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政協主席楊留星帶隊調研城投集團文旅板塊。
▲日照嵐山漁港開海千帆競發。
▲快遞小哥在“小哥食堂”吃著熱乎乎的飯菜。
海岱間有城,其名如朝陽初升,名曰日照。
在日照市莒州博物館,出土于陵陽河遺址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的大口尊上,“日月山”圖像符號描繪的正是五千年前春分或秋分時,太陽從寺崮山上冉冉升起、照亮大地的景觀。
“這一文物符號已選入初中教材《中國歷史》,并被確定為原始文字,比甲骨文早1500余年。”日照市政協主席楊留星介紹,“圖案象征著先民對太陽蘊含的光明與秩序的追求,正如我們通過‘陽光協商’尋求最大公約數。”
日照海岸,泥灘變金沙灘,28公里陽光海岸為日照文旅帶來“潑天流量”;嵐山漁港,政協委員“三上船”開展“陽光協商”,讓政協智慧扮靚“智慧”漁港;莒縣城內,快遞小哥向陽奔跑,“小哥食堂”筑牢幸福港灣……
“向陽而‘商’,逐光而‘行’”,在日照,新時代的政協協商和傳承千年特有的“陽光基因”脈氣相融,相得益彰。“陽光孕育著公平、正義、溫暖、普惠、持續等一系列美好,陽光是什么味道,我們協商就是什么味道。”楊留星說。
向陽而“聚”:凝心聚力的智慧之源
“對陽光崇拜是日照人民骨子里的基因。”學者、文史專家田文閣說,“乾隆年間《日照縣志》記載,宋元祐二年(1087年)置日照鎮,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始有‘日照’之名。”
中國沿海50余座地級市,再沒有一座城市像日照一樣如此追崇陽光。
這座因陽光命名的城市,早已將陽光的密碼編入每粒海砂,每個在濤聲里蘇醒的瞳孔,每個心中向陽的人。16年來,迎日祈福大典面朝黃海,風雨無阻。一句“向著太陽遇見你”,成為公認的文旅宣推佳作,吸引越來越多的青年人趕赴陽光海岸。各行各業的工作品牌,紛紛以“陽光+”的形式創建。2022年,當政協協商與陽光相遇后,人們從實踐中看到了相互映照、追光而聚的協商民主新解讀。
——“聚”,是太陽恒久的生命。
研究發現,協商能量的產生方式竟與太陽釋放能量的方式高度一致。大量物質不斷聚集,通過核聚變產生更大能量,愛因斯坦質能公式計算出,太陽能夠持續發光發熱、產生巨大能量。
——“聚”,是“陽光協商”的使命。
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中心環節,是新時代新征程做好人民政協工作的根本遵循之一。圍繞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山東篇章廣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擦亮“有事多商量”協商品牌,是擺在全省各級政協組織面前的共同任務。
——“聚”,是協商文化的命脈。
4月下旬,伴隨著旅游旺季的到來,日照進入一年中最有活力的時節。
漫步日照市陽光海岸,28公里的綠道如一條蜿蜒的綠色絲帶,將沿岸山海、松林、村居、濕地“串珠成鏈”。游客們愜意地在各個網紅景點打卡、嬉戲,享受海岸線的舒適。
“原來的海岸線是破破爛爛的漁村,拍不出好看的照片,現在用手機一拍就是大片,變化大得讓人驚嘆。”攝影愛好者小孫感嘆于沙灘的變化。
日照市文旅局公共服務科科長秦緒江介紹,這處海域以前是典型的郊野岸線,散落著很多傳統漁村。2016年,日照啟動海洋生態整治修復行動,出臺一系列政策引導漁業離岸養殖,發展“海洋牧場”,騰退空間發展文旅。同時,海岸線生態修復也在緊鑼密鼓展開。短短幾年間,28公里的陽光海岸綠道全線貫通,實現了從爛泥灘到沙灘浴場再發展為大型綜合性海濱旅游風景區的“蝶變”。
景區的滿眼蒼翠讓市民游客流連忘返,如何規范管理陽光海岸景區,成為日照市政協助力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
2023年,日照市委明確由市政協主席楊留星負責牽頭全市文旅工作,并專門負責“陽光海岸景區高品質聯動發展攻堅任務”。接到任務后,市政協第一時間成立“文旅工作專班”和“陽光海岸景區高品質聯動發展攻堅專班”,聯合區縣政協共同促進“山海聯動”,以政協之力助推全市文旅工作再突破。
“第一個‘攻堅拔寨’任務,是對山海天段大沙洼林場等陽光海岸管理運營體制機制進行改革。”日照市政協研究室主任范建剛回憶。
為摸透實情,工作專班遍訪主管部門、運營國企和涉及改革人員,進行了六輪溝通協調,整整37個日日夜夜,最終經過十易其稿,形成的改革方案達到了理想效果。
為確保改革任務落實到位,專班又圍繞資產、評估、審計進行了30天的溝通協調,在談判陷入僵局最艱難的時刻,專班直接“進駐”了改革單位,一頭一頭地談,一事一事地議,一遍一遍地過,最終當2024年農歷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候,專班完成了改革任務,全體涉改單位平穩有序。
如今的日照,大海藍、沙灘金、松林綠和錯落起伏的城市天際線相生相融。碧海藍天如何進一步造福于民?
