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一只知更鳥》里寫道:“你永遠不可能真的了解一個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來走去。”
誠然,我們總以為,和他人共情,就能促進關(guān)系,也體現(xiàn)自己的善良。
待人善良,又不留下痕跡,固然會給人好的感受,但是過于善良的你,自己卻會特別難受。
學者周國平曾說:“出言有尺,嬉鬧有度,做事有余,懂分寸,知進退,大家才能過得舒心。”
任何一種關(guān)系,都是階段性的,哪怕是父母和兒女。
當你到了晚年,那么很多的關(guān)系,都告一段落了,余生最要緊的,就是做自己。
01
你看到的別人,其實是“別人的片段”。
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其實眼睛看到的,也可能是虛假的。
看過《瓦爾登湖》的人,都以為作者梭羅,通過一個人獨處,在湖邊種地,開荒,修建小木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梭羅在書里,宣傳的重要思想就是:“獨處,低配生活。”
書中寫道:“大部分時間內(nèi),我覺得寂寞是有益于健康的。有了伴兒,即使是最好的伴兒,不久也要厭倦,弄得很糟糕。我愛孤獨,我沒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
合上書,我們看梭羅當年隱居的真實情況。他修建的小屋,和自己的家相距兩英里不到,并不是偏遠的地方。
他每天都會回家,定期去大作家愛默生家吃飯。周末,母親也會做很多好吃的,等著梭羅回來。
歷史學家理查德扎克斯如此評價梭羅的隱居生活:“那位自然之子在周末回到家,把家里的曲奇罐子一掃而空。”
一個活得不孤獨,總是念念不忘城市的人,卻讓你要忍受孤獨,然后享受孤獨。這是不是有一點滑稽?
當然,你也會看到很多的網(wǎng)絡文章,告訴你:“千萬別跳廣場舞,打麻將,釣魚,串門,要學會獨處。”
也有人鼓勵你,多看書,多一個人看風景,很愜意。
但凡種種,都是別人的生活,準確來說,是別人生活的一部分。那些告訴你要獨處的人,也許一天就獨處一小時,剩下的二十三小時,都在熙熙攘攘地人流里,在一大家子里。
晚年的養(yǎng)老模式,從來都不是固定的。讓喜歡跳舞的人跳舞,讓愛好麻將的人去麻將館,讓喜歡讀書的人讀書,讓熱愛釣魚的人釣魚......注重自己的選擇,不要求自己活成別人,那就真正愜意了。
02
你過分善待別人,并不會得到感恩。
你把腳伸到別人的鞋子里,體驗了別人的生活方式,還會感受到別人的痛苦,焦慮。接下來,你就想給予精準地幫助。
我的母親,六十多歲的時候,很喜歡跳廣場舞。通過這樣的平臺,結(jié)識了很多的老年人。
住在隔壁小區(qū)的劉阿姨,有一塊心病,那就是唯一的女兒還沒有出嫁。
女兒已經(jīng)三十六了,怎么不讓人著急啊?
母親到劉阿姨家,了解了一些情況,然后熱心腸地幫助介紹對象。
母親領(lǐng)著一個帥氣的男人到劉阿姨家的時候,劉阿姨的女兒怒不可揭:“什么意思,把我當垃圾桶,什么男人都往這里丟......”
還有一次,母親跳舞回家的路上,遇到一個獨自騎車的孩子。當時也很晚了,母親怕孩子不安全,就引導孩子回家。
還沒有走幾步,孩子的母親就趕過來,說母親是一個人販子。真的百口莫辯。
人老了,會比年輕的時候,更加慈悲,但也會因此帶來很大的副作用。
其一,別人那些心酸的過往,你去關(guān)心了,就是揭露人的傷口。
其二,別人的幸福,你感受到了,別人以為你在占便宜。
其三,別人對生活的選擇,你去干擾了,別人認為你在嫉妒,在使壞。
回頭想,你穿上了別人的鞋子,別人穿什么。
03
你不去打擾別人,也是一種善意。
若你偶爾有那么幾次,穿錯了別人的鞋,那么你第一感受是“不合適”。
一模一樣尺碼的鞋,經(jīng)過不同的腳穿一陣子,會變形的。腳的厚度,長度,寬度,力度,都有區(qū)別。
穿錯了,第一時間換回去,才不會那么難受。最好,各自穿鞋,一次都不要穿別人的鞋。
人老了,把社交停留在表面,不和別人深度共情。
到了晚年,你應該不會干事創(chuàng)業(yè)了,那么你就不要求誰幫忙了。
別人的一切,你都不要太關(guān)心了。就算你知道了一點點,也不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簡簡單單的交往,隨時都能夠全身而退,不糾纏。
人老了,舍去應該舍去的人,不要太大的社交圈。
過去認識的同事,同學,朋友,后來走散了,就不要去找回來。他們多年的情況,不了解,那就不了解。
維系很大的社交圈,會讓你耗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也要花錢。不如舍去,把真情留給小家庭,三五知己。
人老了,不在乎別人對你的干擾,守住自己的節(jié)奏。
當然,也要防止別人把腳深入到我們的鞋子里。別人的善意,太多了,你也要拒絕。
你用自己的節(jié)奏生活,什么都是自己的把握,這日子最舒服。
04
你可以愛梭羅,看他寫的《瓦爾登湖》,但是你不必要去過他的生活。
《荀子》說:“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
世界是五彩繽紛的,人生也是多姿多彩的,何必大家都活成一種模樣,都感受到幸福美滿?
包容人與人的不同,尊重別人的生活方式,不承接他人的痛苦,不求別人分享幸福,這就是自由。
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但還要記得把位置換回到自己。
作者:布衣粗食。
關(guān)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