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廣西柳州一男子因買狗后反悔要求退款遭拒,竟當場兩次將小狗摔死!血腥一幕被路人拍下,全網震怒:“不養也別殺,這是人性的淪喪還是法律的漏洞?”
現場直擊:從退貨爭執到血腥摔狗
柳州某狗市,一名男子以低價購得一只幾個月大的小狗,帶回家后因“越看越不順眼”返回要求退款。商家以“無質量問題”為由拒絕,男子情緒失控,竟當眾將小狗高舉摔地。小狗第一次墜地后四肢抽搐,男子欲二次施暴時被路人阻攔未果,最終小狗慘死。目擊者稱,男子曾威脅“不退錢就弄死狗”,而商家堅持“貨已售出,生死不管”。
網友翻出男子社交賬號,發現其曾多次抱怨“養狗費錢”,疑似早有棄養傾向。評論區痛斥:“這不是沖動,是冷血的預謀!”
法律困局:活體交易維權難成“免死金牌”?
事件暴露活體寵物交易的法律灰色地帶。根據《動物防疫法》,商家需提供檢疫證明,但現實中許多攤販無證經營,甚至隱瞞寵物健康狀況。柳州市場監管部門表示,該狗市部分攤位未備案,涉事商家正接受調查。
類似“星期狗”糾紛頻發:
- 佛山王先生買狗4天死亡,法院判商家退款2080元;
- 深圳小李購犬10天病逝,法院認定商家未盡檢疫義務,賠償2555元;
- 北京喬先生萬元買病犬,法院判三倍賠償并承擔治療費。
法律專家指出,活體交易中消費者需留存合同、支付記錄等證據,若遇糾紛可通過12315投訴或訴訟維權,而非暴力發泄。
社會撕裂:誰在縱容“寵物即商品”的冷漠?
事件引發兩極化爭議:
- 譴責施暴者:“狗狗是生命,不是玩具!再憤怒也不能虐殺”;
- 質疑商家:“若爽快退款,悲劇或可避免。為幾百塊賭氣,良心何在?”;
- 反思監管:“無證狗市遍地開花,監管部門裝睡到幾時?”
更深層的矛盾在于,部分商家將活體寵物視為“快消品”,利用消費者沖動購買心理,售后推諉責任。而一些買家缺乏養寵常識,退貨無門時選擇極端手段。
人性之問:當生命成為情緒的犧牲品
柳州摔狗案并非孤例:
- 2024年,一男子因寵物狗咬人將其踢下山崖;
- 2023年,狗媽媽受傷仍忍痛哺育幼崽的視頻感動全網,對比鮮明。
動物保護組織呼吁,應立法禁止活體寵物市場隨意宰殺,并建立“黑名單”制度,對虐寵者限制養寵資格。心理學家則指出,虐待動物行為可能演化為更嚴重的社會暴力傾向,需及早干預。
結語
一只小狗的慘死,撕開了人性與制度的雙重傷疤。當活體交易淪為“合法殺戮”,當維權無門催生暴力泄憤,我們或許該重新審視:文明社會的底線,不該由無辜生命來丈量。正如網友所言:“可以不愛,請別傷害——這是對生命的敬畏,更是對人性的救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