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顧建忠的回歸,不僅打破了“建行系”近二十年在上海銀行的格局,更是該行戰略與組織的變化信號。
發布2024年財報的三天前,上海銀行(601229.SH)迎來了“老將”的回歸。
4月22日,上海銀行召開干部大會,宣布原上海農村商業銀行(601825.SH。簡稱上海農商行)行長、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顧建忠,擔任上海銀行黨委書記。
在上海農商行之前,顧建忠是土生土長的“上銀系”干將。在其任職五年期間,上海農商行凈利潤幾乎翻番。
帶著這樣的耀眼戰績,顧建忠重新執掌上海銀行這家總資產超3萬億的城商行龍頭。
顧建忠的回歸,不僅打破了上海銀行近二十年的"建行系"格局,更象征著上海銀行或將迎來一場戰略方向與內部組織的變革。
01 年輕的元老
70后的顧建忠,是上海銀行的元老級人物。
自上海銀行前身——“上海城市合作銀行”成立第二年起,顧建忠便加入了該行,并先后在公司金融部、港臺業務部、授信審批中心等前臺業務部門擔任要職,積累了豐富的對公業務經驗。
2011年,年僅37歲的顧建忠升任上海銀行黨委委員、人力資源部總經理,是當時該行最年輕的行領導班子成員。
此后,顧建忠與賀青(時任上海銀行副行長,現任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搭檔,共同開展了一場規模頗大的組織機構調整。這也成為上海銀行從“1萬億”向“3萬億”跨越的起點。
這一組織架構調整,除總行營業部和浦東分行外,上海銀行在上海地區新設了市北、市中和市南三個區域管理總部以大力拓展業務——即現在市北分行、浦西分行和市南分行的前身。
在總行層面,顧建忠將個人金融部拆分為主要服務于普通客戶的零售業務部,以及主要面向中高端客戶的財富管理與私人銀行部。這一架構則一直保持在現在。
此外,顧建忠還主導了員工薪酬與激勵機制改革,完善了專業技術序列晉升空間,確保了關鍵崗位的“候補隊員”體系。
披掛著諸多戰績,時任上海銀行紀委副書記顧建忠,于2015年被調任上海國際集團擔任副總裁,暫別了上海銀行17年的職業生涯。
顧建忠被調離的時間,正是上海銀行IPO前夕。
02 “建行系”根基
內部人士指出,彼時的顧建忠是“目標和干勁都很足”的人。而他當時離開上海銀行,或與該行當時的管理層結構與業務導向有關。
顧建忠并非建行系出身,但上海銀行前幾任董事長,如傅建華、寧黎明、范一飛(已落馬),以及剛剛卸任的金煜,幾乎都在建設銀行(601939.SH)擔任過高級管理職務。
現任行長施紅敏以及已經離世的前任行長胡友聯,也出身于建行體系。
“建行系”在上海銀行內部影響力頗深。
比如,上海銀行賴以為豪的跨境金融業務發展,后期很大程度上歸功于曾經擔任建設銀行國際業務部總經理金煜。
成立伊始,上海銀行就與港臺兩地的“上海銀行”合作,建立起具有品牌特色的“滬港臺金融服務平臺”,為境內外客戶提供一系列綜合化跨境金融服務。
金煜于2011年加入上海銀行后,先后主導了上海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等海外分支機構的開業。
同時,在其任期內自貿區分行的開業,標志著上海銀行成為首批在上海自貿區設立分行、并落地自由貿易賬戶系統的五家商業銀行之一。
在自貿區分行落地期間,上海銀行為上海自貿區的金融創新政策的制定扮演了重要角色。
03 今非昔比
如今,“榮歸故里”的顧建忠,面對的上海銀行已今非昔比。
業內人士指出,金煜主政上海銀行中期,跨境人民幣現金池業務、自由貿易賬戶(FT賬戶)業務,均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
如今,隨著全國各地自貿區的建立完善,以及國股行與其他上海本地銀行加大國際化戰略的投入,上海銀行的跨境業務“高地”逐一被蠶食,市場份額面臨嚴峻挑戰。
在零售業務方面,上海銀行得到了上海市政府層面某種程度上的政策傾斜。比如,上海各市屬國企的社保養老金賬戶,基本都開在上海銀行。
這對上海銀行來說,可謂是有喜有憂。
喜的是,上海銀行的養老金客戶AUM(資產管理規模)占零售客戶AUM的47.81%,養老金客戶人均AUM達29.93萬元。這令上海銀行的養老金客戶市場份額穩居上海地區第一。
