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話或是一個符號來表達昆明,你的答案是什么?
來看“花朵朵”昆明小記者率真而簡潔的答案:滇池的廣告語——“候鳥之家、滇池”、美食米線的廣告語——“一口難忘”、昆明歷史文化的廣告語——“博物館里青銅鼎”……
4月26日,首批115名“花朵朵”昆明小記者走進昆明市融媒體中心,分別在上午和下午參加了體驗課。小記者們參觀新聞產品生產環節、與電臺主持人對話、聽都市時報原副總編輯講課,度過了收獲滿滿的一天。
參觀都市時報 期待刊發自己的作品
4月26日上午,來自官渡區北京八十學校、春城小學教育集團紅菱校區、春城小學教育集團金域校區、春城小學教育集團新聞路校區、書林二小教育集團西苑校區、園博小學、桃源小學的56名小學生,走進昆明市融媒體中心;下午,來自紅旗小學明苑校區、盤龍小學、蓮華小學、昆明理工大學附屬呈貢學校、明通小學、東莊小學等32所學校的59名小記者,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花朵朵”昆明小記者社會實踐公開體驗課。
來到昆明市融媒體中心11樓都市時報辦公區域,同學們通過評報欄了解到,記者的稿件和他們的作業一樣,完成后是要被老師打分的,一個個不約而同地露出了驚訝的神情。看到走廊上關于都市時報誕生和發展過程的介紹,同學們發出陣陣感嘆:“原來都市時報參與和記錄了這么多重要的新聞事件,真厲害!”
在都市時報融媒體5G實驗室,記者介紹了都市時報獲得的中國新聞獎等榮譽,重點介紹了報紙新聞版面的構成,尤其對和學生息息相關的《新時代少年報》和“校園優文”欄目著重介紹和解讀,同學們很希望通過訓練,能在都市時報上發表自己的作品。
還有小記者完成體驗活動后,立即報名小記者、小主持人的系列課程。
電臺當家主持人與孩子們快樂互動
參觀昆明廣播電視臺直播間,最令小記者們興奮。即使在周末,24小時不停播的電臺3個頻率,依然在按照錄播的節目播出,這個以語音傳播為主的主流媒體,不能有一秒的停頓,主持人們早已形成嚴謹的工作作風。
當天,專門為孩子們留出了直播間,孩子可以通過專業話筒和主持人對話,戴上耳機聽一下正在播出的節目和自己播出的聲音。
當家主持人鄧娟以獨特的方式為孩子們揭開廣播行業的神秘面紗。面對充滿好奇的小記者們,她將20年的播音經驗濃縮成趣味互動:從引導孩子用“微笑音調”錄制問候語,到解析節目中聲音情緒的把控。這位資深主持人用深入淺出的講解,將媒體人的專業素養轉化為孩子們可觸摸的夢想階梯。
活動尾聲,許多孩子已不滿足于模仿,在麥克風前用自信的聲音介紹云南、介紹學校。這場別開生面的探秘之旅,讓小記者們在“聽”與“說”的實踐中,逐漸理解聲音不僅是信息的載體,更是情感的橋梁。
原副總編輯帶領小記者
觸摸昆明歷史文化肌理
“如果讓你向省外朋友推薦你的家鄉昆明,你最想推薦的關鍵詞是什么?”
“我會推薦昆明的景點——大觀樓!”
“我會推薦昆明的天氣——四季如春!”
“我會推薦昆明的美食——過橋米線!”
在社會實踐公開體驗課環節,都市時報原副總編輯鄧宏衛,為孩子上了一堂關于昆明的生動歷史文化課。從滇池綠道、明黃色的云南陸軍講武堂建筑到過橋米線,他娓娓道來,讓小記者與這座城市的文化脈絡加強聯系,讓孩子們用小記者的眼光發現昆明、了解昆明、愛上昆明、表達昆明。
在給小記者講述昆明豐富多彩歷史文化的同時,鄧宏衛給小記者們布置當堂作業,用10分鐘時間,畫一個符號體現昆明,為昆明寫一句廣告語。
生動的出題激發了孩子們的表達熱情,不少孩子在現場畫出大觀樓、過橋米線、紅嘴鷗、山茶花等作品。
孩子們還用一句話給出了推薦昆明的廣告語:關于昆明滇池的廣告語——“候鳥之家,滇池”,關于美食米線的廣告語——“一口難忘”,關于昆明歷史文化的廣告語——“博物館里青銅鼎,大街小巷鮮花餅”,介紹彝族風情的廣告語——“我們彝家女子,會拿筷子就會繡花”,推薦昆明鮮花的廣告語——“五月的昆明,藍花楹向你發出了邀請”。
“花朵朵”昆明小記者首站活動受到好評
“此次小記者活動讓學生們用筆和鏡頭觀察社會,培養‘唯實惟先’的探索精神。”“走進主持人的直播間才知道,原來一名主持人必須會采訪、寫稿、主持,需要很強的綜合能力。”“記者這份工作就需要與人打交道,老師們的觀點我很認同。”
4月26日,“花朵朵”昆明小記者首站走進昆明市融媒體中心參加公開體驗課結束后,孩子們都表示收獲滿滿。全程陪伴的家長們對活動齊聲叫好,稱贊這是個讓孩子遠離手機,學會觀察和記錄城市的有益活動。
“花朵朵”昆明小記者系列活動報名正在進行,還沒有報名的6至11歲學生的家長看過來,帶孩子一起參加“花朵朵”昆明小記者活動吧!用鏡頭丈量世界,用筆尖記錄成長,讓孩子們的夢想成真!
