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隨著民族危機的不斷加劇,無數知識分子投入到抗日救亡的運動中,有這樣一位變賣家產來到革命圣地延安,成為一名光榮的紅軍戰士,他的名字叫劉其人,建國后劉其人被授予少將軍銜,將自己的名字鐫刻在共和國的功勞簿上,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開國少將劉其人的故事。
1916年,劉其人出生在山東省威海市浦灣村的一個中農家庭,從小就失去母親的劉其人在父親的撫養下艱難地成長起來,劉其人從小就接受了系統的文化教育,憑借不錯的學習天賦考入文登第七鄉村師范,成為那個年代的高級知識分子。
在校期間,劉其人廣泛閱讀進步書刊和報紙,如《列寧主義初步》、《辯證法入門》等等,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才是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于是劉其人在1934年選擇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光榮的無產階級先鋒戰士。
入黨之后的劉其人積極參加進步活動,如膠東“一一·四”暴動,雖然遭到鎮壓甚至被逮捕,但劉其人始終都沒有放棄對共產主義的信仰,以機敏的反應脫離敵人的魔爪,并在1937年4月來到革命圣地延安,進入第二期抗大學習,在這里,劉其人系統地學習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和基礎的軍事技能,為他后來走上戰場打下了基礎。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劉其人奉命回到老家山東進行游擊戰爭,成為山東沂蒙地區抗日游擊隊的連政治指導員,山東縱隊成立后,劉其人又被任命為團政治處主任,在此期間,劉其人還曾在魯南國民黨專員張里元部做統戰工作。
1940年10月,劉其人被任命為八路軍山東縱隊3旅政委,隨后又擔任了八路軍清河軍區副政委和八路軍渤海軍區副政委等職務,在黨的領導下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后,劉其人奉命前往東北加入民主聯軍,擔任第六縱隊副政委,從1948年開始,劉其人逐步轉向軍事教育領域,先后擔任東北軍政大學政治部主任、中南軍政大學副政委等職務,為共和國的創建作出一定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后,劉其人被調到總政治部工作,擔任組織部部長,主要是協助總政治部主任譚政組織全軍進行深入的政治思想工作,促進部隊完成大規模的整編任務和建立各項正規化制度,1955年,劉其人被授予少將軍銜,成為開國將軍。
1959年廬山會議之后,林彪取代彭德懷主持中央軍委工作,林彪上臺之后,想方設法擴充自己的勢力,設法除去一些“絆腳石”,比如說總政治部主任譚政,1960年,林彪誣陷總政有個以“譚政為首的宗派反黨集團”,是“彭黃反黨集團的工具”,劉其人是這個“宗派反黨集團”的骨干成員。
這一年,劉其人被降職為副部長,行政低套一級,黨內受警告處分,1966年十年運動開始后,劉其人進一步受到林彪反革命集團的迫害,于1974年初在濟南病逝,終年58歲。
1979年3月,中央批轉了總政治部《關于為“譚政反黨集團”冤案徹底平反的決定》,推倒了林彪、“四人幫”強加給劉其人的一切污蔑不實之詞,恢復了名譽。
劉其人少將一生輾轉膠東、延安、東北等地,始終踐行“忠貞不渝”的人生信仰,晚年遺囑要求將積蓄捐建家鄉學校,其骨灰安葬處至今被威海民眾自發祭掃,正如山東黨史所載:
“他像一粒火種,燃盡自己照亮革命前路;更像一塊磐石,任憑風浪沖擊巋然不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