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的局勢又炸鍋了。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帕哈爾加姆鎮的一場恐怖襲擊,直接把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對老冤家的關系推到了懸崖邊。26條人命沒了,印度一口咬定是巴基斯坦在背后搞鬼,立馬祭出外交和經濟大招反擊。巴基斯坦不甘示弱,矢口否認不說,還擺出軍演架勢硬剛。兩國關系瞬間崩到2019年那會兒的冰點,空氣里全是火藥味。這次,巴基斯坦新入手的殲-10CE戰斗機成了焦點,外界都在猜:這家伙會不會在空中大干一場,把南亞的天平給扳過來?
2025年4月22日下午,印控克什米爾帕哈爾加姆鎮的Baisaran草地,本來是游客放松的好地方,結果被一場突如其來的襲擊攪得天翻地覆。五名武裝分子,帶著M4卡賓槍和AK-47,沖出來就對著人群掃射。26人當場喪生,包括一名海軍軍官、一名導游和一名商人,還有20多人受傷。事后,印度安全部隊趕緊封鎖現場,救援直升機忙著把傷員送往斯利那加醫院,但襲擊者跑得無影無蹤。
印度這邊反應快得很,第二天就開了內閣安全委員會會議,直接把矛頭指向巴基斯坦,說這事兒是巴基斯坦支持的恐怖組織干的。一個叫The Resistance Front(TRF)的組織跳出來認領,說是為了報復印度在克什米爾的人口政策。這組織據說跟Lashkar-e-Taiba有聯系,印度一口咬定巴基斯坦是幕后黑手,說這是25年來最嚴重的襲擊。
巴基斯坦那邊不認賬,官方第一時間站出來說:“沒這回事,印度這是拿我們當替罪羊,轉移自己國內的矛盾。”但光嘴上說沒用,伊斯蘭堡緊接著開了緊急會議,巴海軍在阿拉伯海搞了個實彈演習,擺明了是要秀肌肉。巴空軍也沒閑著,進入戰備狀態,殲-10CE頻繁起飛,氣氛一下子就繃緊了。
這事兒一出,感覺就像2019年普爾瓦馬襲擊的重演。那次40名印度士兵被炸死,印度直接越境空襲巴基斯坦,結果雙方在天上打了一架,印度還丟了架米格-21。這次帕哈爾加姆的26條命,又把兩國推到同一個十字路口,沖突的風險蹭蹭往上漲。
印度這邊,納倫德拉·莫迪一貫的強硬風格又上線了。4月23日會議一結束,印度就扔出一堆重磅措施。先是暫停《印度河水條約》,這可是1960年簽的老協議,管著兩國水資源的分配,直接動這個等于掐巴基斯坦的命脈。然后是關閉邊境口岸,人員和貨物一律不準過境,再加上把巴基斯坦外交人員趕出去,連巴武官都被列為不受歡迎人物。這一套組合拳下來,外交關系基本是徹底崩了。
軍事上,印度也沒閑著。邊境哨所的士兵全副武裝,軍車在新德里街頭跑來跑去,氣氛緊張得不行。印度空軍直接拉高警戒級別,36架“陣風”戰機開始在克什米爾上空巡邏,低空飛過山谷,擺出一副隨時動手的樣子。莫迪還發表了全國講話,說要讓幕后黑手付出代價,語氣里全是火氣。
莫迪這人,對巴基斯坦從來不手軟。2016年,他就搞過一次“外科手術式打擊”,說是炸了克什米爾的恐怖分子營地。2019年普爾瓦馬襲擊后,更是直接派“幻影2000”越境轟炸巴拉科特,目標是Jaish-e-Mohammed的據點。這次帕哈爾加姆的事兒,規模和性質都差不多,看他這架勢,估計又憋著什么大招。
巴基斯坦這邊也不是吃素的。面對印度的指責,他們先是嘴上反擊,說印度沒證據就亂扣帽子,還暗示這是莫迪為了國內選舉拉支持率使的招。但光說不練可不行,巴基斯坦很快用行動說話。海軍在阿拉伯海搞實彈演習,戰艦一字排開,炮火轟得震天響,擺明了告訴印度:我們不怕硬碰硬。
空軍這邊更熱鬧,殲-10CE戰機頻繁起降,飛行員24小時待命。第15“眼鏡蛇”中隊是主力,這支隊伍可是巴基斯坦空軍的精銳,2019年就干掉過印度的米格-21,戰斗經驗豐富。現在有了殲-10CE加持,他們的底氣明顯更足了。巴基斯坦軍方雖然沒明說要打,但這架勢已經很清楚:你敢來,我就敢接。
兩國這波操作,感覺就像回到了6年前。2019年那次空戰,巴基斯坦靠F-16把印度的米格-21打下來,還俘虜了飛行員阿比南丹,最后在國際壓力下放人。這次,裝備更先進的殲-10CE上了場,外界都盯著看,它能不能再給巴基斯坦爭口氣。
說起殲-10CE,絕對是這次對峙的焦點。這款戰機是巴基斯坦2022年從中國引進的,首批25架直接給了第15中隊。它的全名叫殲-10C出口型(CE是China Export的意思),是中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造的第四代半戰斗機。簡單點說,這家伙性能很猛,夠得上跟印度“陣風”掰手腕的水平。
