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上市房企集中“曬收成”的時候了。
房地產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過去一年低位運行,中央以去庫存為導向頻出寬松政策,降購房門檻、優化契稅刺激需求,鼓勵收儲并收縮供給。商品住宅庫存去化周期自9月現拐點后持續下降但仍處高位,銷售及新開工降幅收窄。政策提振短期需求,但市場止跌回穩仍需時間修復信心,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持續推進中,挑戰前所未有。
可盡管如此 震蕩,仍有選手交出了一份穩中有進的“成績單”。把視線投射到濱江集團,大抵可視作行業樣本。
4月25日,濱江集團公布了2024年年報,“答卷”一如既往地優秀。
全年銷售額1116.3億元,首次躋身克而瑞TOP10(第9位),且是唯一入圍的民營房企,杭州市場連續7年銷冠。
杭州土儲占比70%,省內經濟強市占20%;新增土儲聚焦杭州,市場占有率37%,持續領先。
2024年末有息負債僅為305億元;負債降低的同時,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2024年末僅3.4%,創造歷史新低;“三道紅線”依舊全綠。
01
房地產“民企一哥”當仁不讓
銷售額直接反映了一家房企的銷售能力和市場占有率,銷售排名更是房地產市場地位的終極標尺。
2024年,濱江集團實現銷售額1116.3億元,位列克而瑞行業銷售排名第9位,首次進入克而瑞全國房企TOP10陣營,排名較2023年提升2位,同時也成為TOP10中唯一的民營房企,其余9家不是央企就是混合制房企。
也就是說,濱江集團成為了當仁不讓的房地產“民企一哥”。
△數據來源于克而瑞
對于這個結果,濱江集團掌門人戚金興在去年12月26日舉行的媒體懇談會上早有說明:“濱江能進全國前十,不是說我們的銷售額提高了。2024年的行情大家都知道,和2023年相比,濱江的銷售額也下滑了。但是,濱江受的只是輕傷,而很多房企受了重傷。”
濱江集團的銷售表現相對健康,是區域深耕、財務穩健、高效組織和戰略前瞻性等因素共同做支撐的。
其一,在大本營杭州,公司連續7年榮獲杭州市場銷售冠軍,這說明其區域深耕策略的成功。銷售額集中在高能級城市,將帶來更高的利潤率和更穩定的需求,同時降低風險。這也
與其70%在杭州的土儲策略形成呼應,充分確保銷售可持續性。
其二,截止報告期末,濱江集團尚未結算的預收房款為1253億元,可結算資源充裕。預收房款意味著同等的現金回流,增加財務安全性,現金也能為未來潛在的業績增長提供保障。
其三,財報中提到,無論從杭州、全浙江省還是全國的地產商看,濱江集團人員的精干高效都具有領先優勢。極簡組織架構和高人效支撐銷售效率,使其在同樣市場條件下能夠更快去化項目。
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環,戰略前瞻。2023年年末,戚金興就為2024年定下了基調:主動臥倒,匍匐前進。正是這非常務實的8個字,讓濱江集團在非常嚴峻和不確定的市場狀況下,超額完成了既定目標。
營收方面,報告期內,濱江集團實現利潤總額59.34億元、凈利潤37.91億元,分別以17.85%和32.94%的同比增速跑贏營收增長,持續保持其強勁盈利能力;同時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逆勢增長8.8%至275.28億元,在行業深度調整期凸顯財務底盤穩健性。
02
土儲避險邏輯清晰
2024年,濱江集團在土地市場展現極強的戰略定力。
公司全年新增23宗土地中,資源進一步向核心城市聚集,2024年在杭州單城獲取22宗土地,占全年拿地總數的95.65%,這一比例較2022年的97.44%、2023年的85.29%略有波動,但仍延續了深耕杭州的戰略主線。
截止報告期末,公司土地儲備中杭州占70%,浙江省內非杭州的城市包括金華、湖州、寧波等經濟基礎扎實的二三線城市占比20%,浙江省外占比10%。
