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就像是一層面紗,任誰也不知道印度真實的實力究竟到達什么程度?
從印度自己人的嘴里說出來,似乎宇宙第一,但從外人看來,似乎又十分拉跨。
那么到底印度的真實實力如何?有沒有一個更加直觀的評判標準呢?
1999年的一場戰役,就把印度的真實水平暴露無遺,究竟這場戰役是怎么一回事呢?
老虎嶺戰役前夕,印度忽忽悠悠就丟了土地
這場戰役,其實距離現在,年代還稍微有點早,是發生在1999年的冬天。
眾所周知,克什米爾問題是印度態度最激烈的一個大問題。
1999年的冬天,克什米爾地區的矛盾又一次激化了,當時,巴基斯坦的一支部隊出現在了克什米爾的卡吉爾地區。
卡吉爾地區,原本是屬于印度實控區,在這里不但有印控區內最重要的高速公路,而且也是連接列城的主要運輸通道。
所以,當這一區域被巴基斯坦悄然侵入之后,印控克什米爾的北部區域就等于陷入到了孤立的境況之中。
按理說,如此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區域被巴基斯坦侵入并切斷,印度方面應該很快就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但巴基斯坦聰明就聰明在他們利用冬天和惡劣天氣,完全繞開了印度軍隊的監控。
卡吉爾地區位于克什米爾海拔超過5000米的區域。
因為這一帶海拔過高,所以盡管這里屬于印度實控,但在每年冬天到來的時候,印度軍隊還是會撤退到更安全,海拔更低的區域,以避免守軍受到惡劣天氣的影響。
巴基斯坦早就對于印度守軍的季節性撤退了如指掌,因此,在1999年年初隆冬時節,趁著印度軍隊撤退,做了一次非常大膽的行動部署。
巴基斯坦人是怎么做的呢?他們一邊偷偷觀察印軍的動向,只要印軍前腳撤退,巴基斯坦軍隊立馬跟上。
就這樣,巴基斯坦幾乎是在完全沒有實際戰斗的情況下,就向印控區前進了6英里左右,控制的面積最大時達到130-200平方公里。
可笑的是,這一次的行動,巴基斯坦出動了大約1000人,在克什米爾人跡罕至的荒原里,按說這也是一支不小的隊伍。
然而,印度不但沒有發現,更讓人吃驚的是,巴基斯坦的士兵還堂而皇之的占領了這一帶的制高點。
雖說,在平原地帶,占領制高點未必就是優勢,但在克什米爾,誰能占領制高點,還真的是非常重要。
因為克什米爾自然環境非常惡劣,野外一來沒有太多植被作為掩體,二來站在制高點上,巡邏和防御的面積也更加廣大。
所以等到印度人反應過來的時候,卡吉爾地區的制高點已經完全丟失,再加上冬季大雪封山,印度只能對巴基斯坦軍隊的動向望洋興嘆,一點辦法都沒有。
直到五月份,克什米爾的夏季到來的時候,印度人才開始組織進攻。
其實,當巴基斯坦軍隊滲透進來的初期,印度人并沒有意識到有什么問題。
因為巴方為了能保證任務的成功,在部隊滲透的過程中,巴基斯坦的火炮還是保持著常規的轟擊頻率,自印巴分治以來,巴基斯坦沿著實控線對印度一側進行轟擊早就不是什么新鮮事了。
因此,處于冬季撤退的印度軍隊根本就沒留意在炮火的轟擊中,竟然隱藏了這么一支巴基斯坦的步軍。
甚至當印度軍隊在春天到來,山上逐漸開化之后,開始重新對這一帶進行巡邏的時候,還在繼續誤判形勢。
當時,一支印度巡邏隊巡視這一帶,遭到了巴方的伏擊,按理說,都已經遭受到了襲擊,應該足以引發印度方面的警覺。
可是巡邏隊不但沒有重視該問題,巡邏隊在向上級報告情況的時候,竟然認為印度應該是有10人左右的步兵在這里一帶活動。
正是因為前線士兵向上匯報的信息有巨大偏差,這才讓印度后來的決策越來越不靠譜。
得到有10人左右的巴基斯坦軍隊入侵的消息的印度軍方,立刻安排了一個投擲兵團前往卡吉爾。
而這群投彈士兵在看到關于卡吉爾地區的報告之后,還以為自己要進行一個非常輕松的任務。
可誰知道,這群士兵剛一到達前線,就傻了眼,對面可不是只有10來八個人,而是有超過1000人的龐大部隊。
