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4月27日電(記者 上官云)乘坐地鐵或者公交車,走在通勤路上,你會戴上耳機,用“聽書”的方式來打發這段時間嗎?對不少人來說,答案可能是肯定的。
日前公布的第二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主要成果顯示,有38.5%的成年國民表示在2024年通過聽書的方式閱讀,高于2023年的36.3%。
“讀屏”時代,科技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同樣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人們的閱讀方式。
資料圖:圖為市民在圖書館內閱讀書籍。中新社記者 韓蘇原 攝
“聽書”的人,越來越多?
需要注意的是,“聽書”并不是單純指聽一本書的音頻版。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國民閱讀研究與促進中心主任徐升國介紹,聽書或者說“有聲閱讀”,是通過“聲音”來收聽圖書相關內容,包括圖書朗讀、故事、外語學習等。
眼下,從調查數據來看,選擇“聽書”的人正在變得越來越多。
早前公布的第十八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有三成以上(31.6%)的成年國民有聽書習慣;而在今年的調查成果中,這個數據變成了38.5%。
人們“聽書”的渠道又各不相同。第二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成果顯示,通過“移動有聲APP平臺”聽書的國民為24.1%;有15.1%的人選擇通過“微信公眾號或小程序”聽書。
此外,還有9.5%的人選擇通過“智能音箱”聽書;分別有7.2%和5.8%的人選擇通過“廣播”和“有聲閱讀器或語音讀書機”聽書。
徐升國介紹,上述數據清晰地顯示,“有聲閱讀”正在成為國民閱讀一個新的增長點。而“聽書”渠道,亦呈現多元發展的特點。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供圖
有聲閱讀,應運而生
地鐵上、咖啡店乃至健身房……戴著耳機、利用碎片時間刷手機的人,并不鮮見。
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熱衷于“聽書”?徐升國分析,有聲閱讀屬于“應運而生”,與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密不可分,是一種新的知識獲取方式與閱讀方式。
“技術進步、經濟發展,帶來了手機和智能音箱等工具的出現與普及,有聲閱讀平臺上線大量有聲書資源,為人們利用通勤、做飯等碎片化時間聽書提供了便利?!彼忉?。
簡單來說,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雙眼,人們可以一邊處理手頭的工作,一邊通過“聲音”來聽故事、學習知識等等,提高了對時間的利用率。
此外,徐升國認為,對視障人群、一些老年人以及兒童來說,“聽書”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式,使他們的閱讀需求得到滿足。這些因素,也促進了“聽書”這一新型閱讀方式的蓬勃發展。
“聽書的出現,擴展了傳統紙書閱讀的邊界,也使得閱讀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毙焐龂J為,因此,這種特殊的閱讀方式,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日常生活方式的組成部分。
如何助力深度閱讀?
數字化時代,當碎片化的時間被利用起來,有聲閱讀能否有效助力“深閱讀”?
資料圖:在山東省臨沂新華書店,一名讀者在閱讀圖書。孫磊 攝
對這個問題,徐升國表示,大家通過手機等工具,幾乎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閱讀,一方面拓展了閱讀場景,但一方面,也容易使碎片化閱讀成為很多人的閱讀習慣。
作為閱讀研究者,他認為,深度閱讀的價值是淺閱讀無法取代的。在數字化時代,要充分發揮碎片化閱讀的優勢,引導更多人將更多時間用于閱讀。
而且,在“聽書”的同時,人們也要有意識地在淺閱讀的基礎之上進行深度閱讀、整本書閱讀,耐下心來,多去系統性地讀一讀經典之作。
“將紙質閱讀與數字閱讀、淺閱讀與深閱讀深度融合,充分發揮各自的長處,從而使閱讀愈加深入、全面,有效提升我們的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彼f。(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