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直全國自駕游,看到那些農(nóng)民靠天吃飯,種的農(nóng)產(chǎn)品沒有銷路,就想盡自己的力量幫幫他們。”正在安徽助農(nóng)的彭江通過微信告訴記者,“我現(xiàn)在安徽租的房子,計劃近期在這邊進行助農(nóng)直播!”
近日,2025年第一季度“陜西好人榜”發(fā)布,彭江當選自強勵志“陜西好人”。今年34歲的彭江是澄城縣交道鎮(zhèn)彭家河村村民。他身殘志堅,用嘴巴學會繡十字繡,還騎行20萬公里,走遍祖國的大半江山。如今,他又學會了直播宣傳,推介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和美食,在力所能及中精彩地活著。
童年遇不幸 超常毅力迎命運轉(zhuǎn)折
13歲那年,彭江不幸患上了脈管炎,失去了手指、腳趾。采訪中,彭江告訴記者,當時自己有很多次輕生的念頭,但在奶奶的陪伴下,他重振信心,堅強地活了下來。
其間,彭江外出乞討過、跑過“蹦蹦”車拉人、擺過地攤,艱難而自信地過著每一天。生活上,他始終自立自強,爭取不給身邊的人增添負擔。
“當時聽別人說十字繡可以賣錢,所以我就擺攤學習繡十字繡,整整練了一年工夫!”彭江邊回憶邊告訴記者,“我記得當時繡第一張的時候基本背面全是血,沒法看,最后都扔了!”
手和嘴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扎破、愈合后,彭江終于可以熟練地繡十字繡了。他用了將近三年的時間完成了兩米長的《旭日東升》和三米長的《馬到成功》。其中,賣得最高的一幅是《旭日東升》,長兩米多,繡了整整一年多時間。
磨礪中成長 用汗水澆筑逆襲之路
五年前,不服輸?shù)呐斫幌蛎\低頭,他想出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便將自己的三輪車改裝后就直接上路了。幾年來,他先后去過青海、新疆、北京、上海等地,領(lǐng)略了祖國的大好河山。
一路上,他大膽嘗試通過手機在自己的房車里做起了直播,推薦農(nóng)特產(chǎn)品和美食,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助力家鄉(xiāng)發(fā)展。
“雖然說生活很艱難,但是我還是得努力,靠自己活出不一樣的自己。”彭江自信滿滿地說,“常人肯定想不到我有多艱難,但是靠自己的努力活出不一樣的自己,我的生活是踏實的、快樂的,心里是很高興的!”
彭江的直播之路,是勇氣與智慧的結(jié)晶,展現(xiàn)了殘疾人也能在逆境中綻放光彩的堅韌力量。
接受新挑戰(zhàn)公益行動 傾情回報社會
真正的強者,不是沒有眼淚,而是含著眼淚依然奔跑。
“和他閑聊時,他總是談怎樣向前發(fā)展,怎樣才可以做得更好,心態(tài)非常好。”澄城縣交道鎮(zhèn)彭家河村村民趙亞萍這樣評價彭江,“我覺得他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不懼病痛的摧殘,他積極向上的精神值得大家去學習。”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彭江緊跟時代步伐,通過電商平臺、直播帶貨等線上銷售手段,為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和美食打開銷路。如今的彭江,不僅是自立自強的標桿,更是公益行動的踐行者。
“因為曾經(jīng)淋過雨,所以想為別人撐一把傘,很感謝曾經(jīng)幫助過我的每一位愛心人士,接下來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回報社會,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澄城縣交道鎮(zhèn)彭家河村村民彭江說。
彭江平用殘缺的身軀書寫著自己自強不息的人生答卷。他從絕望重生走向自立自強,他用實際行動證明:生命的高度從不取決于肢體的完整,而在于不氣餒的決心。他的這份自強不息的信念,正在激勵著身邊更多人在逆境中勇毅向前的步伐。(來源:群眾新聞網(wǎng) 文/許瑤圖/受訪者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