老師:
在真實場景中領悟責任與創新
桃源小學大隊輔導員熊老師表示,“立本正源”不僅是課堂學習,更需在實踐中夯實基礎。此次小記者活動讓學生們用筆和鏡頭觀察社會,培養“唯實惟先”的探索精神。從公益課到作品發表,孩子們在真實場景中領悟責任與創新,這也正是桃源小學“桃李芬芳”教育愿景的生動寫照。
學生:
記者需要具備很強的綜合能力
桃源小學五年級學生董舒瑜和付若語是學校的大隊長,當過學校各項活動的主持人和解說員,也經常代表學校外出參加實踐活動。對于此次參加“花朵朵”昆明小記者實踐活動,兩名同學表示很有成就感,能近距離看到、聽到、了解到不同媒體記者的工作狀態,知道了報紙、電臺等不同類別記者的工作方式。
董舒瑜表示,在參觀和聽課的過程中,最感興趣的是和記者面對面的互動環節,在現場根據記者老師的指導,進行了采訪互動,知道了采訪的一些竅門。付若語則對參觀電臺直播間的部分印象深刻:“以前聽廣播老在想,這些聲音背后的人的樣子,今天走進主持人的直播間,看見各種導播儀器才知道,原來一名主持人還必須會采訪、寫稿、主持,需要很強的綜合能力。”
就讀于園博小學五年級二班的趙熙婷雅同學告訴記者,通過參觀報社,了解報紙版面設置,知道了很多關于新聞如何呈現的故事。趙熙婷雅說,她經常參加學校的校會主持,并代表班級或學校進行演講,知道講解和主持是需要有寫作功底的,而當天的參觀學習過程,讓她明確了加強寫作功底的目標,希望接下來有更多學習實踐的機會來提升自己。
學生:
“我學到了一個當小記者的技巧”
“我今天學到了一個當記者的小技巧,采訪時要有禮貌,先要微笑面對鏡頭,讓人覺得親切,采訪結束時不能轉頭就走,要說再見,講禮貌。”來自書林二小西苑校區的學生李朗逸說,聽了鄧老師的講解,還知道了寫新聞不能胡編亂造,要說事實。
來自東莊小學的李季受到老師的啟發,緊扣當天課程,繪制了一幅推介昆明的畫,畫中,有大觀樓、翠湖、滇池大壩等獨屬于昆明的元素。李季說:“我想把昆明的美麗景點和美食推薦給更多的人。”他表示,參加小記者活動很開心,這里的很多東西在別的地方見不到,內容很新奇,印象最深的是鄧老師的講解。
家長:
“老師的內容講到了我心坎上”
“我感覺自己跟別人說話的時候更自信了,詢問別人問題的時候說話能更流利了。”小記者郭祎一和媽媽一起來參加活動,她收獲滿滿地說。郭祎一的媽媽表示,帶孩子走進昆明市融媒體中心機會難得,參加活動的初衷是希望她能走進記者的工作場所,了解這個職業,了解新聞報道是怎么生產出來的。由于郭祎一相對膽小,她希望孩子能在活動中鍛煉自己,提升表達能力。
付先生帶著讀三年級的女兒付鈺參加全程活動后說:“如今,與人交往的能力很重要,記者這份工作就需要采訪,與人打交道,老師們的觀點我很認同,尤其是鄧老師說的,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觀察生活的能力,這些都講到了我的心坎上。”付先生表示,帶孩子參與活動,希望他能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培養與人溝通的能力。
“我一直很好奇那些設備,今天看到了很開心。”付鈺說,在創作昆明的推介語環節,收獲挺大,對昆明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
報名方式
報名電話:王老師 13888979520
報名地址:昆明市丹霞路198號昆明市新聞中心大樓都市時報文化教育培訓學校
來源:都市時報
編輯:趙子緯
編審:李菁
終審:趙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