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軍成為紅軍面臨的最大敵人之一,特別是在大西北地區,馬家軍的勢力占據了很大一部分,對于紅軍的游擊戰爭帶來了很大的威脅。在紅軍進入陜北時,馬家軍也在積極地打擊紅軍,并與紅軍進行了多次激烈的戰斗。
在1935年的吳起鎮戰斗中,馬鴻奎率領馬家軍與紅軍激戰,數以千計的野戰戰士在這次戰斗中犧牲。馬軍的強大是解放大西北的一大障礙。而在1947年的西府與隴東復戰,彭德懷將軍一怒之下撤兵,這也是彭老板吃虧的原因之一。
馬家駿出生于寧夏,是馬家族長的兒子。他是馬家軍的高級軍官,也是馬家族內在政治和經濟上擁有很大權力的人物。他的出生地寧夏在西北地區的政治局勢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解放前的蘭州派系勢力強大,以馬步芳為代表的軍事集團和以馬鴻奎為代表的寧瑪集團長期主導西北行政。馬家族是大西北“草根政權”的代表,世世代代掌管著西北地區大大小小的政務。甚至被當地居民稱為“西北大地皇帝”,展現了馬家在地方政治中的強大地位。
馬氏家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在邊境地區發展壯大。由于當時政府在“以漢制回”的政策中,大量漢人遷徙到中國,導致“回漢矛盾”的出現。馬家軍便在這時期被召集,以長期斗爭的形式與清政府對抗,最終發展成為馬氏家族。
蘭州戰役示意圖
馬氏家族在歷史中曾經從朝廷的造反軍發展為統治者的近衛軍,這一地位一直持續到清朝滅亡。隨著國民黨政府授予馬家西北軍事要職,馬家走上了軍閥的舞臺,成為了民國時期的重要勢力。馬家族在地方政治中擁有極大的權力,并表現出了很高的政治聰明和統治能力。
然而,在中國革命中,馬家軍成為了解放軍的敵人之一。在解放大西北的戰爭中,馬家軍與紅軍激烈對抗,最終被解放軍打敗。隨著中國革命的勝利,馬家的政治地位逐漸降低。
總之,馬氏家族在中國歷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們在地方政治中表現出了很高的統治能力和政治智慧。然而,他們在中國革命中成為了敵人之一,最終被解放軍打敗。
1935年,紅軍長征到達陜北。蔣介石想要利用西北土地廣袤無垠和騎兵作戰的特點,準備一舉殲滅陜甘部隊,于是命馬家軍與東北軍一同圍剿紅軍。中共方面則授意彭德懷指揮紅軍誘敵深入蘇區,在到達地形復雜的吳起鎮之后,形成包圍圈。不巧的是,沒等紅軍將敵人引入包圍圈,敵人就已追上,雙方在吳起鎮交鋒。在戰斗中,馬家軍對紅軍緊追不舍,但也逃脫不了紅軍的伏擊。吳起鎮伏擊戰在馬家軍撤退后宣告結束。初戰告捷的紅軍在這一仗中共傷敵600余人。
不難發現,馬家軍善于騎兵的戰術,在地形復雜的吳起鎮并沒有發揮出自身的優勢,當戰場轉向城市作戰時,馬家軍的強悍戰斗力得以發揮,開始向紅軍進行猛烈攻擊。之后彭德懷又率解放軍在西府、隴東與馬家軍又進行了兩次戰役,解放軍在西北地區不斷攻占國民黨的統治地區,西府作為國民黨的大后方,包括寶雞、咸陽等地,受到蔣介石的高度重視。在解放軍大舉進攻寶雞時,蔣介石命“青馬”殲滅西北野戰軍主力。“青馬”利用擅長的騎兵戰術,在解放軍隊伍中反復沖殺,對西北野戰軍形成夾擊態勢,令西北野戰軍死傷無數。彭德懷發現形勢危急,命令部隊立即撤出寶雞。
蘭州戰役
此后馬家軍繼續在隴東地區進行嚴密布控,待西北野戰軍進攻隴東的屯子鎮時,繼續發起強勢進攻,西北野戰軍奮力抵抗,卻還是未能沖出馬家騎兵的沖殺。西府、隴東一戰,是西北野戰軍損失最大的一次戰役,共傷亡 6566人,失蹤 8407 人,總計 1.49 萬余人。
