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偉倫 通訊員 郭軍麟 梁瀚偉
在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北京市懷柔區人民法院聯合屬地政府、職能部門、學界、工商聯及影視文化行業代表,在中國影都文娛產業園舉辦“同心·護航”影視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
會議聚焦影視文化產業法治化發展需求,以“護航影視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線,通過多方對話凝聚共識,探索構建“司法保障+行政服務+屬地協同+產業自治”的全鏈條護航機制,為“中國影都”高質量發展夯實法治根基。
懷柔區楊宋鎮黨委副書記孫麗介紹了“中國影都”的十年發展歷程,目前影視文化產業已形成拍攝制作、后期特效、版權交易的完整鏈條,為使政務服務更加高效,楊宋鎮推出“一體化”線上服務平臺,簡化拍攝場地審批流程,吸引頭部企業入駐。
懷柔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李志強針對市場準入與知識產權保護,提出“簡化注冊流程+便利化版權登記”服務模式,進一步放寬準入門檻、強化商標注冊保護、侵權查處力度,優化企業服務體驗。
會上,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民四庭法官李冉立足商事審判職能,介紹了三中院以裁判樹規則、以規則促治理、以治理促發展工作做法,通過延伸司法職能專業鏈,織密投資者權益保障鏈,優化影視行業治理鏈,護航影視行業健康發展。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民三庭(知產庭)副庭長萬紅玉結合懷柔影視相關知識產權典型案件,建議企業做好版權的存證與確權、侵權的監測與維權、商標與品牌的保護。
懷柔法院民二庭庭長李曉霞通報了轄區五年涉影視糾紛的案件情況,所審結的902件案件中基本涵蓋了影視文化產業全鏈條上的各類主體,針對合同履行爭議、責任認定難等難點,提出將進一步完善“產學研”一體化司法服務工作機制,強化影視文化產業的源頭解紛與多元共治。
北京工商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劉冰建議,應進一步轉變服務視角,有效盤活企業實現重整,幫助企業輕裝再出發,以制度創新激發民營影視企業創造力。晉江文學原創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中外名人文化產業集團等影視行業代表表示,希望司法機關開展前瞻性普法培訓,政府部門與行業協會、司法部門共同搭建糾紛化解平臺,使糾紛實現多元化解、快速解決,為精準施策提供參考。
懷柔法院副院長陶杰表示,法治是影視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通過本次座談會的深度碰撞,形成“政府繪藍圖、司法強保障、行政優服務、學界聚共識、企業提需求”的多元共治格局,日后將不斷深化“同心·護航”機制,定期開展“送法進企業”等活動,推動司法服務從“個案解決”轉向“生態優化”,持續為影視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法治保障,讓法治成為“中國影都”最鮮明的營商環境標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