這些人本身就是巴基斯坦方面精心挑戰的精銳,又加上占據了先發優勢和制高點,簡直對印度軍隊就是全面壓制。
但有一說一,如果印度方面的實力足夠強橫,面對巴基斯坦所謂的先發優勢,也應該是沒有多少問題,可畢竟印度的實力,也就是那么回事。
老虎嶺,正是這一帶制高點所在的位置,當印度的投擲兵率先趕到這里的時候,印度士兵想象的是,要把這10個膽敢入侵印度的巴基斯坦士兵給抓走。
可當1000多人突然冒出來的時,印度投擲兵都傻眼了。
投擲兵團直接就是遭遇了慘重的損失,畢竟,作為投擲兵團,射程遠遠不及普通步兵,面對已經占據制高點的巴基斯坦軍隊,他們連夠都夠不著。
盡管印度士兵打的很頑強,但最近距離巴方軍隊也超過300米的距離,這樣的距離,根本就發揮不出投擲兵的威力,反而還落在了對方的射程之內,苦苦支撐。
首戰失利之后,印度才如夢初醒,這不但體現出印度的情報能力非常拉跨,更體現出印度軍隊的決策似乎也出了很大的問題。
隨后,意識到高地已經完全丟失的印軍,直到這個時候才反應過來,面對占據制高點的巴方,靠步軍已經無能為力,于是,后知后覺的印度人開始調集炮兵參與戰役。
這樣的調整同樣遭遇了巨大的挫折,畢竟,炮兵想要發揮威力,就需要把各種型號的火炮運送到戰場上。
可是,占據制高點的巴方完全能夠控制印方的高速路,這就使得印軍的運輸成了大問題。
為了能夠讓火炮到達指定地點,又不能讓這些火炮在運輸的過程中暴露在巴方的火力覆蓋之下,這可讓印度人頭疼不已。
無奈之下,印度只能重新開辟道路,并且要求空軍給予火力支援。
然而,老虎嶺海拔最高的地方高達5600米,在這個高度上,即便是空軍,也不是隨心所欲的。
甚至,很多時候,連空軍都要受到來自地面部隊的威脅,尤其是一些偵察活動,更是直接暴露在巴方的打擊范圍之內。
即便是印軍的轟炸機出動,但在白雪皚皚的卡吉爾地區,也是非常難以發現目標的。
所以,印度空軍的攻擊同樣沒有獲得預期的效果,反而還因為空軍的強硬,引發了巴方更加強烈的攻擊欲望。
5月27日,印度就損失了兩架飛機,5月28日,又被擊毀了一架直升機。
本身印度空軍的家底就不厚實,結果,只要出動任務就要損失飛機,這可讓印度空軍肉疼不已。
為了保證空軍的安全,印度空軍刻意拉開距離,很顯然,距離遠了,打擊精度下降了,空軍雖然還部署在這里,但威力已經大幅度下降了。
不過,有一說一,印度空軍的硬實力,還是在巴方之上的。
所以,雖然空軍沒有打到太多的東西,但是卻給印度炮兵贏得了部署的時間,于是在6月13日,在炮兵的強力壓制下,印度軍隊才在付出了慘重代價的前提下,堪堪奪回了圖圖嶺。
而這個時候距離戰役發生已經過去了一個月,有了這場勝利,老虎嶺一帶的局勢發生了重大轉折,巴方因為丟失制高點,逐漸陷入被動,也無法限制印度方面的運輸要道。
按理說,在印方已經取得了絕對優勢的前提下,戰役應該很快就能結束,但實際上,一直到7月4日,印度才奪回老虎嶺上的前哨陣地,完成了對巴方軍隊的驅逐。
這場戰役耗時74天,印度發射了25萬枚火炮,出動了500架次的飛機,看起來數據很亮眼。
但是另一個數據更加殘酷,印度方面在那么亮眼的成績下,面對1000多名入侵的巴基斯坦軍人,竟然傷亡人數超過了1000人,幾乎是以一換一。
更關鍵的是,這場戰役原本不該發生的,但不但發生了,關鍵是印度人還后知后覺,足可見印度的情報體系形同虛設。
該說不說,老虎嶺戰役雖然印度贏了,但反映出印度人的情報能力,戰術戰略制定和軍隊的執行力層面,都有著非常大的問題,不管印度人如何吹噓,這差距可很不是一星半點的大。
【免責聲明】:本文創作宗旨是傳播正能量,杜絕任何低俗或違規內容。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私信及時聯系我們(評論區有時看不到),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