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我們將迎來立夏節氣。
立夏到,標志著夏季的開始,天氣逐漸炎熱。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暑熱問題成為大家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
關于夏季的冷熱情況,在民間,流傳著不少的說法,比如老話說“早立夏涼颼颼,晚立夏熱死牛”,便是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總結。
那么,有沒有道理呢?2025年的立夏是早還是晚?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影響呢?一起來看看。
一、“早立夏涼颼颼,晚立夏熱死牛”的俗語解讀
從字面意思上理解,這句諺語的意思是,如果立夏節氣來得早,那么夏季初期天氣會比較涼爽;如果立夏節氣來得晚,那么夏季就會異常炎熱,甚至熱到“熱死牛”的地步。當然,這里的熱死牛是一種夸張的比喻。
那么,“早”“晚”怎么理解呢?
從時間上看,每年二十四節氣交節的公歷時間,基本都是固定的,而對應的農歷時間,不同的年份可以相差較大。
古代采用陰陽合歷體系,節氣在農歷中的浮動形成"早晚"差異。所以這里的早、晚立夏的區分,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就是以農歷月份來區分:
如果立夏落在農歷三月,則為“早立夏”;如果立夏出現在農歷的四月份,那么則為“晚立夏”。比如2025年的立夏為農歷四月初八,屬于“晚立夏”(去年立夏的農歷時間在三月廿七,屬于“早立夏”)。
除了按農歷月份來區分,還有另一種常見方法,是按立夏交節時刻來算,即“午前午后”劃分之說:
若立夏交節時刻在中午12時之前,則為“早立夏”;若在中午12時之后,則為“晚立夏”。以2025年為例,立夏交節時間為13時56分,明顯處于午后時段,也屬于“晚立夏”。
按照以上諺語“早立夏涼颼颼,晚立夏熱死牛”的說法,那么今年可能出現“熱死牛”的情況,即天氣比較炎熱。
為何有這樣的說法呢?
客觀上說,四月立夏時,副熱帶高壓已明顯增強,晚立夏對應的可能是更充足的太陽輻射積累,進而促使土壤溫度快速升高,農作物蒸騰作用加劇,區域性熱對流活動頻繁,繼而導致可能持續性的高溫天氣。
二、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
從目前的中國天氣網的預測來看,過去十天,全國大部分氣溫偏高,未來十天氣溫也相對偏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立夏時節,地區氣溫可能相對偏高的現象,今年夏季氣溫可能較熱。
當然,以上只是一種推測,具體情況大家需要結合實際來看。
按照目前的天氣狀況來看,廣西地區干旱仍比較嚴重,加上氣溫偏高,蒸發量大,不少老百姓面臨缺水問題,尤其是對于農民朋友來說。
立夏將至,隨著夏季的到來,南方地區降雨進一步增多,將逐漸迎來汛期,干旱應該有所緩解。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夏季高溫,若氣候異常,降雨偏少,那么干旱問題則可能會更加嚴重,需要警惕,提前做好相應的防旱減災工作。
尤其是對于農業生產而言,如根據物候調整播種期,推廣耐高溫品種,配套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等。
三、讀書君說
總的來說,立夏是一個重要的節氣,在民間,還有很多與立夏節氣相關的俗語、諺語總結。
比如“立夏東南風,大旱六月中”“立夏無雨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立夏蛇出洞,準備快防洪”等。這些都是老祖宗的經驗總結,盡管不一定完全準確,且存在一定的地域性,但卻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值得了解。
對此,你又怎么看呢?歡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討~
喜歡就點個贊,轉發分享吧,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讀書文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