殲-10CE最大的優勢是它的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探測距離遠,能同時跟蹤多個目標,比老式的F-16雷達強不少。武器上,它配了霹靂-15E空空導彈,射程145公里,這可是個大殺器,遠遠甩開“陣風”的米卡導彈(射程80公里)。就算跟“陣風”的Meteor導彈(射程超100公里)比,也不落下風。
機身用的是復合材料,輕量化做得不錯,機動性挺強。加上先進的電子戰系統,能在復雜的電磁環境下作戰,對抗印度的干擾手段有一定底氣。巴基斯坦飛行員每年飛150到200小時,訓練強度不低,操作這家伙應該沒啥問題。
印度的“陣風”是法國達索公司的產品,2016年買了36架,2020年開始交付。它的RBE2 AESA雷達也不賴,探測距離號稱超200公里,雙引擎設計推力大,高空作戰很占優勢。Meteor導彈是它的王牌,沖壓發動機加持,末段速度快,射程超100公里,挺適合遠距離打擊。
不過,殲-10CE的雷達天線孔徑更大,理論上探測距離可能更有優勢。霹靂-15E的射程也壓過米卡,甚至跟Meteor比都不吃虧。機動性上,“陣風”靠雙引擎占點上風,但殲-10CE單引擎輕量化,靈活性也不差。電子戰方面,兩邊都挺強,具體誰更牛還得看實戰。
如果真打起來,殲-10CE可能會靠雷達和導彈射程先鎖定“陣風”,先發制人。但“陣風”也不是好惹的,雙引擎加上Meteor導彈,能打能躲,勝負不好說。關鍵還是看飛行員的技術和戰術配合,誰發揮得好誰就贏。
要聊現在的局勢,2019年的那場沖突是繞不過去的坎。那年2月14日,普爾瓦馬襲擊炸死40名印度士兵,印度氣炸了,12天后派12架“幻影2000”越境轟炸巴拉科特,說是炸了Jaish-e-Mohammed的營地,殺了好幾百人。巴基斯坦不認,說只炸了片樹林,第二天就還手了。
2月27日,巴基斯坦空軍出動F-16和JF-17,印度這邊派米格-21迎戰。結果印度一架米格-21被擊落,飛行員阿比南丹被俘,巴基斯坦還展示了他的降落傘和殘骸。后來國際社會一壓,巴基斯坦放了人,沖突才算消停。
那次巴基斯坦占了上風,靠的是飛行員技術和F-16的性能。現在殲-10CE上場,比F-16還先進,巴基斯坦的信心明顯更足了。但印度這邊也不是當年的水平,“陣風”比米格-21強太多,雙方裝備升級,火力更猛,風險也更高。
印度空軍有大約600架戰斗機,主力是蘇-30 MKI(272架)、“陣風”(36架),還有老式的米格-29和“幻影2000”。數量上占優勢,基地多,后勤也扎實。“陣風”是高端戰力,Meteor導彈和電子戰系統讓它在遠距離作戰很有一套。不過,印度空軍的訓練水平參差不齊,有的飛行員經驗豐富,有的還差點火候。
巴基斯坦空軍規模小點,大概300架戰機,主力是F-16(70架左右)、JF-17(150架),現在又加了殲-10CE(25架)。數量不如印度,但飛行員訓練很扎實,尤其是第15中隊這種精銳部隊。殲-10CE的加入,讓巴基斯坦在高端戰機上有了新籌碼,彌補了跟印度的差距。
印度靠數量和“陣風”的多任務能力占優,適合打持久戰。巴基斯坦靠殲-10CE的射程和雷達,能打快速突襲。空戰要是爆發,初期可能看誰先出手,后期就拼后勤和支援了。兩邊都有核武器,真打起來誰也不敢玩命,估計還是小規模沖突為主。
這事兒一出,美國、俄羅斯、聯合國都坐不住了,趕緊喊話讓雙方冷靜。歷史證明,克什米爾這塊燙手山芋,外人勸不動,2019年那次也是打了兩天就停了。這次要是真動手,“陣風”和殲-10CE可能會在天上碰一碰,雙方都有可能掉幾架飛機,但全面戰爭的可能性不大。
打的話,代價太高。平民遭殃,經濟崩盤,南亞亂成一鍋粥,核武器的影子還在那兒晃,誰也不敢賭。國際社會肯定會壓著雙方談,停火協議估計跑不了,可能會加點邊境安全和反恐的條款,短期緩和一下。
對莫迪來說,化解危機能讓他在國內更硬氣,但要是搞砸了,批評聲肯定少不了。巴基斯坦空軍要是守住陣地,殲-10CE立功,他們的地位就更穩了。但歸根結底,這場危機解決不了克什米爾的老問題,和平還是遙遙無期。
印巴這對冤家,又一次把南亞搞得雞飛狗跳。殲-10CE和“陣風”的對決,成了大家熱議的話題。巴基斯坦的新玩具能不能壓住印度?技術上講,兩邊半斤八兩,關鍵看誰用得好。但說實話,殲-10CE再牛,也擺不平克什米爾的死結。對話才是唯一的出路,可惜這倆國家現在都紅著眼,誰也不肯先低頭。你覺得這事兒咋走下去?歡迎來聊聊,咱們一起挖挖這背后的門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