江,此地因而得名‘落皇石’,后傳為‘珞璜’?!?/p>
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保證電煤運輸,既是政治任務,也是民生工程。”珞璜站站長楊韜介紹,“車站有50余名職工,四班倒,除了每天接發30.5對貨物列車外,重點放在了到達電煤接卸上。去年,車站全年卸車約612.2萬噸。”
珞璜電廠燃料部主任秦增虎感慨道:“珞璜站給予了我們大力支持,實現了電煤運輸高效暢通。就拿4月5日來說,珞璜站單日到達電煤487車3.2萬噸。面對如此繁重的卸車任務,我們立即與車站溝通協調,調整運輸線路,提前對接設備維護,合理調配人員,一切工作都很‘絲滑’?!?/p>
興隆場車站團結村站黨總支書記郝寵曾在珞璜站戰斗過23個月,雖然2年不到,但卻熟悉這里的一草一木。一談起這里,他便如數家珍:“珞璜站是一個與西南鐵路共成長的老站,它正以‘三線記憶’與‘智慧樞紐’的雙重姿態,訴說著山城交通變遷?!?/p>
珞璜站隨川黔鐵路通車而投入運營,曾是支援西南建設的“鋼鐵驛站”。4條股道上,煤炭、礦石等物資日夜南下,鋪就工業發展基石。上世紀70年代,該站擴建為14條股道的輔助編組站,駝峰調車場年貨運量突破300萬噸。隨著路網升級,1981年,該站回歸中間站“身份”,在地方經濟浪潮中找準定位。2019年,珞璜站接入重慶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下層貨車線,實現年運量超600萬噸。目前,珞璜站為珞璜電廠及周邊30余家企業提供著物流支持。
郝寵介紹,鐵路與城鎮共生共榮,工業與交通聯動,珞璜站依托川黔鐵路,曾是煤炭運輸的關鍵節點。鄰近石門坎站的松藻煤礦的煤炭經此運往全國乃至東南亞,而珞璜電廠的粉煤灰也通過鐵路外運,滿足了重慶的能源需求。
“雖然以貨運為主,但珞璜站早年也承載著周邊居民的出行記憶。綠皮火車時代的站臺喧囂、市井煙火,與小說《溫暖的火車站》中石門坎站的溫情故事相呼應,展現了鐵路與社區的緊密聯系。珞璜南站啟用后,更以現代化設施傳遞城市文化,成為展示珞璜發展的窗口。”郝寵感慨道。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當過3年鐵道兵的84歲老人熊永全在轉業后,和川黔鐵路打了大半輩子交道。在單位工會的扶持下,他在珞璜站旁邊的山腰上自建了一幢一樓一底的房屋,一直住到現在。40多年前的情景猶如昨天,在他腦海中浮現。
那時候,列車牽引還是靠內燃機車或蒸汽機車,速度緩慢,經過車站的時速常常只有二三十公里。特別是在貴州方向的上坡路段,火車時速更是低至10公里左右。
煤炭、電視、冰箱、大米、白糖等南來北往的貨物云集于此,熱鬧非凡。那時經濟條件較差,周邊的一些不法分子鋌而走險,背著偷來的數十斤重的東西依然能在鐵軌間健步如飛。
“有一次,我們所長追一個小偷,小偷將一背簍煤砸向所長,一下子就把他變成了‘黑臉張飛’。等所長好不容易睜開眼睛,小偷早已跑得無影無蹤了。”熊永全笑著回憶說,“如今這里已煥然一新,‘偷煤賊’的故事已成傳說?!?/p>
隨著鐵路網絡的高速發展,2018年1月25日,渝貴鐵路通車,珞璜工業園B區新增設了現代化的珞璜南站。這座投資1.8億元的Ⅲ級客運站設計為4臺7線,極大地緩解了重慶西站的運輸壓力,為江津、巴南、九龍坡等地約300萬市民提供了出行的新選擇。
“如今,成渝鐵路重慶至江津段正在進行改造,計劃增設圣泉站,推行‘站城景融合’的發展理念。新站設計將融入滸溪公園等自然景觀的元素,并串聯起義渡古鎮、銅罐驛古鎮等沿線歷史景點,打造一條‘美麗經濟’走廊。”劉杰介紹,“珞璜南站則通過電子客票、鐵路e卡通等技術創新提升旅客出行效率,進一步融入重慶‘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p>
珞璜站穿越“三線”建設、改革開放的歷史而來,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正以日均接發30余對列車的頻次在陸海聯動中續寫新的篇章?!扮箬镜那笆澜裆?,不僅承載著重慶江津地區鐵路發展的歷史脈絡,更與地方文化、民間傳說緊密交織,形成了獨特而動人的故事?!焙聦櫢锌?。
探訪珞璜站后,記者有感而發,寫下了一詩一詞,紀念這座承載著川黔故事的老站:
憶秦娥.珞璜站
付世坤
江聲咽,輪痕漫刻雙軌月。雙軌月,前村彈洞,壁煤龍列。
六旬猶記滄桑訣,裝點關山今勝絕。今勝絕,云橋飛架,絲路如雪。
鐵軌上的年輪
付世坤
褪色的工裝仍在扳道房打盹
五棵黃桷樹已數盡六十圈年輪
春日的葉影里疊著四十年喧囂
蒸汽機車的喘息
在長江水霧中凝成鹽霜
那些背煤奔跑的身影
把彈孔累累的站臺
踩成一部快進的默片
而此刻卸車場的數字正以噸為單位
在電子屏的呼吸里
編織光的經緯
煤灰在駝峰調車場沉降為星辰時
珞璜南站的玻璃幕墻吞下整條銀河
綠皮火車的汽笛與高鐵的震顫
在貓兒峽的巖壁上
交換著青銅與硅基的密碼
當北斗星墜入江淵的玉如意
鐵軌便長出新的年輪
那些被二維碼封印的告別
正在時光隧道的燈箱里
發芽成渝貴線上的云霞
來源:成都局集團公司融媒體中心
文字:付世坤
圖片:盧波 冉杰
視頻:趙毅 盧波 劉佩晗 冉杰
編輯:馬鐵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