去年5月31日,日照市政協就“打造人氣集聚高地 促進文旅消費升級”開展專題協商議政。會上,7位委員和文旅專家作口頭發言、20余位委員提交大會發言材料,市直有關部門與委員和界別群眾圍繞文旅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互動交流。
“旅游體驗好,交通便捷很關鍵,要‘讓路于客、讓海于客、讓景于客’”“吃住玩一條龍,可以評選12道日照特色美食,讓游客帶著期待來,帶著回味走,走了還想來”……一次次溝通協調、一場場協商統籌,促成“好客日照十二條”措施敲定發布,成為日照文旅發展的好口碑、金名片。
2024年,圍繞“助推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陽光海岸景區高品質聯動”,日照市政協深入一線調研36次,組織調度推進會12次,推動完成陽光海岸景區體制機制改革,助力打造“向著太陽遇見你”主題IP、海龍灣景區開放運營、“世帆賽基地——張家臺”海上航線等新業態、新項目……靠著陽光下的聚識聚力,持續擦亮了“陽光海岸 活力日照”品牌。
向陽而“商”:坦誠公正的協商之本
陽光代表著坦誠與公正,陽光之下無暗影。在我國古代的諸多會盟、談判時,雙方往往會選擇在開闊、陽光充足之地進行,以確保洽談過程的透明與公正,避免欺詐與隱瞞。
日照市政協的“向陽而商”,汲取了這一精髓。所有議題都擺在陽光下,各方代表如同在明亮的市集里,毫無遮掩地表達自身訴求與觀點。
2022年,日照市嵐山區政協組織政協委員圍繞漁民關心、關注、關切的各類事務開展“三上船”協商。“一上船看問題,二上船送對策,三上船問成效,在陽光的見證下確保每次協商有頭有尾有回聲。”
背靠海州灣漁場,豐富的海洋漁業資源造就了嵐山區長期以來耕海牧漁的生產方式。全區有30多個漁業村,涉漁人口達5萬多人,各類漁船近2000艘,漁船管理難度大、任務重、分歧多。
嵐山頭街道漁民宗玉強出海十幾年,最近幾年感受到的變化最大。“以前開海季報備漁船出海,信息登記、出海報備、漁船查驗等‘規定動作’全靠人工完成,手續每次返港再出海都要履行一遍,費時又跑腿。”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就是要讓人民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好。
聚焦漁民們的問題,圍繞“人、港、船”管理相關問題,委員們集思廣益,多次展開充分協商,建議漁船管理引入智慧平臺,并給出具體方向。
經過委員們的建言努力,平臺有效建成啟用后,漁船管理、淡水補給等日常事務都通過“智慧管理系統”完成,漁民出海前跟系統“點個卯”成為“必修課”。
“向著陽光的協商,亮堂。如今,我們只要走進新建的漁港檢查站,在智慧管理系統前刷一下臉,一應信息全部自動登記。”宗玉強高興地說。
趁熱打鐵,嵐山區政協在漁港碼頭打造了西潘漁港、嵐山漁港2處“漁港協商”議事室,圍繞漁民關心、關注、關切的各類事務開展“陽光協商”,逐漸完善“看問題、送對策、問成效”的閉環協商程序。
能持續帶來溫暖的協商,才叫“陽光協商”。2024年5月至8月,嵐山區政協還多次圍繞“推動海水貝類種業提升,助力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開展專題協商,多次到嵐山西潘漁港、嵐山一級漁港、貝類加工產業園項目等地實地調研,并召開專題協商座談會議。會后形成專題協商報告,梳理了“優化養殖空間規劃,合理布局產業發展”等7條意見建議。
2025年,在前期系統模塊功能基礎上,嵐山區繼續深化對“智慧漁港一體化平臺”的升級,既提高了漁民生產效率,又最大程度地為海上安全提供了“智慧”保障,平臺也連續兩年獲評全省大數據創新應用典型應用場景。
“在嵐山,漁民是個大群體,一點一滴事關漁民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政協委員們從細節著眼,從小處入手,加起來就是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的智慧力量。”嵐山區政協主席周緒龍表示。
以物質的相聚引發能量的相聚,日照市政協將特有的“陽光基因”與新時代政協協商深度融合,近3年來傾力凝聚推動現代化海濱城市建設最廣泛的智慧與力量,相繼圍繞經濟發展、社會治理、民生改善等不同方面,開展了117次協商活動,《關于“推動數實融合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建議案》等大量協商成果,生動展現在日照陽光下的奮進圖景之中。
向陽而“行”:希望活力的發展之魂
從古至今,陽光一直是生機與希望的代名詞。萬物成長離不開陽光的滋養,人們也常以陽光充足、萬物競發的景象寓意美好未來。
