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
連日來,伴隨著日漸升高的氣溫,安徽省蕪湖市弋江區重點水利工程建設速度也在節節攀升。
原址改建的老北港泵站,水下工程已經完工;同步施工的淮興泵站,即將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上游不遠處的大河桂泵站,再有一個月就能完成水下主體結構施工……
芳菲四月,草木蔥蘢。走進蕪湖市弋江區漳河重點區域排澇能力建設工程二標段,一項項水利工程搶抓河道枯水期的黃金時機,加班加點按下“快進鍵”。
施工現場,施工隊伍立足于“防”,著眼于“戰”,超前謀劃、提前準備,為的是下好防汛“先手棋”,打好備汛“主動仗”。
“老北港泵站流量小、標準低,2016年和2020年大水年份,所在的石硊圩堤均出現管涌、滲漏險情。”弋江區電力排灌總站站長俞金山坦言,之所以為現有水利工程“強筋壯骨”,旨在提升堤防防洪標準,增強水利防災減災能力。
原址升級的北港泵站,汛前可具備排澇條件。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攝
記者在北港泵站看到,一旁的挖掘機正緊張作業,開展泵站壟口土方回填和設備安裝前的掃尾工作,為打好工程收官戰拼進度。
“該項目于2024年10月開工,在老泵站的基礎上提檔升級,設計流量為1.2立方米/秒,順利的話,5月底即可具備排澇條件。”俞金山告訴記者,治水、興水貴在速度,行動的腳步得快、得早。
水利建設,是一本長遠的“民生賬”。河道疏浚能夠提升泄洪能力,減少洪災的發生;堤防加固能夠應對極端天氣,保護周邊農田和村莊的安全;泵站的改造升級與興建,則直接關系到農民的收成和收入。
“入汛前的關鍵時期,最重要的是保證工程安全。一方面做好汛前準備,另一方面督促加快工期。”俞金山說,泵站屬于提升堤防標準的節點性工程,目前施工隊伍拼速度、趕進度,都是為筑牢汛期安全防線打下基礎。
與北港、淮興泵站改建工程遙相呼應,位于上游的大河桂泵站興修工程正緊鑼密鼓地往前趕。
該項目作為蕪湖市弋江區漳河重點區域排澇能力建設工程二標段的重中之重,自2024年8月開工以來,施工團隊開足馬力,目前基本完成水下結構施工,再過一個月就能封頂,開始基坑土方回填,預計2026年入汛之前全部完成。
在建的大河桂泵站。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攝
“過去一發大水,內澇嚴重,待大河桂泵站啟用后,汛期就不再有水患之憂。”弋江區漳河重點區域排澇能力建設工程二標段項目經理華新春繼而解釋道,興修大河桂泵站,等于把廢棄河道重新利用了起來。屆時,汛,可防大水倒灌;旱,可引水灌溉,真正織密防汛抗旱“防護網”。
根據設計,大河桂泵站將裝機5臺大型水泵,單泵瞬時流量為10立方米/秒,排澇標準是北港泵站的50倍體量。
站在圩堤上,順著華新春手指的方向,大河桂泵站已經初具規模。他告訴記者,該項目完成投運后,可大幅縮短石硊圩防洪堤線約7.1公里,減輕防汛壓力,提高排澇能力。
更為重要的是,能夠促進河灘地水土資源利用,新增可利用地約2690畝,改善區域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條件,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去年以來,三面環水的弋江區將水利興修作為治水的“利器”,時刻繃緊防汛這根弦。在俞金山看來,就是要以備戰、迎戰的狀態,提升水旱災害防御支撐服務能力,全力打好防汛抗旱有準備之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