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朝中社4月26日報道,朝鮮國產新型驅逐艦“崔賢”號,于前一天在南浦造船廠正式下水,朝鮮最高領導人及大批高級官員親臨現場,參加了這場盛大的儀式。
外觀看,確實是一艘比較現代化的戰艦
這艘船以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委會委員長、人民軍次帥崔龍海的父親、革命元老崔賢的名字命名,根據朝中社的說法,屬于“新一代多用途攻擊型驅逐艦”的第一艘。
從朝中社放出的文字和圖片來分析,這艘5000噸級的“崔賢”號驅逐艦,確實和朝鮮之前建造過的任何軍艦都大不一樣,而跟世界主要海軍強國建造的神盾艦,有著更多的相似之處。
既然是盾艦,自然少不了先進的雷達。從外觀看,“崔賢”號上目前已經安裝有一種相控陣雷達(按照俄朝的合作現狀來看,采用俄國技術的可能性很大),四個陣面位于主桅桿的根部,尺寸大約有2-3米,不算小。當然,里面很可能還沒有安裝好設備,按照造船的常規,一般艦載設備都會是在下水之后再慢慢裝。
已經安裝和可能預留的雷達位置
另外在艦橋觀察窗的下方,似乎還有兩處留有安裝設備的空間,可能是為接下來安裝其他波段的雷達預留的。要真如此,那就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擁有多個波段雷達的神盾艦之一了。不管朝鮮這艘船雷達的實際性能如何,在架構上可以說起點是相當不低了。
武器系統方面是重頭戲,“崔賢”號在朝鮮的水面艦艇中第一次使用了垂直發射系統,前后都有發射單元。從現場展示的武器來看,至少包含了攻陸巡航導彈、中遠程防空導彈、近程防空導彈、反潛導彈、近程多用途導彈和攻陸彈道導彈多個彈種。
“崔賢”級的垂發規格不統一
目前世界主要海軍強國的最新銳驅逐艦,一般都只有一種尺寸的垂發單元,最多也不過兩種。而朝鮮這艘“崔賢”號上的垂發單元出現了至少四種尺寸,也就是說不同尺寸的導彈只能各裝各的,不能混著裝。 這帶來的結果就是,這艘船在出擊時的彈藥配置不能太靈活,比如側重對地或者對空。
這種方式,比各大海軍強國的驅逐艦要落后一些,但從先解決有無的角度來看也無可厚非。畢竟解放軍當年第一種垂直發射系統,即051C驅逐艦上的左輪式垂發,也是只能發射單一彈種的。等到后面技術成熟,朝鮮的新艦艇上,大概率是要使用更先進的共架式垂發的。
在武器系統之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細節,“崔賢”號就連舷號都和美軍第一條阿利伯克級神盾艦一樣為“51”,而且也采用了和美軍類似的配色涂裝,看來朝鮮確實將其視為國產神盾艦的起點。
“崔賢”級可以攜帶的武器
按照朝鮮官方的說法,“崔賢”號服役時間預定是明年初,將被分配給朝鮮的東海艦隊,也就是會在日本海方向活動。而建造它的南浦船廠在朝鮮的西海,也就是我們說的黃海。這就使得它在服役時,必須南下通過朝鮮海峽或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
這應該不會是太大問題,反而會是一次不錯的鍛煉機會,對于全新設計的艦艇來說,進行稍微長距離一些的航行是非常有必要的。相信在這之前,朝鮮軍工單位和軍代表會開著它,在船廠附近的海域進行充分的海上試驗,確保動力、電子、武器等系統沒有問題了再開到東海艦隊去服役。
現代化驅逐艦是一種非常復雜的武器,需要深厚的造船和系統集成積淀,也是檢驗一個國家軍工能力成色的標準。
南浦-B只是大一點的導彈艇
朝鮮之前建造過的最大噸位水面艦艇,是1500噸級的南浦-B型護衛艦。它雖然有一定隱身能力,也能發射巡航導彈,但和其他國家的同噸位戰艦相比,火力單薄得多,是一種基本沒有現代化防空能力的大號導彈艇。很明顯,朝鮮如果有能力,一定會想要建造更大噸位的水面艦艇。