“陽光協商”,向陽而“行”。在協商成果的推動下,城市與社會不斷煥發生機活力。協商解決民生難題,讓每一個群體都如久旱逢甘霖的禾苗,在政策陽光的潤澤下,獲得更好的服務,提升生活品質,對未來充滿希望。
4月22日下午,忙碌一天的00后外賣小哥小崔來到位于日照莒縣同心社區的“小哥食堂”吃飯。“到這兒就是家的感覺,有了這個食堂,隨時都能吃上可口的飯菜。”
暖心的“小哥食堂”怎么來的?原來,這是莒縣政協打造的同心社區陽光協商議事室,聯系界別群眾“商量”出的民生實事。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在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力。“商量”出的小哥食堂正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完善政協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的山東實踐。
“‘小哥食堂’是同心社區陽光協商議事室成立以來協商辦成的第一件民生實事。”莒縣政協副主席張傳金介紹,去年一次協商會上,有委員提出外賣、快遞小哥風里來、雨里去非常辛苦,能否給外賣員、快遞員們提供個吃飯、休息、手機充電的地方。經調研,莒縣同心社區剛成立的長者食堂具備條件,委員們一致認為可利用現有條件同時開辦“小哥食堂”。
議題得到支持后,委員們緊鑼密鼓開始調研。“我們分頭對縣城內的快遞、外賣企業進行了調研。當時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不相信。”莒縣政協委員、同心社區黨總支書記許崇峰說,“此前他們自己都覺得外賣、快遞小哥屬于被忽視的群體。”
“我們的職責就是讓他們被‘看見’。”莒縣政協副秘書長朱慶波回憶工作進程,4天后,委員們調研完畢,緊接著召開了一次協商座談會。協商會上,大家一拍即合。2024年4月14日,“小哥食堂”正式成立,從確定議題到促成開業,僅10天時間。如今,食堂已累計服務數千人。
陽光普照,民生常暖。“小哥食堂”只是同心社區陽光協商議事室通過“商量”解決民生問題的一隅。它的運行讓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就在身邊。
好商量要有好平臺,多商量要有好機制。像同心社區這樣的陽光協商議事室,莒縣一共有32個,分布在各個街道、鄉鎮、社區等,充分激發了委員們的積極性和責任心。
大雁南飛時,總有一只頭雁率先破開寒風,當它振翅時,氣流在羽翼間形成上升渦旋,為后續雁群節省三分氣力。自然界的智慧啟示我們,“陽光協商”需要的不只是程序正義,更需要如頭雁般溫暖向陽的引領者。讓民生常暖,“陽光協商”也有一群溫暖向陽的人作領頭雁。
在日照東夷小鎮南街的日照市抗日戰爭紀念館內,十幾名在校大學生正聆聽日照市政協委員、日照市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劉軍華講解。鮮活的歷史、生動的講解,感染著在場的大學生。
場館內光抗戰文物就達2萬多件,館內的一點一滴,都凝聚著劉軍華的心血。致力傳承民族記憶和紅色文化,他幾年來先后斥資千萬元打造紅色紀念館,并免費對外開放。
東夷小鎮里,美食店鋪櫛次鱗比。懸掛著“包藏乾坤”匾額的湯包鋪,吸引了很多游客駐足品嘗,不少游客舉起手機拍攝著匾額,以及店鋪內的書法作品。隨處可見的名家題匾淹沒在煙火氣中,平添了旅游小鎮“詩與遠方”的氛圍感。招牌都來自日照市政協委員、日照六一書院院長蔣春民及一眾書畫家的免費贈予。他們聚力打造了“初光藝心·界別同心匯”,舉辦了《蘇軾與日照》讀書交流、“送文化進海港 服務為民”等聚識活動,為陽光文化賦能文藝種子,實現文化惠民與精神共富的雙重目標。
承續陽光普照味道,政協委員們在各自戰線上不斷播撒溫暖故事,這正是“陽光協商”理念在社會治理中全方位滲透的生動體現。
陽光有味道,協商見真章。從陵陽河遺址的太陽圖騰,到現代“陽光協商”體系,從嵐山的“智慧漁港”,到莒縣的“小哥食堂”,日照用實證詮釋著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保持著與人民群眾的感官共鳴與情感共振。向著太陽遇見你,當清晨陽光掠過全市政協的100余處協商平臺,照亮的不僅是這座海濱城市,更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在這里,五千年的陽光始終溫暖如初,永遠照亮前路。
(聯合日報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