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無垠的鄉村畫卷上,有一群懷揣著鄉村振興夢想的奮斗者,他們腳踏實地,勇往直前。雅安市漢源縣九襄鎮桃源村第一書記,雅安市公安局看守所民警——熊之威,也是這群熱情的奮斗者之一。從公安民警到駐村干部,從執勤一線到田間地頭,始終堅持用真心真情守護一方平安、助力一方發展。
“2023年9月,告別了城市的喧囂和高樓,暫別妻子和年幼的女兒,熊之威踏上了一條既熟悉又陌生的“歸家路”。那是生他養他的地方,也是雅安市公安局聯系幫扶村所在地——漢源縣。熟悉的家鄉對他而言依舊親切,但新工作卻帶給他前所未有的新鮮感。他將肩章隱入肩膀,將警徽刻進眉宇,義無反顧地扎進了鄉村振興那片廣闊的天地中,去尋找屬于他的理想與星辰大海。
泥土里長出的銀河
初到桃源村那日,村書記老聶在歡迎會結束后迫不及待地帶著他開始走訪調研。剛下過雨的鄉間,山風裹挾著青草的氣息涌入他的鼻腔,他坐在村書記的摩托車后座上,享受著這與城市截然不同的清新空氣。然而好景不長,隨著身體顛簸了兩下,車輪在泥濘的路上陷進了半尺深的溝里,泥漿濺到了他的褲腿上,像是道道猙獰的傷疤。老聶連連道歉,“昨天這里才翻了兩輛拉李子的三輪車,損失了好幾百斤,村民們損失慘重啊!這幾條路一直說要硬化,但是一直找不到解決的辦法,村民們都快要把村委會的門檻踏破了。”在回村委會的路上,盡管呼嘯而過的風聲夾雜著老聶的低聲細語,但他卻聽得異常清楚。
有一天吃完晚飯,熊書記和工作隊正在辦公室整理資料時,三組組長老張突然推開門,身后跟著十幾個漢子,這一幕讓在場的警察都嚇了一跳。“熊書記,我們組那兩條爛路不能再等村委會來修了,誰知道還要等到什么時候。聽說你是市里來的,如果你能幫我們要到水泥,我們就自己投工投勞,把路給它整好!”
生活中許多事情,并不是人們做不到,而是他們不相信自己能夠做到。面對村民們期待的目光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熊書記堅定地說:“大家等我的消息,事情辦不成,這個書記我不當了!”
一個月后,通過熊書記和駐村工作隊的積極爭取,在雅安市公安局和漢源縣政府辦的大力支持與協調下,愛心企業捐贈的210噸水泥陸續運抵村里,為這個美麗的村落鋪設了兩條灰色的道路。土路上終于響起了久違的歡聲笑語,鐵錘的敲擊聲、機器的轟鳴聲、鐵鍬的吱呀聲以及村民們的笑聲交織在一起,仿佛一首美妙的樂曲,山間的希望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綻放。
后來,熊書記與村里的關系更加融洽,老聶悄悄告訴他,其實那一天故意帶他去看那條爛路,是因為村里實在沒有多余的資金去修路,只能用這種“苦肉計”,讓他多擔待。兩人碰了碰手中的水杯,熊書記說:“我也告訴你一個秘密,你的小套路我早就知道了,我也讀過兵法。只要是為了老百姓辦事,我愿意參與其中。”
屋檐漏下的星光
姜婆婆是村里的監測戶,老伴剛剛去世不久,兩個女兒外嫁到外地,生活似乎也不盡如人意,很少回來看她。她獨自守著那座與老伴相伴一生但現已破敗不堪的房子。熊書記第一次去她家時,姜婆婆便記住了他,她說熊書記像她的外甥,眼中充滿了溺愛。連帶熊書記去她家的村干部都感到十分好奇:“姜嬢性格很怪,經常和人吵架,有干部到她家去她都是愛理不理的,只有你去了還笑著請你吃東西,真是奇了怪了。”有了第一次愉快的接觸后,熊書記便三天兩頭去看望姜婆婆,幫這個“老小孩”打掃衛生、修剪果樹、調解鄰里關系。
暴雨夜的電話鈴聲劃破黑暗時,熊書記正在與村里的干部一起對重點區域進行汛期安全隱患排查。“小熊,我家背后的堡坎垮了!”姜婆婆的聲音夾雜著雨聲傳來。他們迅速沖進雨中,趕往姜婆婆家的方向。到達現場時,發現姜婆婆還舍不得撤離,坐在地上緊緊抱住她老伴的遺照不肯松手。房后垮塌的泥土堵塞了排水渠道,雨水不斷從窗口和屋頂的縫隙滲透進來。隨行的其他村民表示,已經有多批人嘗試勸說她撤離,但她堅持要留在自己的房子里。
熊書記對她大聲說道:“你不要命了是不是?你今天不配合我,以后再也不會來看你了!”聽到這話,姜婆婆像個受委屈的孩子一樣哭了出來:“我是怕房子沒了,我老頭會怪我的啊,這房子是他一手一腳修起來的啊!”一邊組織人員拉她離開危險區域,熊書記一邊安慰道:“你要相信黨相信政府,不會讓你有任何損失,更不會失去房子。即便有損失,黨和政府都會給我們撐腰兜底的,知道嗎?你要相信我說的話!”
