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研學實踐活動是通過實踐體驗來獲取知識、提升技能的學習方式,旨在拓寬學生視野、提高綜合素質,對學生的當前學習有著積極的影響,也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是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4月25日,信陽市平橋區明港鎮第三小學特組織六年級學生開展了以“勞動勵心智 實踐促成長”為主題的2025年春季研學實踐活動。
研學基地介紹
龍井鄉南雷村,是信陽市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教育基地。基地主體課程包括農耕文化、草編文化、紅色記憶、食育教育、美育教育、勞動教育等,始終秉承“安全第一、寓教結合”的宗旨,開展學生自然教育活動,以自然環境為背景,以人類為媒介,利用科學有效的方法,使學生融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快樂出發
旭日初升,晨光熹微,六年級師生精神抖擻,一支支朝氣蓬勃的隊伍滿懷憧憬,踏上了充滿期待的征程。
車窗外的風景像流動的畫卷,孩子們的心情也跟著雀躍起來。有的輕聲哼唱,有的玩著小游戲。座椅上的小背包跟著車子搖晃,就像他們此刻跳動的心,滿是對研學的期待,盼著快點到達目的地。
開營儀式
為確保活動安全有序開展,帶隊領導特別強調:全體師生務必嚴格遵守集體行動紀律,注意交通和人身安全;帶隊老師要認真履行監護職責,同學們要互幫互助,展現我校良好的精神風貌的同時要共同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收獲知識、收獲成長!
活動內容
參觀主題展廳
穿梭各大主題展廳,開啟沉浸式研學之旅!在食育廳親手拼搭膳食金字塔,解鎖科學飲食奧秘;走進民俗廳,觸摸農具演變脈絡,感受農耕文明的智慧傳承;探秘科普廳種子基因庫,窺見生命延續的奇妙密碼;踏入勞育廳,借助VR技術穿越時空,沉浸式體驗傳統工藝的精湛技藝。從舌尖到指尖,從歷史到未來,在知識與實踐交融中,拓寬視野,收獲成長,讓探索的腳步永不停歇!
制作爆米花
走進研學小課堂,體驗趣味爆米花!同學們親手將玉米粒倒入鍋中,看著金黃顆粒在高溫下“綻放”成蓬松云朵。滋滋作響的香氣里,藏著科學原理的奇妙,也收獲親手制作的甜蜜。一口酥脆,滿是成長的快樂滋味!
制作艾條、艾包
在研學之旅中,同學們化身傳統技藝小傳人,體驗艾條和艾包的制作。從分揀晾曬艾葉、反復捶打成艾絨,到親手卷制艾條,裝制艾包,指尖纏繞的不僅是藥香,更是對中醫文化的探索。一根艾條,一個艾包,承載著千年智慧,讓非遺技藝在實踐中煥發新生。
眾人玩轉同心球
眾人擊鼓顛球,小小的身軀匯聚大大的能量,球起球落間,是團結與默契的見證。在這片充滿歡樂與探索的天地,他們用汗水書寫著屬于自己的精彩,收獲知識、友誼和成長!
制作木版年畫
木版年畫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民間藝術,制作過程包括木板選擇、上漿、雕刻、轉印和拓印等步驟。它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走進木版年畫研學課堂,同學們鋪宣紙刷墨拓印,指尖流轉間,傳統紋樣躍然紙上。從刻板到成品,親手感受年畫魅力,在色彩與線條中,傳承千年匠心,讓古老技藝煥發青春活力。
制作藥膳饅頭
在研學課堂,同學們親手制作藥膳饅頭。將茯苓、紅棗、紅豆等藥材巧妙融入面團,揉、捏、蒸間,傳統藥膳與面食完美結合。一口松軟,滿是藥香,既學習了養生知識,又體驗了動手樂趣,收獲獨特的研學美味記憶。
體驗移栽種植
春日光影里,學生們化身"小農夫"開啟栽種之旅。翻土、打窩、種苗、澆水,每一步都充滿期待。親手埋下希望的種子,在泥土芬芳中,收獲的不僅是栽種知識,更是對生命成長的認知與勞動的快樂。
頒發榮譽
在本次研學實踐中,陳欣悅、陳語萱、余淼淼等12名積極參與勞動實踐,主動承擔任務,無論是田間勞作還是手工創作,都展現出吃苦耐勞、精益求精的精神。經綜合評定,特授予“勞動小能手”稱號,以資鼓勵!望再接再厲,在勞動中綻放光彩!
這場春日的美好旅程,讓六年級學子在自然的懷抱中沉淀思考,在協作中厚植情誼。小升初沖刺在即,愿同學們銘記自己攀過的崖、點亮的火,心向春光,步履鏗鏘!
最好的教育在路上,最美的成長在體驗。明港鎮第三小學的這場研學之旅,讓孩子們在行走的課堂中收獲知識,感受家鄉之美,體悟勞動之樂。相信這份獨特的體驗,必將成為他們成長路上珍貴的財富。(通訊員 劉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