這種強聚焦的布局策略,與戚金興在2023年提出的“杭州占比60%、省內30%、省外10%”的規劃高度吻合。
△濱江集團在杭州土地開拓分布圖
2025年,濱江集團土地策略的靈活調整,更印證了企業的市場敏感度。根據公告,截至目前,濱江集團年內已獲取12宗土地,杭州多達8宗。
更值得關注的是今年濱江集團在杭州核心地段展現的戰略魄力:2月以6.5萬元/平方米樓面價獲取湖墅單元地塊,3月經過72輪競價后以7.74萬元/平方米刷新杭州住宅地價紀錄,拿下水電新村地塊。
這兩宗高價地塊的獲取,既體現了濱江集團對杭州高端市場的信心,也凸顯其精準把握土地市場窗口期的能力。高價地塊往往伴隨高貨值,若后續產品定位與市場需求匹配,有望成為利潤增長點。
可以看出,濱江集團的土儲呈現清晰的避險邏輯:高度聚焦房地產需求韌性強的杭州,適當布局浙江省內其他有人口凈流入支撐的城市,以及謹慎落子省外嚴控陌生市場風險。多年布局下來,已為自己構建了一道“抗波動”護城河。
03
財務安全的“三角支柱”
濱江集團在2024年展現出卓越的財務管控能力。企業嚴格遵循“三道紅線”監管要求,連續多年保持“綠檔”安全區間。
截至報告期末,公司權益有息負債規模為305億元,較年初減少55億元,降幅達15.3%。權益貨幣資金余額同步增長至327億元,較年初提升10.47%。
這是企業歷史上首次實現權益貨幣資金對權益有息負債的完全覆蓋,標志著財務安全邊際的實質性突破。
并表有息負債規模進一步壓縮至374.34億元,較上年末減少40.83億元,債務總量控制成效顯著。
企業的債務結構呈現高穩定性特征。銀行貸款在并表有息負債中占比83.2%,直接融資僅占16.8%,這種以銀行信貸為主的融資結構有效降低再融資風險。
債務期限配置更趨合理,短期債務規模103.68億元,在總債務中占比28%,顯著低于371.4億元的期末貨幣資金儲備?,F金短債比達到3.58倍,短期償債能力處于行業領先水平。扣除預收款的資產負債率進一步優化至57.88%,凈負債率低至0.57%,核心指標均遠優于行業安全閾值。
融資成本持續下行的曲線印證資本市場信任度。
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從2020年的5.2%逐年遞減,2024年降至3.4%,較上年末再降0.8個百分點,這一降幅在民營房企中極為罕見。融資成本下行趨勢不僅反映金融機構對項目資產質量的認可,更體現資本市場對其經營韌性的長期看好。已注冊完成尚未發行的短期融資券額度13億元、中票額度11億元,可根據市場窗口靈活補充流動性。
△濱江集團歷年利率表
銀行授信儲備構筑堅實資金后盾。
截止2024年末,公司共獲銀行授信總額度1215.54億元,授信額度已使用338.67億元,剩余可用876.87億元,占總額度的72%。充裕的授信空間賦予企業極強的逆周期操作能力,在土地市場出現機會時可快速調動資源,而無需依賴高成本非標融資。
經營性現金流管理能力持續領先行業。
報告期內企業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達76.68億元,連續多年保持凈流入狀態。這一數據與凈利潤37.91億元形成良性互動,證明利潤增長具有扎實的現金流支撐。
可以看到,貨幣資金存量與債務結構的匹配度、融資儲備與業務發展的協同度、現金流創造與利潤增長的同步度,共同構成濱江集團財務安全的“三角支柱”。
△濱江集團董事長戚金興
在行業普遍承壓的2024年,濱江集團證明民營房企仍可兼顧規模與安全。對于2025年,戚金興表示,濱江的戰略依然是匍匐前進,但是做好了隨時“站起來”的準備——
規模穩住在1000億左右,行業排名穩在15名以內,銷售額占行業的規模穩定在1%以上;穩定在熟悉的城市、地段,做穩定的項目;繼續和優秀的伙伴穩定合作。
什么時候會“站起來”?戚金興坦言,行業止跌回穩之日,就是濱江站起來抓住新一輪機會之時。有理由相信,步入新階段,這家有韌性、有遠見的房企,將通過“區域聚焦+財務自律”的雙輪驅動,繼續書寫它穿越周期的成長敘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