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信封上故事
集郵家陳復祥
1946年12月26日湖南南縣荷花咀掛號寄上海蓬路(今塘沽路)中式紅框封,收信人是著名集郵家陳復祥。有趣到達上海加蓋一枚紅色郵政副戳,內容“本件因水陸運輸困難特發航空運遞應請通知寄件人嗣后作航空郵件交寄俾資迅捷”。
陳復祥(1902—1970)蘇州人。自幼生長在上海,小時在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所辦的華童公學讀書時便開始集郵。當時,該校畢業生可以被保送到英屬各殖民地機構中去任職,并有高升機會。但是年輕的陳復祥卻立志獻身集郵事業。
陳復祥的父親陳蘭庭經營南京至上海鐵路線上的餐車,在蘇州閶門外開設鐵路飯店。上海文監師路住宅門眉上有“陳蘭記”三字。陳復祥的住宅系建于民國初年,為一正二廂,二層小樓,雖不富麗堂皇,但是相當寬敞。他曾在此經營過“陳復祥郵社”“中華郵票社”及“中華郵票公司”,也曾使用過“郵商陳復祥”牌號。
1941年6月10日上海出版的《新光郵票雜志副刊》上廣告為“郵商陳復祥”字樣。
同年同月上海郵版的《新光郵票雜志》第九卷第3、4期合刊上改稱“陳復祥郵社”。
同年11月,在新光郵票會主辦的《郵票展覽會出品目錄》上,又改稱“中華郵票公司”。
1946年5月31上海出版的《郵話》第44期上,陳復祥刊登的廣告又稱“中華郵票社”。
陳復祥集郵開始得很早,在中國“郵王”周今覺集郵之前。他是中國人最早自己辦的“上海神州郵票研究會”發起人之一。
陳復祥對中國郵票有相當深的研究,鑒定能力在國際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最為突出的一個例子是對(1923年新疆發行的木戳加蓋“航空”二字郵票的真偽鑒定。
1932年11月至1933年6月間,新疆郵政當局曾將已加蓋“限新省貼用”字樣的北京老版和新版中面值5分和1角的帆船郵票及1角5分和3角的農獲圖郵票,用木刻戳加蓋“航空”二字使用。上海最先見到這種加蓋郵票是謝大任教授,謝與一位在新疆任職的美國人通信獲此郵票,后來又委托他代購全套郵票。不久,謝大任把此事告訴了陳復祥,陳立即與這位美國人聯系,購買了不少新疆木戳加蓋“航空”郵票。謝大任還寄了一套給美國司各脫郵票公司,為此這套郵票收入了司各脫郵票年鑒。
這套木戳加蓋郵票,發售數量不多,發行地點又偏僻,出現多種仿制品,使集郵家難以辨認真偽。陳復祥憑他深厚的郵識功底,再加上他對這種木戳加蓋的研究,在真偽鑒定時,總能做出準確的判斷。他的鑒定在當時的國際郵市上,形成了固定的價格:此種木戳加蓋郵票如請陳復祥鑒定,加蓋簽章,須付200元。這是新疆加蓋“航空”郵票,不但大大地提高了陳復祥在國際郵壇上的知名度,也為他賺了一大筆錢。
1935年,陳復祥賣給美國專門從事航空郵票生意的郵商薩納爾亞一批新疆木戳加蓋“航空”郵票,共有新票20余套,另有2枚小套郵票若干,每套按200美元計,總成交額達4800美元以上。按當時郵市價格計算相當于8枚紅印花“小壹圓”郵票的價值。這筆交易是陳復祥郵商生涯的頂峰。
上世紀30年代中期,上海有個“公興拍賣行”,每逢周末就舉辦一次郵票拍賣,拍品中有新疆木戳加蓋“航空”郵票,面值5分和1角兩種。上海有位專門收集片箋的集郵家謝鄂常,他從北京大學萬燦文處得到面值5分和1角兩種郵票各100枚,在自己出售一部分,便以7角5分一組的代價,全部賣給了陳復祥,陳又以3元一組的價格出售。在公興拍賣會上則高達5元一組。面值1角5分和3角兩種郵票,上海則較為少見。陳復祥為此專門印刷征求信件,寄送給各位集郵家,多方搜尋。可是只找到20余枚。
那時,陳復祥出售新疆木戳加蓋“航空”郵票4全新,售價200元,四方連為800元。當時1美元全國幣3元。由此推算,陳復祥賣給美國郵票商那批新疆木戳加蓋“航空”郵票,獲利是相當豐厚的。
陳復祥也曾經手過紅印花“小壹圓”郵票。1897年初,棉加義在上海郵局直接購出2枚紅印花“小壹圓”郵票。
1922年,棉加義郵集分兩次在上海拍賣。第一次有1枚紅印花“小壹圓”郵票,被李輝堂拍獲;同年年底,第二次拍賣棉加義郵集是時,是由上海魯意斯摩洋行主拍,又有1枚紅印花“小壹圓”郵票,票背微薄脫膠,被陳復祥以銀220兩拍獲,約合132美元。次年,陳復祥以350元的代價賣給了周今覺,從此這枚郵票進入周今覺的副集。
1943年,集郵家王紀澤以130兩黃金買下了周今覺這部副集,主要目的是就是為了這枚紅印花“小壹圓”郵票。1965年,王紀澤將個人收藏的紅印花郵票全部捐獻給郵電部。這枚紅印“小壹圓”郵票現藏于北京為“中國郵票博物館”。
紅印花“小壹圓”郵票的舊票,知其下落者,多年來只有一枚。20世紀初,由雷奔(漢文名“芮朋”)保存,曾在經時布魯塞爾郵展上展出過,并榮獲獎牌。后來,雷奔將這枚紅印花“小壹圓”舊票與其他若干枚郵票裝于一個框內,長期懸掛室內。
1927年,因袁寒云極力催促,陳復祥把雷奔這一框郵票全部買下來,據說是1500元左右,這枚紅印“小壹圓”舊票以1000元的價格賣給了袁寒云,其余郵票因長期置于室內,品相不佳,只賣了300余元。陳復祥做了一樁賠本的生意。
陳復祥是郵商,同時也是集郵家和郵學家。他是一位有國家和民族觀念的郵商,多次從國外收購或交換回那些早年被外國人攜帶出去的大批中國名貴郵票,轉售給國內集郵家。
陳復祥是高水平的郵商,在郵商中有一定聲望,也受到同業的敬重。抗日戰爭爆發前兩年,國內郵商曾組織“中國郵商公會”,陳復祥被推選為主席。
陳復祥有自己的郵集,如大龍、小龍、萬壽、紅印花、商埠票等專集,他還特別注意收集郵戳和實寄封,他的《海關郵戳集》和《商埠郵戳集》都是非常罕見的郵史資料。《海關郵戳集》中的一部分曾在1957年莫斯科郵展會上獲銀質獎。
陳復祥編著的集郵書刊很多,第一本中文郵票目錄和上海最早的中文郵刊——《中國郵票匯編》和《郵票月刊》——他都參加編寫。后來,他又替外籍郵商羅門編輯了著名的《羅門目錄》(1941年出版)。解放后,他又不斷為《集郵》月刊撰稿。
十年浩劫期間,陳復祥的藏品遭到徹底毀壞,如尚存的紅印花“小肆分”四方連,“小二分”大方連、“大壹圓”四方連等名貴郵票,被扔到地上,任人腳踩,陳氏痛苦萬分。
1970年12月8日,陳復祥因氣喘病復發,不治逝世,享年69歲。遺有二子二女,其中一位兒子陳世明也業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