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抗戰勝利60周年的時候,志愿者全國尋找抗日老兵,這才發現了葉光文。在此之前,甚至他的兒女都不知道他曾經是抗日戰士。
這才有他傳奇一生的問世,這才有了和敵軍拼刺刀,數手榴彈炸死的鬼子,11人突圍,親眼目睹戰士離去,在母親棺材旁守孝3個月等等故事。
2012年4月9日,葉光文老人已經92歲了,當他再一次站在成都的人民公園。這里曾經是他和他的戰友們出征抗日的地方,但現在已經變了樣,到處都是高樓大廈和熙熙攘攘的人群。
他不知道這些人中有沒有人還記得75年前的那場戰爭,那時的他們,比公園里的雕像還要年輕。
出征
入伍
川軍是抗戰中一支很特別的軍隊。在抗戰之前,四川是軍閥混亂的地方,川軍也是一群亂七八糟的士兵,他們的武器很破舊,打仗也不行,在追擊紅軍的時候被打得落花流水,國民黨和共產黨都看不起他們,說他們是雜牌軍、草頭軍。
百姓們也嘲笑他們只有“兩桿槍”,一桿是壞掉的步槍,一桿是吸鴉片的煙槍。
葉光文:因為他是軍閥部隊,他的軍餉不是按時發放,士兵沒錢,他只有出來小摸小偷啊,或者買點東西不給錢。
記者:說川軍的精神風貌也不大好。
葉光文:也不好。一支煙桿,一支步槍。一支煙是長桿煙桿,一支煙桿,兩桿槍。
1931年,九一八事變,全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都被點燃。1935年,幾名日本人欲在成都大川飯店建立領事館,遭到數千名學生的抗議,這其中就包括了15歲的葉光文。
1936年,葉光文和五百名同學投筆從戎,應征入伍,編入41軍干部訓練隊,然而訓練不到一年,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全面抗戰開始了。
國難當頭,一向長于內耗的川軍將領們,迸發出驚人的團結與血性。時任四川省主席的劉湘,立即通電全國,請纓抗戰,四川竭力抗戰,所有人力、物力,無一不可貢獻國家。
隨后他又發表《告川康軍民書》,對全省作出動員,凡我國人,必須歷盡艱辛,從尸山血海中,以求得最后之勝利。從此,300萬川籍男兒走出大后方,加入國民革命軍的各支部隊,奔赴抗戰最前線,史稱“川軍出川”。
葉光文和他的五百學生兵戰友也提前結束培訓,葉光文加入41軍,122師731團3營8連,在9月6日的誓師大會上,師長王銘章慷慨激昂,此次出川抗戰,不成功,便成仁,要一洗川軍幾十年內戰之奇恥大辱,為國爭光。
部隊于1937年9月12日出發,向北翻越秦嶺,直奔陜西。
出征
葉光文:九月份已經是秋天了,初秋了,還是短袖短褲,赤腳,草鞋,我們用的槍是中華民國元年造的,你想1935年都是民國24年了,那槍都很爛了,根本瞄準都沒有辦法。
裝備落后的41軍步行軍至西安,本指望在這里領取正規裝備,然而軍令已至,山西前線戰事告急。
于是這支穿著草鞋扛著破槍的部隊,又渡過黃河,直接增援娘子關前線。
然而還未到娘子關,在陽泉火車站,前線退下來的國軍敗兵就已大量出現,他們身后就是緊緊追擊的日軍。此時,上萬國軍擁塞在小小的陽泉火車站,早已亂作一團。
葉光文:娘子關已經失守了,守娘子關的部隊已經退下來了,我們不曉得,敵人有好多人,是怎么一個情況也沒有人告訴我們。
葉光文:單衣、短褲、草鞋、爛槍,就跟日本人遭遇了。在山西那一仗我們損失太慘重了,因為蒙頭轉向的,搞不清戰場怎么擺起的都不曉得,究竟敵人在哪一個方向,正面側面有沒有我們的友軍,一切情況都不曉得。
日軍仿佛從天而降,措手不及的國軍損失慘重,作為作戰文書,葉光文腰間斜挎一個記錄黑板,瞬間被子彈擊碎,撿了一命的葉光文和戰友們四下散開,用老式步槍還擊日軍。
葉光文:我當兵最窩囊的就是娘子關這一戰,打得最窩囊,連日本人什么樣我都沒看清楚,我們就死了幾百人,擺在路上。
葉光文和他的川軍戰友們所經歷的,正是抗戰初期的晉東會戰。彼時的日軍憑借裝備和戰術上的優勢,勢如破竹,而41軍剛一出川就遭遇慘敗,更是招來了友軍“川軍是最糟的雜牌軍”的嘲笑。
葉光文:山西人喊我們“叫花子部隊”,為啥子原因呢?因為天氣太冷了,就把所有的衣服,長的短的不管它了,穿起,一件套一件,就跟叫花子一樣。
激戰
臺兒莊這座蘇魯交界處的小村莊,在1938年初卻成為中國抗日戰爭的焦點。
1937年末,川抗戰的第22集團軍從山西調往徐州碭山一線,阻擊延津浦路南下的日軍。
