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格力,絕對不用海歸派。”
董明珠在格力董事會上的話,戳穿了如今中國企業對海歸的真實態度。
曾幾何時,海歸學生是大企業招聘的香餑餑,甚至有些企業把“海歸優先”作為企業招人的標準。
然而如今國內風向驟變,中國企業集體“拋棄”海歸。
數據顯示2024年回國求職的海歸比2018年多2倍,而30%的海歸要投五十份簡歷才能找到工作。
實際上不少企業早就對招聘的海歸怨聲載道,大多數海歸“眼高于頂”,與國內公司有“文化差異”,留學歸來的含金量不如國內碩士……
很多HR更是直言:“國內畢業生一大把,招個海歸的成本不如國內畢業生實惠。”
01 出國留學突然不香了
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
曾經出國留學,國外深造讓無數學子趨之若鶩,排隊出國的隊伍堪比春運。
但凡家里有能力,都鉚足勁讓孩子出國留學,最好能讀個名校鍍金。
畢竟在當年,出國留學不僅能避開國內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還能畢業回國后享受高薪待遇。
甚至有很多清北畢業的學子在外讀完名校后,不愿再回國就業選擇定居海外。
出國留學,入職國外大廠,定居海外無疑是很多學生心中的夢想。
然而讓很多人意外的是這種情況在這兩年也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
根據數據,近兩年回國的海外留學生高達九成,也就是說出去100個人有90個都更愿意回國發展。
更出乎意料的是如今各大985高校的出國率也在不斷地下降。
2014年北京大學本科出國深造率減少21%,清華大學直接銳減到28%,
更明顯的是北京理工大學,從675人直接減少到330人,銳減幅度高達51%。
除了這三所北京的名校,其他國內高校比如湖南大學、復旦大學等留學人數都在逐年遞減。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我國穩坐留美第一大國,每年赴美留學的人數甩開其他國家幾條街。
如今印度早已實現反超,成為留美人數第一大國。
那么“留學熱”驟然降溫的背后又釋放著什么信號呢?
02 背后的信號
很顯然大多數中國學生對于留學生活早已祛魅。
比起當年的“盲目崇拜”如今的學生更加理性地計算留學的性價比。
選擇留學除了要繳納一筆高昂的學費以外,在發達國家生活幾年的費用都是一個家庭不小的開支。
然而近幾年經濟形勢不明朗,留學成本卻不斷增加。
英美等傳統留學國家學費、簽證費、保險費都在不斷地上漲。
2025年英國的簽證費漲到490英鎊,英國各高校學費都不同程度地上調。
部分歐洲國家的留學生保險甚至上調2萬-3萬歐元。
然而留學的學費上漲,學歷卻在不斷地貶值。
國內企業不再是20年前對海歸帶著“濾鏡”,也開始思考雇用一個海歸的性價比。
如果是美國藤校、歐洲名校畢業,尚能在HR那里加分,如果畢業于海外不知名大學,在HR眼里無異于野雞大學。
同時很多海歸“眼高手低”張口就要高薪,但工作能力和畢業學生無異。
留學生在海外環境待久了,回國很難適應國外的職場文化,“水土不服”問題也是很多HR招聘時猶豫的重要原因。
海外留學多了,學歷不斷貶值,留學回國后的工資預期也不斷下滑。
更讓留學生無奈的還有對于中國留學生的安全審查。
從2018年起美國就縮短了對中國留學簽證的有效期。
2020年美國直接一口氣撤銷了1000多名中國公民的簽證。
美國對于中國留學生的嚴苛,其他歐洲國家也紛紛效仿,頒布各種政策針對留學生。
英國部分高校直接推出每六個月就要對中國留學生進行安全審查的規定甚至還限制中國留學生的專業選擇。
然而在國內留學生也不再吃香,連選調生考試也開始對留學生關上了大門。
2025年廣東、山東、北京等地區針對有海外背景的學子都收緊政策。
但根據數據有近75%的留學生選擇回國考公。
如今公務員考試的大門突然關閉了,這無疑給計劃回國考研的海歸們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與此同時,國內高校的綜合實力和吸引力在不斷飆升。
在過去五年的時間里,國內研究生招生規模增長了驚人的42.03%。
國內大學建設也在不斷向世界一流大學看齊。
2025年,我國的Top大學在國際范圍內都實力大增,清北都躋身世界前列。
例如北京大學,其本科畢業生選擇在國內深造的比例從2019年的44%激增到了2024年的65%。
很顯然如今很多學生對于出國留學更加慎重。
03 留學不是鍍金
不管是就業市場還是國際環境,留學的紅利期已經消失殆盡。
前10年留學就能回國拿高薪的說法也逐漸沒有人提起。
不管是企業HR對于海歸的“祛魅”還是“鐵娘子”董明珠直接替格力拒絕海外留學生都是國內職場的新信號。
海外留學生與其抱怨“學歷貶值”不如認清楚只有真本事才能有新出路。
對于海外留學生來說,擁有不同的視野模式、語言優勢都是海外留學生的加分項。
然而指望一個海外文憑換一個高薪工作恐怕不再可能。
如今大多數網友對于海歸的認知不再是高精尖人才而是真才實學少,濫竽充數多。
國內的職場文化與國外相差很大,這意味著海外歸國的人才需要積極主動地去適應這些本土的規則和文化。
雖然目前政策正在逐步放寬,企業也在不斷地進行調整和優化,以適應新的市場環境,
但有一句老話說得好,“打鐵還需自身硬”。
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最終能夠立足并取得成功的關鍵還是在于個人的能力和素質。
那些能夠放下自己的身段,不驕不躁,積極學習和彌補自己不足之處的人,
無論在哪個行業,無論在哪個國家,都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以及獲得成功的機會。
結語
不可否認曾經國外比國內發展的機會更多,
然而隨著國家不斷發展,我國并不是一直處于落后的狀態。
相信隨著國家的實力越來越強,越來越多的學生會做出新的選擇。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來源于:【界面新聞】【澎湃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