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美國開打關稅戰以后,很多產品的出口都在大幅下降。
比如,美國豬肉、牛肉,還有就是美豆。
美豆出口下降的原因無他,就是因為中國不要了。
不僅不要了,而且還有很多因為沒能在關稅生效前到港,所以正被大量取消訂單。
但這倒也難不倒美豆的出口商們,于是他們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對美豆進行包裝。
把美豆梳妝打扮一番,改頭換面,偽造產地,以南美大豆的身份混入中國市場。
這放在以前或許行得通,但是現在行不通了。
因為中國也想了一個辦法,中國海關聯合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大豆供應國,構建了全球首個區塊鏈溯源平臺。
什么意思呢?
簡單來說,就是所有對華出口的大豆都被標記了身份,從收獲開始,產自哪里甚至哪塊土地,都記錄在冊,再到收割時間、裝運時間,貨船批次等等全有所過程都有明確數據記錄。
更絕的是,不但數據細節清楚明晰,甚至還能精準識別出大豆的原始基因。
因為雖然美國和巴西、阿根廷等都在美洲,但是南美和北美到底還是不太一樣的,土地情況不一樣,導致種出來的大豆也并不一樣。
比如,美豆蛋白含量普遍在35%以上,而巴西大豆通常低于34%。
別看只有不到1%的差異,但卻能精準識別大豆的本家。
比如,在今年3月份的時候,就有一批裝載了20萬噸的“巴西大豆”被檢出其實為美國原產,原因是系統顯示該貨船在密西西比河停留了長達72小時。
而4月份也有一批標注為“阿根廷大豆”被檢,結果經過檢測,蛋白含量超標,開箱檢驗時發現了美國原裝的麻袋,最終被全部退回。
現在中國海關更是收緊了大豆的通關檢查,由原來的每5船一檢改為一船一檢,在這樣嚴密的檢查下,美豆想要魚目混珠那可比登天還難了。
但也有人擔心,徹底拒絕美豆,會不會給國內豆粕市場帶來壓力?
比如,近期豆粕沖天大漲,就很使人驚慌。
這只是表面現象,市場偶爾的波動在所難免,但長期來看,豆粕不會瘋狂,而是穩穩可控。
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中國的這個布局并不是剛開始的,而是從去年就開始了。
去年的數據顯示,去年三季度進口大豆數量遠超往年,原因就是中國在加緊備貨,以備不時之需。
所以雖然少了美豆,但大豆庫存是充足的,完全可以通過拍賣來調控市場。
所以,豆粕行情雖然走強,但是總體可控,不會失控大漲。
而反觀美豆,可能真的欲哭無淚了。
美國大豆協會已經愁得焦頭爛額,雖然他們也正在試圖開拓其他市場,美國國內也在積極開建新的大豆壓榨廠,以期能消化掉這些中國不要的豆子。
但是據說這些替代方案真正實現可能需要10到20年左右。
顯然,美國等不了,美國的大豆出口商們等不了,美國農民更等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