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榆中的劉老伯夫婦共有6名子女。2017年,劉老伯的老伴去世后,他留下遺囑,然后跟隨幺兒一起生活。2024年,劉老伯去世,原單位有一筆撫恤金和喪葬費,其幺兒去領取時,被告知需要其他兄妹同意。此時,除老大同意外,其他4兄妹均不同意由老六單獨領取,原因是他沒有將父母合葬,且幾年來父親的退休金收支情況不明。于是,劉老伯的幺兒劉老六將其余兄妹起訴至法院。
▲圖據圖蟲創意
4月27日,紅星新聞記者從甘肅省榆中縣人民法院獲悉,經法院與榆中縣綜治中心聯動調解,成功化解這起家庭糾紛,為六兄妹解開多年心結,重歸和睦。調解結束,在辦案法官與原單位工作人員的協調對接下,現場將六兄妹的銀行開戶行和賬號信息提供給該單位財務人員,并送達調解書,確保相關款項根據調解書約定按時打入六兄妹賬戶。
風波:
老人去世留下一筆撫恤金
4兄妹不同意由老幺領取
今年春節前,一對中年夫婦急匆匆來到榆中縣法院立案大廳,情緒激動地要求立案,起訴四個哥哥和一個姐姐。
原來,這對夫婦是劉家老六和他的妻子。他們的父親劉老伯和老伴育有五男一女。2017年,隨著老伴的離世,劉老伯便著手安排后事并立下遺囑,將單位分房歸老六夫婦所有,由他們負責照顧他的起居生活,同時每月從退休金中拿出2200元作為兒媳的照顧費用。此外,將自己的30萬元積蓄由六子女平分,子女們均同意并在遺囑上簽字。
2024年劉老伯離世后,其原單位有一筆撫恤金和喪葬費。當劉老六夫婦前往單位領取這筆錢時,被告知須征得劉老伯所有子女書面同意。因為劉老六沒有將父母合葬,兄妹關系本就緊張,這下更是劍拔弩張。除劉老大之外,其余四人均不同意由劉老六代領這筆錢款。
劉老六夫婦哭訴,因為要全天候照顧老人,妻子辭職在家全身心照顧老人,沒把父母合葬也是遵循父親臨終遺愿。如今鬧到上法院,他們也想不通。
調解:
六兄妹在法庭達成一致意見
確保款項根據調解書約定打入六人賬戶
了解案情后,榆中法院立案庭庭長一方面安撫當事人情緒,另一方面與綜治中心溝通,將該案件轉到綜治中心先行調解。然而,十幾天后,調解還是失敗了。
“判決或許比調解容易,但一時的‘結案’難以實質的‘解紛’,我還想再試試。”首輪調解雖未成功,辦案法官并未急于開庭,而是多次與其他五兄妹溝通聯系,尋找調解的突破口。
原來,四兄妹不僅對父母未合葬一事不滿,還對2017年至2024年父親退休費的收支情況未公開表示質疑,他們認為這期間剩余退休費應當作為遺產由六人均分,并表示保留起訴劉老六的權利。
辦案法官與六兄妹在電話中反復溝通磋商,提出一攬子解決方案,同時考慮到六兄妹大多在外地,經協商,法官將開庭時間定于春節過后,給這個家庭一個“冷卻期”。
庭審當天,六兄妹對簿公堂,辦案法官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及時安撫當事人情緒。對于父母未能合葬的心結,劉老大證實父親確有另葬遺愿,劉老六也表示當時購買了兩棺墳地,兄妹間的心結開始松動。
對于雙方最具爭議的費用支出和遺產問題,辦案法官與調解員采取求同存異的方式,逐個逐項進行溝通化解。經過不懈努力,六兄妹在前期提出的一攬子解決方案的基礎上,再次進行包容退讓,達成一致意見。
同時,辦案法官在開庭前就積極聯系了劉老伯原單位財務人員,邀請其開庭當天到法庭外等候,協助化解糾紛。調解結束,在辦案法官與原單位工作人員的協調對接下,現場將六兄妹的銀行開戶行和賬號信息提供給該單位財務人員,并送達調解書,確保款項根據調解書約定按時打入六兄妹賬戶。
紅星新聞記者 湯小均
編輯潘莉 責編 馮玲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