葉光文隨部駐守韓莊的運河鐵橋。1938年初,戰局急轉之下,國軍山東部隊因韓復榘不戰而退,金浦路北段告急。而在南線,南京失守,日軍坂原擊鼓兩大師團南北夾擊,直指戰略要地徐州。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率5萬大軍誓與日軍決一死戰。王銘章作為41軍前線總指揮,率122、124兩個師落守徐州的北大門滕縣。
1938年3月14日,日軍逼近滕縣,葉光文所部經一夜急行軍趕往滕縣近郊增援部隊,一到戰斗即刻打響。
葉光文:我當軍人以來最暢快的就是守藤縣,日軍最多。幸好在我們開戰之前,運了一個大車廂的手榴彈,我給兄弟們說:弟兄們,你們不要著急,我說我們這個槍,你們不要打,你就把手榴彈準備好,你看我甩,你們就甩,你們不要怕,不要讓出路,大不了我們同歸于盡。我死也要拉幾個鬼子墊背。
此時年僅18歲的葉光文已升任為排長。這一個排是37名共同來自四川的年輕士兵。日軍逼近至20米之內時,他們一起將手中的手榴彈投擲出去,就把日本人炸死了。
葉光文等日軍沖到10米的時候才摔手榴彈,每一個都很準,有的一顆彈炸死鬼子5個人。他說他摔了30多顆,至少炸死35人以上,這是他和士兵們一起數出來的。
日軍一次次進攻,一次次被國軍的阻擊擊退。3月15日,一整天慘烈的拉鋸戰,一刻未停。
直到深夜,連炊事班都已派上前線,直到彈藥用盡,手中的刺刀都已在肉搏戰中折斷。
3月16日,滕縣城外的國軍退回城內繼續守城。日軍將滕縣死死圍住,惡戰迫在眉睫。
此時,王銘章接到蔣介石電令,命他死守孤城,等待救援。王銘章下定了決心,昭告全場官兵決心死守城池:“我和大家一道,成存與存,成亡與亡。”
此時,日軍萬炮齊發,橫線城墻瞬間被打出數個缺口。王銘章就命令所有的能用的東西堵住缺口,甚至棺材裝沙土,沙土裝滿,用棺材堵住城墻缺口。
敢死隊員上乘阻擊,重現國軍的強硬,令日軍開始慌亂。
3月17日凌晨,日軍緊急調運重型火炮和20余架飛機對滕縣進行狂轟亂炸,城墻被炸為平地。日軍涌入縣城,慘烈絕倫巷戰開始了。
此時,王銘章給長官孫正發出了最后一封電報:“決心死拼,以報國家。”17日下午5時,王銘章在城中心十字路口指揮作戰時,不幸中彈,壯烈犧牲。
3月18日,滕縣最終失守,2,000余名守城官兵陣亡。而留在城內的300名戰士為了不被日軍俘虜,用手榴彈全部自殺殉國。
突圍
葉光文:日本人占領了我們,沒得辦法。我要把這個剩余的人員帶出突圍,只剩了11個人。
記者:那個一班長呢,還活著嗎,什么時候死的?
葉光文:頭天晚上,一個炮彈來打到后面,我一看,彈片傷到腦子。我說,我我,我一定要給你報仇,我說我一定要給你報仇,你放心去,我要給你報仇。
而這個一班長連名字都沒有留下。和一班長一樣,又有多少為國捐軀的人留下了名字呢?
122師其余守城士兵已被打散,葉光文帶著他的11個生死兄弟退至南門附近,躲進當地一戶民居,被一位鄧姓老伯收留。
老伯告訴他們不要走南門,等深夜他帶他們出去。
11名士兵在鄧姓老伯的帶領下來到一處偏僻的城墻。他們用衣服結成繩子,一個一個順墻而下,越城而出。
后葉光文等人又沿著鄧老伯指點的路線順利的找到了國軍大本營。他們在徐州接受整編,隨后繼續鎮守韓莊鐵橋,以配合臺兒莊會戰。
1938年4月8日,在前線的葉光文和戰友們聽到了臺兒莊大捷的消息。
記者:“你們當時聽到這個勝利的消息是什么心情?”
葉光文:“高興,有人說了,他是滕縣死守這三天,雖然犧牲了2,000多英雄兒女,但是沒有這三天的時間,我們這個口袋做不成,就把日本人一兩萬多人裝不進來,就沒有臺兒莊大捷時。
所以我覺得我們作為軍人來說,雖然我們的犧牲慘烈,但是終于把日本人紅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在臺兒莊大戰中粉碎了。日軍短期內占領徐州的企圖使其遭受了抗戰以來最慘痛的失敗,而滕縣的三天孤城堅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王銘章被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他的靈鷲被送回四川老家,沿途受到各省人民的哀悼。蔣介石、毛澤東等人都敬獻了挽聯。
李宗仁曾為灑淚而言:“川軍以寡敵眾,不惜重大犧牲,且成川軍史上最光輝的一頁。”
盡孝
后來,葉光文母親病重,他請假回家見母親最后一面。但是當他到家的時候,母親已經去世,葉光文心中有愧,覺得對不起母親,,沒有盡到二字的孝道。
于是在母親的棺材旁,搭一塊木板,陪著母親,整整三個月。
寫到最后,煩請點贊評論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