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底前,北京全市31.6萬臺電梯將實現“一梯一碼”智慧監管全覆蓋,緊隨其后,“五一”節假日期間,將在全市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等特種設備開展“一臺一碼”智慧監管。
4月27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召開“深化市場監管數字化改革”新聞發布會,會上發布了全國市場監管數字化試驗區(北京)兩周年建設“成績單”,并介紹了未來重點工作計劃。
2023年4月,市場監管總局與北京市政府共同簽署全國市場監管數字化試驗區(北京)共建協議,試驗區正式進入建設階段。按照協議,試驗區圍繞準入、監管、執法、服務等領域推進市場監管業務數字化轉型。
拓展電子營業執照應用場景,實現“一照通查”
“成績單”顯示,北京市在全國首創“不用章、不繳照”全流程無紙化辦理模式,目前已實現市場監管領域政務服務100%“全程網辦”。在全國率先實現境外自然人“刷臉”完成身份核驗,即可全程網上辦理登記注冊,外資企業開辦從2至3個月壓縮到最快當天辦結。
北京市統一身份認證平臺、e窗通平臺、電子稅務局等30余個業務場景和自助服務終端均支持使用電子營業執照進行認證登錄,辦理各類政務服務事項。截至目前,電子營業執照累計應用量超2.15億次,居全國首位。
市市場監管局登記注冊處副處長焦萬一介紹,北京市已為270余萬存量經營主體全部生成電子營業執照,截至目前,已有230萬戶經營主體下載應用電子營業執照,占存量經營主體八成以上。
接下來還將不斷拓展電子營業執照應用場景,支撐涉企政務服務事項所需信息免填寫、紙質材料免提交,實現“一照通辦”;持續豐富電子營業執照集成服務功能,歸集了登記注冊、經營項目、公示公告、監管和司法協助4類14種信息,應用“企業碼”創新加載集成展示查詢功能,充分發揮經營主體登記許可信息公示公信作用,方便經營主體隨時隨地查詢和展示,實現“一照通查”。
此外,持續推進電子營業執照創新應用,打造全國首個支持電子營業執照“一照通投”的省級政府采購電子交易平臺,支持經營主體使用電子營業執照在線注冊、登錄、電子簽章、文件加解密等全流程招投標操作和跨地域電子投標,實現政府采購招投標“網上辦、跨省通、無介質、零成本”,提升企業跨省參與政府采購便利度。目前。累計3.1萬家企業利用電子營業執照,開展政府采購業務30余萬次。
持續優化“掃碼檢查”,減輕企業負擔
在創新監管工作模式方面,推動全市49個監管部門廣泛應用數據比對、遠程檢查、企業自主提交材料等八種非現場監管方式,以科技手段賦能高效精準監管,將現場檢查轉變為“不見面”“非接觸”式監管。截至2025年3月,全市非現場檢查量占比達40.9%,實現1682項監管數據跨部門共享共用,為企業減負成效明顯。
自2024年7月1日以來,北京市全面推行“掃碼檢查”改革,截至2025年3月底,全市掃碼檢查29.3萬次,重復檢查、低效檢查提示阻斷成功率達88%。
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綜合監管體系建設處副處長丁侃介紹,北京市全面推行“掃碼檢查”改革,執法人員“掃碼報到”后要向企業出示“檢查碼”,企業通過掃碼即可獲取本次檢查的檢查人員、檢查對象、檢查事項和檢查標準等信息,確保執法公開、透明。通過“掃碼檢查”對檢查人員的重復擾企檢查以及過度檢查進行提示,避免企業短時間內被政府部門多次、重復檢查。同時,接受企業監督。“執法人員不掃碼,企業有權拒絕檢查”。
今年,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將持續優化“掃碼檢查”工作,強化行政檢查計劃任務統籌和過程管理,嚴格控制專項檢查的范圍、內容和時限,依托信息化系統強化對計劃任務執行過程監督,切實增強行政檢查的穩定性、規范性和可預期性,減輕企業負擔。
