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顯微血管減壓術?
“顯微血管減壓術”通俗地講就是將相互壓迫的神經、血管分離開來的手術方法,1967年由Jannatta教授首次提出,目前已成為治療三叉神經痛的標準方法。其優點是在解除局部血管壓迫、消除癥狀的同時,保留三叉神經正常的感覺傳導功能。
顱內神經、血管密布,如果神經、血管相互搭在一起,血管的搏動就會導致神經短路,三叉神經興奮性增強,出現三叉神經痛。
壓迫神經產生疼痛的血管稱之為“責任血管”,常見的責任血管有:小腦上動脈、小腦前下動脈、椎動脈等。責任血管可以是一支也可以是多支,既可以是動脈也可以是靜脈。
案例:患者陳奶奶,72歲,右側面部反復發作性疼痛3年,日常刷牙、洗臉、吃飯甚至不小心摸一下臉也會誘發疼痛,3年來陳奶奶反復發作像針扎一樣的疼痛讓她苦不堪言。
曾在外院救治,一直以口服卡馬西平藥物治療,近1個月疼痛越發嚴重,藥物逐漸控制不佳,藥物加量后出現行走不穩、眩暈等藥物不良反應。為尋求解決疼痛辦法輾轉多家醫院。來到長沙裕湘醫院神經外科門診就診時,經門診檢查和綜合評估后,明確右側三叉神經血管壓迫。
入院后,神經外科團隊評估后,決定為陳奶奶制定顯微血管減壓手術的治療方案。
手術當天,在全麻下,于患側耳后、發際內橫行4cm的直切口,顱骨開5毛錢硬幣大的小孔,在顯微鏡下對三叉神經走行區進行探查,將所有可能產生壓迫的血管、蛛網膜條索都松解開,并將這些血管以Tefflon墊片與神經根隔離。
一旦責任血管被隔離,產生刺激的根源就消失了,三叉神經的高興奮性就會隨之消失,患者術后面部疼痛立即消失,并保留正常的面部感覺和功能,不影響生活質量。整個手術過程大概1小時。
術后患者麻醉蘇醒后即感覺右側疼痛癥狀完全消失,能吃能喝,說話洗臉都不痛,傷口美容縫合無需拆線,觀察一周后順利出院。
長沙裕湘醫院神經外科陳志軍主任介紹:顯微血管減壓術是唯一針對三叉神經痛的病因進行治療的方法,并且能夠保留這些神經的解剖完整。
由于顯微血管減壓術具有效果明顯、非破壞性、副損傷少、極低的復發率等優點,是目前國際公認的治療三叉神經痛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除不能耐受手術的患者外,其他所有三叉神經痛的患者均適合顯微血管減壓手術。
來源:長沙裕湘醫院 神經外科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9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