從去年開始,朝鮮在建造新型驅逐艦/護衛艦的蛛絲馬跡就逐漸被外界發現,包括南浦船廠的衛星照片,還有朝鮮最高領導人在視察軍工企業時,出現被打碼的船用燃氣輪機。
但沒有人想到這條船這么快就能下水,據朝中社的說法是,“只花了400多天”。作為對比,美國海軍最新一艘伯克III型神盾艦“耶利米?丹頓” 號(DDG-129),總共花了超過900天才下水。
美國伯克III級神盾艦造得并不快
當然,朝鮮軍工造這艘船過程中,很可能得到了俄羅斯的一些協助,而且太趕進度可能也會面臨自己的風險,但作為沒有造大艦經驗的新手來說,速度方面還是值得肯定的。
作為一貫追求武器自主化的國家,朝鮮造驅逐艦還有一項優勢,那就是相關的導彈武器。它們基本都是在陸地進行過測試的比較成熟型號,修改一下集成起來就行,不用全新開發,更不用外購。
從幾年前開始,朝鮮就在不斷試驗自己巡航導彈、彈道導彈、防空導彈等武器系統,今天把它們集成到一艘船上,說起來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所有努力的都沒有白費。
東北亞地區的神盾艦密度,其實是蠻高的,中日韓都在大量建造,如今朝鮮也成為了最新玩家。像“崔賢”這樣能搭載戰略武器(對陸攻擊的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的驅逐艦,相對于日本和韓國來說,確實是一種獨特的存在。這兩個國家在造艦方面雖然比朝鮮經驗豐富得多,但進攻性武器的配置上卻沒比朝鮮更強。
日韓都是造神盾艦的老手了
從整體的武器布局來看,5000噸級的“崔賢”號還是承擔了太多的重任,比其他國家海軍同噸位的驅逐艦,搭載的武器種類顯得有些過多了,也一定會影響船員居住舒適性和適航能力。
在這里,我個人的猜測是,朝鮮對于這艘船的定位,并不是用于去遠洋作戰,而更多是在近海活動,作為海上綜合性導彈平臺+預警雷達來使用。所以裝的武器多一些也無妨,本身也不用跑遠了。
因為朝鮮不像中俄兩個強鄰那樣有全球利益,有和美國或者北約進行大洋決戰的需求。短期內,朝鮮海軍神盾艦最重要的工作還是“拱衛京畿”。
國土狹窄是繞不過去的先天不足
由于缺乏國土縱深和大型水面戰艦,也沒有航程遠的現代化作戰飛機,朝鮮的東邊日本海方向,一直以來都是它防衛上的薄弱環節,多年的心病。從地圖上看,平壤到日本海的最近距離只有一百多公里,美國的戰略轟炸機或者潛艇、水面艦艇從這個方向發起突擊,對朝方的危險性是很高的。
“崔賢”號的加入,或者說這個級別去逐漸的出現,無疑是一劑強心劑,它能利用自己搭載的雷達系統,從日本海方向為朝鮮撐起國土保護傘。這樣可以極大緩解國土縱深不夠的劣勢,提高預警能力,盡早發現敵方襲擊,不管艦載雷達的探測距離如何,精度高不高,解決了有無問題就是重大突破。
在艦載雷達發現目標之后,不光可以將情報傳輸給陸地指揮所,“崔賢”號驅逐艦還可以利用自身防空反導手段進行攔截,同時也可以按照高層的部署,利用自己搭載的對陸攻擊武器,對敵方目標進行報復打擊。
朝鮮具備研發遠程防空導彈的能力
按照強國標準來看,朝鮮新驅的各項能力肯定都沒有做到極致,但至少是什么能力都具備了。等到它和后續的同型艦艇正式服役,美韓一方想要先發制人抹除朝鮮反擊能力的企圖,難度就會更高,偷襲就得付出更大的代價。
在這次的下水儀式上,朝鮮最高領導人還透露,朝鮮明年還將繼續建造驅逐艦、巡洋艦和護衛艦。而且還要發展遠洋艦隊,本次新型驅逐艦的下水儀式將成為朝鮮海軍強化的標志,而第二個標志將是建造核動力潛艇。
按這么看來,朝鮮人民軍海軍在不久的將來,帶給鄰國和世界震撼的時刻,可能還會有不少。美韓靠著和朝鮮有代差的先進武器,對平壤進行恐嚇訛詐,只怕要越來越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