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開發的ABI旨在輕柔地貼合腦組織,提高信號精度和患者舒適度。圖片來源: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科技日報記者 張夢然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軟生物電子界面實驗室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的柔性薄膜聽覺腦干植入物(ABI),這一創新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志上。該設備采用嵌入硅膠中的微米級鉑電極,形成厚度僅為幾十分之一毫米的柔韌陣列,旨在實現更佳的組織接觸,從而避免脫靶神經激活并減少副作用。
對于那些耳蝸神經嚴重受損、無法使用標準人工耳蝸的人來說,ABI是一個有潛力的替代方案。然而,現有的ABI是剛性的,導致與人體組織接觸不良,因此醫生常常需要關閉大部分電極以防止發生頭暈或面部抽搐等副作用,這使得大多數ABI用戶僅能感知模糊的聲音,語音清晰度很低。
此次在獼猴身上進行的試驗,顯示了將這項技術轉化為臨床應用,并提供更加豐富和精確聽力的可能性。團隊沒有局限于手術測試,而是對聽力正常的獼猴進行了廣泛的行為實驗,以此來評估動物區分電刺激模式的能力。
研究中,獼猴被訓練執行一項聽覺辨別任務:學會按下和釋放杠桿,以表示連續音調是否相同或不同。隨后,團隊逐漸引入來自柔性ABI的刺激,將其與正常音調混合,以彌合聽覺與假聽之間的差距,最終是要觀察獼猴在僅受柔性ABI刺激時,能否檢測到從一個電極對到另一個電極對的細微變化。結果表明,獼猴處理這些脈沖的方式幾乎與處理真實聲音的方式相同。
新研發的超薄硅膠設計能夠很好地貼合周圍組織。此外,柔性陣列的靈活微納加工特性意味著它可以針對不同的解剖結構進行調整。當前版本包含11個電極,未來的迭代產品會顯著增加電極數量。這一成果預示著未來可能出現更安全有效的治療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