憂的是,上海銀行零售業務開拓動力也因此懈怠了下來。時至今日,其零售AUM才剛突破萬億元大關,僅為江蘇銀行(600919.SH)的七成,增長速度顯著落后于同行。
此外,上海銀行在私人銀行領域的布局也面臨挑戰。
在顧建忠擔任人力資源總經理時,上海銀行就已經開始構建私人銀行業務。但截至2024年上半年,上海銀行私行“黑金”客戶數不足6000人,AUM不足千億元,規模僅為江蘇銀行、寧波銀行(002142.SZ)的三分之一。
上述種種零售業務的瓶頸,上海銀行也嘗試過,以消費金融進行突破,并取得了一些成績。
2017年,上海銀行與攜程旅游(TCOM.O)共同發起成立了尚誠消費金融,并多次通過增資擴大業務規模。
同時,上海銀行也加大了“宅即貸”等個人經營貸款產品的投放力度。截止2024年上半年,個人經營貸款占整體貸款發放規模的8.7%,顯著高于各上市城商行的平均水平。
不過,零售業務的全面轉型并非一蹴而就。
如何拓展養老金之外的新的零售客戶資源、尤其是贏得年輕客戶群體,依然是顧建忠上任后上海銀行面臨的核心問題之一。
04 準備開卷
面對跨境業務與零售業務“腹背受敵”,顧建忠的回歸,或意味著上海銀行在業務方向上將迎來一次大調整。
業內人士分析,顧建忠可能首先從對公業務著手,推動上海銀行在這一領域提質增效。
一直以來,上海銀行在對公業務上的基礎較為扎實,尤其在服務中小型企業、跨境金融、貿易融資等領域具備一定的優勢。
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如何提升傳統業務的附加值,并通過創新和差異化來吸引更多的企業客戶,將是顧建忠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4月24日,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出席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強調要充分認識跨境貿易便利化的重要意義,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
就響應形勢要求、守住優勢陣地而言,業內人士分析,顧建忠將把提升上海銀行在跨境金融領域的創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尤其是在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方面,以尋求新的增長點。
除了業務方向的調整,上海銀行的組織架構和組織文化,也可能發生相應變革。
上海某銀行界人士向銀妹妹透露,上海銀行的薪酬體系改革,相比其他股份制及城商行一向滯后。績效工資占比低,部分員工的工作狀態偏向“佛系”,缺乏足夠的動力追求業務的拓展與創新。
關于顧建忠個人性格特質,接近他的人描述對其印象時,皆提到了“卷”這個字。
業內普遍猜測,“好卷”的顧建忠回歸后,上海銀行“二次”組織大變革,以及員工激勵、增效措施的出臺,并非不可能。
站在總資產3萬億的門檻上,上海銀行的改革已無退路。
近幾年,上海銀行一直受到房地產不良貸款、規模增速放緩的困擾與拖累,業務發展進入了瓶頸期。
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顧建忠擔任上海農商銀行行長的五年間,其資產規模從8千億增長到1.4萬億,并于2021年成功實現上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基于在過往兩家銀行的“戰績”,股東對顧建忠重新掌舵上海銀行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復制”上海農商行的成功,并推動上海銀行在國際化與零售業務的雙輪驅動加速發展。
2025年是上海銀行建行30周年,上海銀行總部從陸家嘴又搬回浦西的上銀金融大廈。上海的發展熱點區域,也從浦東悄然變為上銀行的“優勢地盤”臨港。
恰逢顧建忠此時回歸,上海銀行的“二次創業”進入了一次新輪回。(阿爾法工場金融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