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媒體報道,印控克什米爾地區4月22日發生針對游客的槍擊事件,造成26人喪生、多人受傷,印度官方認定巴基斯坦與此次襲擊有關。
當地時間2025年4月23日晚,作為對22日印控克什米爾恐怖襲擊事件的回應,印度政府宣布采取一系列外交和戰略反制措施,其中包括印度立即暫停執行《印度河河水條約》,停止河水共享的合作,直到巴基斯坦“可信且不可撤銷地”放棄對跨境恐怖主義的支持。
此外,印巴兩軍在邊境線上發生了多起交火事件,到目前為止,兩軍交火僅限于輕型武器的無目的射擊,并沒有出現大規模炮擊的壯觀場面。
這與過去幾年印巴雙方動不動就進行炮擊相比,印軍的“報復”行動應該算是相對克制。
為什么印軍好像變得沒有脾氣了呢?
最近幾年,隨著巴軍從中國購買的SH15卡車炮快速形成戰斗力,印度炮兵在作戰實力上已經不占優勢。
既然勉強打下去不好收場,那就不如不打,這就是印度對巴基斯坦斷水而不是開炮的主要原因。
據外媒報道,目前印度擁有各型火炮的數量高達12000多門,包括M46加農炮(1000余門)、FH77B榴彈炮(300余門)、D30榴彈炮(550門)等,但70%以上為蘇聯時代遺留的老舊型號,能立即拉上戰場的火炮并不多。
在印巴沖突中真正能拉上戰場上還是印軍近年來引進的145門美制M777超輕型榴彈炮、100門韓國K9自行榴彈炮等不到300門在技術較為先進的火炮,而國產的100多門“丹努什”榴彈炮,嘗未在實戰中得到檢驗。
此外,印度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解決炮彈質量問題,印度國產炮彈屢次引發炸膛事故。例如,2021年印軍105毫米榴彈炮實彈訓練中因彈藥問題炸膛,導致1死2傷;2025年M777榴彈炮因印度自產炮彈啞火頻發故障。
印度出口到烏克蘭的炮彈也屢遭烏軍炮兵吐槽。
由于體系作戰能力較弱,在實戰中印軍炮兵缺乏與偵察無人機等的協同,很多時候都被巴軍炮兵壓著打。
在2023年克什米爾炮戰中,印度炮兵陣地因定位延遲被巴軍SH-15卡車炮迅速反擊摧毀。
以印度炮兵目前的信息化水平,在烏克蘭戰場上,大多數印軍大炮都很難活過一周。
2019年,巴基斯坦與北方工業簽訂合同,從中國采購了236門北方工業公司生產SH-15型155毫米車載加榴炮。據報道,這份合同的總價是5.12億美元,除火炮之外,合同還包含增程炮彈、制導炮彈在內的各種彈藥的供應和技術轉讓條款。這與法國凱撒自行卡車炮每門高達500萬美元的天價相比,簡直是太超值了。
超值的不止是價格,還有交貨速度!
據外媒報道,到2024年,巴基斯坦就已裝備了24個營共計432門SH-15型155毫米車載加榴炮,其中有一部分可能是中國轉讓技術后,由巴方自產。
SH-15型車載榴彈炮是我國兵器工業集團向外貿客戶最新推出的52倍徑車載155毫米加榴炮,該車大量采用我軍自用的PCL-181車載加榴炮的技術,底盤和自用型也大致相同,可以說是“一個項目,兩套系統”。
和其他國家的車載炮相比,SH-15型車載榴彈炮具備彈種多、射程遠、半自動裝填、精度高、車體緊湊整體重量輕等優點。該系統可以發射包括底排彈和底凹彈,末敏彈,和衛星制導炮彈等多種炮彈,最大射程可以高達53公里,而發射火箭增程彈,最遠射程將超過70公里。
為強化體系作戰能力,巴基斯坦還同時從中國引進了與之配套的無人機和炮瞄雷達等先進的信息化裝備,極大地增強了巴軍炮兵快速反應能力。
在2023年克什米爾炮戰中,巴軍的這種快反能力就為其在與印軍的激烈炮戰中占盡先機。
有了這400多門SH-15型車載榴彈炮在手,巴軍在與印度炮兵的對抗中絕對不會落于下風。
正是有了2023年克什米爾炮戰的前車之鑒,此次印巴沖突爆發后,印度陸軍表現明顯比較低調也就可以理解了。
如果印度軍工科技按目前的軌跡繼續發展,印度南亞小霸王的位置可能很快就要拱手讓人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