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架原本要交付給廈航和國航的737 MAX,現在正在從舟山飛回西雅圖的路上。
波音老總奧特伯格這回可是急了,在財報電話會議上直接放狠話,說什么"不會繼續為不接受飛機的客戶制造飛機",甚至特朗普也跟著急。
而就在這時,印度和馬來西亞的航空公司卻悄悄伸出了橄欖枝,想要接盤這些被中國拒收的飛機。
為什么中國突然不要波音的飛機了?印度和馬來西亞為什么這么急著接盤?
?——【·波音飛機集體"逃離中國"·】——?
彈指一揮間,三架價值1.5億多美元的大飛機,就這么"飛"了。
也別怪中國不講人情,實在是美國不干人事,航空業內人士猛一算,光是每架飛機就值5500萬美元。
現在加上125%的關稅,這一算下來簡直嚇人——一架飛機得花超過1.2億美元!
中國現在是有錢,但又不是傻。
面對這個情況,波音CEO奧特伯格急了。
他在接受美國CNBC采訪時直接說:"由于關稅環境,我們在中國的客戶已經停止接收飛機交付。"
本來甩鍋特朗普就完事了,可他卻偏偏添油加醋了一波,說只要中國退貨,以后也不給中國造飛機了。
這話里話外的意思很明顯:我不伺候你中國了!如果你們不要,大把人排隊等著要呢!
波音首席財務官韋斯特更是搬出了"客戶正打電話來要求購買更多飛機"的說辭,擺明了是想告訴中國:你不買沒關系,印度、馬來西亞搶著買呢!
?——【·印度航空"撿漏",馬來西亞也想分一杯羹·】——?
就在中國航空公司和波音鬧得不可開交之際,印度航空卻看到了"撿漏"的機會。
據知情人士透露,塔塔集團旗下的印度航空正在與波音積極接觸,希望接收中國拒收的大約10架737 MAX飛機。
這可不是印度航空第一次"接盤"中國不要的飛機。
截至今年3月,印度航空已經接收了41架原本為中國航空公司制造但交付推遲的737 MAX。
馬來西亞航空集團也嗅到了商機,正在跟波音談中國航空公司放棄的交付時段。
在全球航空業飛機交付普遍延遲的背景下,這些已經生產完成的飛機對急于擴充機隊的航空公司來說無疑是"香餑餑"。
不過,"接盤俠"可不是那么好當的,飛機這種東西并非咱們常規認知里的“通用商品”,并非訂單上改個名就可以轉手出去的。
第一是技術問題——這些飛機已經按照中國航空公司的要求定制了客艙配置,要改造成符合印度航空或馬來西亞航空需求的配置,少說也要花幾百萬美元。
第二是商業談判——印度航空肯定會把這些額外成本作為砍價的理由,而波音在急于出手的情況下,也不得不接受一定的價格折讓。
印度航空CEO坎貝爾·威爾遜上個月就曾公開抱怨說,印度航空集團的擴張計劃因為波音和空客的交付延遲而受到嚴重制約,稱自己是"環境的受害者"。
現在有機會接收現成的飛機,印度航空自然不會放過。
這一局面,不禁讓人感嘆:一邊是中國因為關稅戰而不得不拒收波音飛機,一邊是印度和馬來西亞爭相"接盤"。
國際航空業的棋局,因為地緣政治變得更加復雜多變。
航空業歷來是國際貿易中的特殊存在,基本上全球都給予免稅待遇,但這次連飛機也被卷入關稅戰,讓整個行業猝不及防。
特朗普更是火上澆油,在他最愛的社交平臺"真實社交"上直接點名批評:"波音應該宣布中國違約,因為中國不接收之前承諾購買的飛機。這只是中國多年來對美國所作所為的一個小例子。"
面對美方的指責,中國商務部更是直接回懟特朗普關于雙方"每日都有直接談判"的說法是"毫無事實根據,如同捕風捉影"。
在這場你來我往的貿易戰中,誰能想到50架飛機居然也會因為“政治問題”而吵起來。
現在看來,這批飛機的命運撲朔迷離,奧特伯格已經放話,如果中國繼續拒收,波音就把這些飛機賣給其他買家。
?——【·中國的反擊!國產飛機加速上位·】——?
面對美國的關稅壁壘和波音的威脅,中國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加速推進國產大飛機的研發和量產。
最新消息顯示,中國商飛已經大幅提升了C919的生產目標。
2025年的產量從原先的50架上調至75架,2026年至2029年的目標更是從100架提高到了200架。
這意味著中國商飛將在5年內建立起可與波音和空客抗衡的產能。
與此同時,C919的訂單也在飛速增長。
據悉,中國商飛C919的訂單量已達約1500架,其中包括三大航空公司——南航、國航和東航各簽訂的100架大單,海航旗下兩家航司也各自簽下30架訂單。
這樣的訂單規模,足以支撐中國商飛未來十年的生產計劃。
C919只是中國商飛的"開胃菜",C909(原ARJ21)也正在走向國際市場。
4月初,中國商飛交付給老撾航空的C909成功執行了首次商業飛行;緊接著,越捷航空也開通了使用C909的新航線,連接河內、胡志明市和昆島。
更重磅的是,中國商飛正在打造一個完整的商用飛機族譜。
C929寬體客機已經進入研發階段,將與空客A350和波音787展開競爭;C939超寬體客機也在規劃中,未來將挑戰波音777X的地位。
這意味著,從區域航線到洲際長航線,中國即將擁有全系列的國產飛機解決方案。
如果這些計劃都能順利實現,波音和空客在中國市場的地位將受到多大的沖擊?十年之后,中國的藍天很可能將由國產飛機主導!
通過建立本土航空制造體系,中國不僅能減少對外部供應的依賴,還能在地緣政治沖突中保持戰略定力。
C919和C909的成功商業運營,標志著中國從航空技術的追隨者變成了創新者,未來,全球航空市場可能會形成空客、波音、中國商飛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C919已經在中國市場與波音737和空客A320展開直接競爭,未來可能擴展到更廣闊的國際市場。
隨著C929和C939的研發推進,中國商飛的產品線將覆蓋從支線到寬體客機的全系列,有能力滿足全球航空公司的各種需求。
當然,這條路并不平坦,技術壁壘、認證障礙、市場準入等問題仍然存在。
C919要進入歐美市場,還需獲得歐洲航空安全局和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的認證,這在當前地緣政治環境下面臨諸多挑戰。
不過,從長遠來看,這場航空業的變革可能最終有利于航空技術的進步和多元化發展。
當波音和空客不再壟斷市場,來自中國的競爭將促使西方制造商加大創新力度,最終受益的將是全球航空公司和廣大乘客。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