直到被安置到小學臨時安置點后,姜婆婆拉著熊書記的手久久不愿松開。雖然沒有說話,但大家都明白,此刻熊書記不僅是她的外甥,更是她的底氣和依靠。
大約半個月后,通過多方尋求幫助,熊書記成功聯系到了一家愿意提供援助的愛心企業,派遣專家組和技術人員前來幫助進行房屋修繕工作。在工作人員修復屋頂的過程中,姜婆婆忙碌地在院子里轉來轉去,甚至顫巍巍地爬上樓頂,堅持要給大伙遞茶、遞煙、送水果。
工程完工那天,看著屋后堅固的堡坎和重新修整的屋頂,姜婆婆悄悄抹去了眼角的淚水,輕聲說道:“好,好。”隨后,她走到熊書記身邊繼續說道:“小熊,你能再幫我一個忙嗎?幫我給我外甥發個短信,就說家里的房子不再漏雨了,讓他記得常回家看看。”
守護平安的北斗星
他是一名人民警察,在到村時就提出了依托現有應急救援體系組建“鄉村治安巡邏隊”的想法,鼓勵大家積極參與。起初,村干部和群眾代表們有些猶豫,“現在的活已經夠多了,還要搞這些沒用的,再說我們也不專業,怎么能跟你們警察比。”
他有些惱火地說:“這桃源村是你們的家還是我的家?老李,你前幾天不是還在抱怨你家二嬢家的水管被人鋸了,讓我來幫你破案嗎?現在為了大家的安全組建巡邏隊,你卻又開始猶豫。”老李帶著愧疚回應道:“我不是那個意思,我知道你是為大家的安全考慮,不多說了,我第一個報名!”隨后,第二個、第三個……村民們紛紛響應,很快一支30人的巡邏隊就組建起來了。
他拿到花名冊后立即向市公安局進行了匯報,并申請獲得支持。不久之后,市公安局捐贈給桃源村對講機、強光手電、防暴盾牌等一百多件總價值超過6萬元的警用裝備。老李摸著防暴盾牌上的警徽直咂嘴:“這好家伙,終于摸到真的了!”
在每一個清晨、傍晚、黑夜,在暴雨中、烈陽下,在山林里、田坎上、大路旁,一隊隊身影整齊地穿梭著,很快成了山野間流動的風景線。“申溝無異常”“木蘭無異常”“涂家無異常”,對講機里傳來一聲聲互報平安的聲音,又何嘗不是對村民們的保護和承諾。
點點繁星終將匯成星河
不知不覺中,他駐村也有一年半了。今年過年回家前的那一晚,他又騎上摩托車把村子好好逛了一遍。月光將水泥路面鍍成銀帶,長勢喜人的蒜薹沿著新修的道路兩旁青翠欲滴。他們為老但家爭取到的產業發展雞苗已經長大成熟,在雞舍里傳來窸窣響動。他蹲在地上摩挲路邊一塊特別的界碑——那是村民自發刻在路口的,上面深深淺淺地刻著“雅安市公安援建”。
他回到村委時,隊員小余告訴他:“熊哥,你剛走,黎大哥、劉嬢嬢、楊姐(脫貧戶)他們就過來了,提著自家釀的蜂蜜、椒油、紅苕果子和蒜薹送給我們,我怎么說他們都不聽,轉頭就走了!”看著滿桌的物品,他急忙去尋找他們,遠處的山上隱隱約約還有幾個電筒的光影在晃動,哪里還能追得上他們的腳步。
從城市到農村,從高樓到星河,不過是用血泡磨平皮鞋的光亮,把藍圖的線條刻進掌紋的溝壑,不過是把身上莊重嚴肅的藏藍色換作腳下埋藏國家民族希望的棕褐色,用腳步丈量著祖輩世代開墾過的痕跡。那些在深夜里忙碌的身影、在暴雨中背過的脊梁、在田埂上握過的粗糙手掌,最終都匯成深邃的星河,照亮每一寸向上生長的熱望。(供稿/圖:雅安市公安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