1949年8月蘭州會戰爆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下令進軍蘭州,殲滅馬步侯匪徒。目的是武力牽制寧瑪匪軍,集中兵力的絕對優勢,先殲滅匪軍,力圖全殲匪軍。戰兵分左、中、右三路,向西推進。 8月8日,我軍主力進入蘭州,第2野戰軍、第19軍向莫家山、古城嶺、沈家嶺、蘇家嶺敵陣地進發。銀盤嶺,準備進攻蘭州。準備不周,傷亡不少,但彭將軍視情況下令停止進攻,部隊調整休整,總結,迅速調整作戰策略。 奉毛澤東主席和中央軍委指示,8月24日,彭德懷、張憲宗向中央軍委發出如下電報:一、根據8月23日的電報,第3軍將攻打蘭州。 二、寧馬軍派出三支軍隊從黃河左岸增援蘭州未必可能。據說奪取蘭州的把握有60-70%。
彭德懷
國民黨軍隊全面開戰,彭德懷、張宗勛等人卻在認真考慮采取具體行動占領蘭州。當晚他通知中央軍委,決定于8月25日上午以第5軍、第2軍及蘭州東、南、西兵力攻打蘭州。報告。第二軍團。第十九軍團。 8月25日凌晨,下了一整天的雨終于停了。我軍冒著泥濘的道路和濃濃的濃霧,全部準時到達等候區。
就在這時,三道紅色的信號彈騰空而起。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下,我軍戰士沖入敵軍防線,向蘭州發起全面進攻。到晚上我軍已經突破了敵軍的三道防線。賓風直接指了指皋蘭山上的三個防御陣地:沈家嶺、墨家山、營盤嶺。沈家嶺位于蘭州西南約16里處。它是夾在兩山之間的葫蘆形山脊。慢慢進入拉納公路。這里的行政道路距離南山黃河鐵路大橋最近,素有“蘭州鎖”之稱。
馬繼元很清楚沈嘉玲在蘭州。我軍若攻下沈家嶺,將打開蘭州城門,直奔西關,奪取黃河大橋,切斷向西退路。他命令他的精銳第190師保衛該地區,在高山上建造了一個圓形堡壘,并挖了三個長100米、20米寬和10米寬的戰壕。兩個高地之間的腹地。汽油罐上堆滿了“飛地雷”和炸彈。為了收買民心,他發給每名士兵一枚銀幣,并堅決告訴軍隊不要撤離。
經中央軍委批準,8月25日凌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主力再次從蘭州南山全面發起進攻。經過沈家嶺、五河山、永盤嶺、皋蘭山、莫家山、古城嶺、竇家山的血戰和城內激烈的巷戰,蘭州保衛戰于8月26日凌晨1時打響,以壯烈勝利告終。隨著西北國民黨反動勢力和馬馥芳勢力的消滅,西北國民黨政府垮臺,西北徹底解放。
這兩次戰役的發生促使中共中央迅速做出戰略調整,在 1949 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上,討論了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問題,即由鄉村轉移到城市,隨即西北解放戰爭的方向向蘭州進發。解放軍在西北地區不斷攻占國民黨的統治地區,打響了中國人民解放戰爭西北戰場的序幕。最終,西北野戰軍和解放軍的勇士們,在堅定的信念、艱苦的斗爭和智謀的指引下,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盡管蘭州戰役取得了勝利,解放軍卻傷亡慘重。解放軍共在戰斗中傷亡和失蹤8706人。以紀念在這場激戰中犧牲的解放軍戰士。 1955年,蘭州市民自愿在烈士陵園修建了蘭州抗戰紀念館。讓后人永遠緬懷這些為人民解放而犧牲的革命烈士。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爭取民族解放、捍衛自由獨立的正義戰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在這場戰爭中,中華民族同仇敵愾,浴血奮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是中華民族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光輝篇章。
喜歡記得雙擊加關注!會持續更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