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常學藝 通訊員 龐占英
烽火禹城,史詩重現。4月25日晚,舞臺劇《禹城大戰》在禹城市中華農耕文化博覽園精彩上演。
該劇是以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陳璞平長篇紀實文學《最后一戰》為歷史背景創作的大型舞臺劇,以馬長壽為主角人物,講述了1945年8月15日日軍投降后,馬長壽越獄、輾轉回到老家禹城,卻因當地日軍未及時投降而屢陷險境。當時,馬長壽全家僅剩女兒馬二妮,二妮在作戰中不幸犧牲后,馬長壽悲憤交加,為了完成女兒遺志,繼續投身戰斗。12月27日,禹城大戰打響,八路軍與山東人民浴血奮戰、取得勝利,成為抗日戰爭最后一戰。
為真實還原禹城大戰,主創團隊深耕創作,歷經數月籌備打磨。在舞臺呈現上,他們大膽融合傳統與現代舞臺藝術,力求再現硝煙彌漫、驚心動魄的戰斗場景。演員們以飽滿的熱情和精湛的演技,生動再現了當年那段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歷史,帶領觀眾跨越時空,感受烽火歲月的熱血與悲壯。
“陳璞平先生的這本書讓我很受觸動。到禹城后,看到禹城老火車站,還有水塔上的彈痕,我想,時間在流逝、社會在進步,但這段歷史就刻在這里,應該被永遠銘記。”該劇的領銜主演、編劇、藝術總監黃宏說。劇中,他以極具穿透力的舞臺表演,將馬長壽這個角色塑造得血肉豐滿。
飾演馬二妮的是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獲得者黃豆豆,她生動詮釋了民兵隊長在戰火淬煉中的堅守與成長。這段感人的父女情,這段交織著親情、信仰與抗爭的故事,不正是萬千家庭的縮影嗎——多少個平凡的生命守護,才最終換來抗戰的勝利、家園的和平。
演出現場,震撼人心的視聽盛宴將觀眾瞬間帶入歷史情境,此起彼伏的槍炮轟鳴與廝殺吶喊響徹劇場。現場觀眾屏息凝神,仿佛穿越時空,切身感受那段氣壯山河的革命歲月,在演出達到高潮時,全場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參戰將領后代蕭南溪感慨地說:“《禹城大戰》有政治性、思想性,也有藝術性,它不是生硬的、高大上的,而是貼近老百姓的、孩子們能看進去的。我看了這部劇,也在年輕人身上看到了希望。”
“這部舞臺劇,是禹城市委部署實施的禹城大戰‘八個一’工程中的重點項目,也是我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獻禮作品。”禹城市委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李君升表示,它不僅是一部精彩的舞臺劇,更是一堂生動的黨史課,讓觀眾直觀了解具有禹城特色的紅色歷史,緬懷先烈、賡續血脈,團結實干、攜手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