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銀川中院對庭審系統進行全面升級,并組織書記員開展智慧法庭系統操作專項培訓,推動庭審流程更加高效、規范、智能。培訓圍繞智慧法庭的核心功能展開,采用“講解+實操+答疑”模式,技術工程師現場模擬各類庭審場景,書記員逐一演練系統操作,并對常見問題進行了集中解答。
此次系統升級打造了全新的庭審模式,通過內外網融合、無書記員庭審、智能語音識別、庭審錄像智能分析等技術,讓庭審從“信息化”走向“智能化”,進一步提升司法效率,強化監督制約、促進司法正義,讓法律科技成果為人民共享。
內外網融合開庭:打破空間限制 實現“云端正義”
傳統庭審受地域限制,當事人參與訴訟成本高、耗時長。如今,智慧法庭依托內外網融合技術,支持法官、當事人、律師通過互聯網遠程接入,實現“法院專網+遠程庭審+互聯網庭審”三合一開庭。擴展了法官、當事人主動發起質證流程,支持電子證據、實物證據類型。質證時,可調用電子卷宗材料,支持法官、原告、被告三方同時對證據細節圈點批畫,書記員、陪審員可同步觀看,批注內容可存檔留痕。
智能語音識別:庭審記錄“快準穩” 審判效率再升級
本次智慧法庭新升級智能語音識別系統,可實時將庭審語音轉化為文字,支持多方言、多角色語音區分,自動生成結構化庭審筆錄,準確率高達95%以上。語音文字識別轉換與庭審筆錄分區顯示,采用“左看右寫”方式,書記員僅需校對修正,工作量降低50%。關鍵詞自動標記、法律術語精準識別,幫助法官快速回溯爭議焦點,提升合議效率。可提前添加案件中涉及的姓名、地點等熱詞,實現筆錄自動校對。語音與文字雙備份,確保庭審記錄完整可查,為后續裁判提供可靠依據。
庭審錄像分析平臺:智能雙向定位 讓庭后工作更便捷
引入庭審錄像分析平臺,內置多種智能算法,集“每庭必錄”與“每審必查”于一體,對視頻流進行智能分析。實現庭審錄像與筆錄時間軸聯動,視頻進度與文本內容雙向定位,方便法官、二審或監督部門快速定位關鍵環節。基于視頻文本的智能要素可自動提取庭審錄像中的人名、地名、年齡、身份證號、高頻詞匯等內容,并支持提取結果在線修訂。可以對視頻畫面進行文本批注或標記涂鴉,實現一鍵查看所有的批注標記內容并快捷定位批注標記位置。
用科技互聯,讓智慧賦能。銀川中院將繼續積極響應最高人民法院號召,探索更多“智慧”舉措,對智慧法庭進行持續優化和升級,努力打造智慧法庭“銀川模式”,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更便捷、更智能、更高效的庭審服務。
文源 | 司法技術室
審核 | 張靜波
編輯 | 慕雨芙
責編 | 馬海婷 李玉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