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將持續提升穿透式監管能力。據該局科技處處長張海京表示,聚焦風險防控,加快建立完善市場監管領域穿透式監管工作體系。將構建支撐全息畫像、動態感知、智能研判的經營主體數字標簽體系,并形成主體多維分析圖譜,實現快捷查詢調取經營主體信息、準確定位監管服務對象;研究建立市場秩序風險預警管理體系,打通各環節信息壁壘,實現e窗通、市局事中監管系統、市綜合監管系統、市平臺經濟綜合監管服務系統等業務系統互聯互通,集成一體化穿透式監管平臺,促進各業務環節形成統一完整的風險信息數據鏈,實現風險全流程閉環管理。
同時,打造更多穿透式數字化監管工具。加快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感知等新技術應用,以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強化風險關鍵點控制,在食品安全、特種設備監管等重點領域形成“數據支撐、風險驅動、高效協同”的全鏈條智慧化監管體系,有效提升發現問題和處置風險能力,真正做到“少打擾企業,多解決問題”。
全市31.6萬臺電梯智慧監管全覆蓋
擴大“無事不擾”清單范圍。將專精特新“小巨人”、人工智能、大型企業總部等重點行業企業納入“無事不擾”企業清單,截至2025年3月,全市“無事不擾”企業數量達到23.1萬,占全市企業總量的10.25%。
此外,開展電梯“一梯一碼”智慧監管。2024年,北京市居民住宅老舊電梯安全問題的全年訴求量下降34.4%。本月底前將實現全市31.6萬臺電梯“一梯一碼”智慧監管全覆蓋。
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處副處長尤曉源介紹,居民掃描電梯內的二維碼,可實時查看電梯的生產制造、使用管理、維護保養、檢驗檢測等涉及電梯安全的全方位信息,實時掌握家門口電梯的安全狀況;“一梯一碼”內嵌安全乘梯宣傳視頻,居民在候梯間隙可以查看學習電梯安全知識,了解突發情況緊急應對措施。居民在乘梯時如遇電梯困人等突發情況,可以掃碼一鍵向使用單位、維保單位、119指揮中心報告,救援人員通過“一梯一碼”上的數字編號可以精準定位電梯位置,并及時有效處置。
據介紹,在全面實施電梯“一梯一碼”的同時,也在深入總結經驗成效,逐步在鍋爐、壓力容器(氣瓶)、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和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等其他特種設備領域推廣應用。“五一”節假日期間,全市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將實現“一臺一碼”智慧監管。
首批228家單位啟動“涉企收費監測”試點
聚焦涉企亂收費、企業成本負擔重的問題,選取228家單位作為首批涉企收費監測點,企業可在“京通”填報被收取費用信息,監管人員發現違法違規收費線索的,將轉有關部門進行核查處理。同時,在“京通”設立“涉企收費政策專區”,及時推送涉企收費政策,幫助企業用足用活政策“紅利”。
據悉,2024年,北京市通過開展專項整治,引導收費單位向企業退還各類費用6565萬元,惠及企業1萬多戶。
市場監管部門還提供“證照超期”提示服務。e窗通平臺依據市場主體經營過程中的實際發展狀況,對許可備案、核準等不同的許可事項證書,提前進行證書到期短信提示,及時提醒行政相對人辦理行政許可證照延續、換證等業務。自上線以來,已累計發送提醒短信約24.1萬余條。從過去的“被動辦理”變為“主動提示”,避免經營主體因證照過期失效而影響正常經營,有效降低企業合規成本。
在優化提升服務維權方面,2024年市場監管領域12345訴求解決率、群眾滿意率首次實現100%。據悉,今年將對北京市12345和全國12315熱線訴求工單進行AI智能清洗,對訴求集中的問題進行分析研判、及時預警,推動實現“主動治理,未訴先辦”。
新京報記者 陳琳
編輯 張牽 校對 趙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