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的關注持續升溫,明確提出“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的要求,全國各地陸續出臺細化措施,“體育2小時”已成為學校體育改革的重點議題。
在嚴格落實時間安排的基礎上,我們還需進一步追問:“孩子們需要怎樣的2小時?其中涉及的各方又該如何保障?”早在四年前,吳涇實驗小學就已著手探索這些問題的解決路徑,如今在時間分配、師資協調以及管理機制等方面交出了一份他們的答卷。
“精打細算”用時間
下午4點,正值課后服務的第一時段,完成作業的孩子們蜂擁而至操場上,熟練地穿戴好裝備,繞著操場開始騎行,“我特別喜歡騎在自行車上看四周一掃而過的風景,讓我心情非常舒暢。”五年級學生張嘉高說。
想到寫完作業后可以玩飛盤、騎自行車,吳承容無形中加快了書寫的速度,仿佛每一筆每一畫都在為即將到來的歡樂時光而雀躍,“聽到老師告訴我們優先完成作業的可以去操場上玩,同學們寫作業的效率都快了很多”。
副校長唐小紅告訴記者,學校結合“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政策,對原有的體育活動進行調整,梳理了體育課、體活課、大課間、眼保健操、室內操等綜合活動時長后發現,假設不將課間休息時間計算在內,距離真正達成“2小時”始終有半小時的時間缺口。
“只有補齊這個缺口,才能讓2小時真正覆蓋到全體學生。”唐小紅介紹,學校充分考慮學生具體情況,綜合評估早、中、晚上三個時段后,決定在課后服務的第一時段開展覆蓋全校的游戲化體育鍛煉,這一時段學生們都在校內,便于統一組織與管理,而在放學回家后,每一位學生還會收到量身定制的體育作業,可根據當天實際運動情況進行補充。
“因‘趣’施教”增活力
與此同時,學校精準把握學生年齡與心理特點, 結合不同年級學生需掌握的體育知識、技能及體能,巧妙融入游戲元素,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與熱情,如一年級的單雙腳跳投沙包、踩腳踏車,二年級的攀巖和海綿球,三年級的跳短繩、飛盤,四年級和五年級升級為騎自行車、呼啦圈等。
在日復一日充滿歡聲笑語的運動中,五年級的殷靜涵欣喜地發現自己的體質正悄然變好,“我們的運動時間比以前多了很多,我感覺我的體質變得更強,生病也少了,心情也更加愉快。”
關注整體還不夠,在青少年肥胖率不斷上升的當下,還要將更多目光聚焦在個體上,學校盯上了“小胖墩”群體,把百余位有減重需求的學生組織起來,為他們制定科學、有效且有趣的運動計劃,包括 慢跑、跳繩、玩羊角球、鉆山洞、擲飛盤等特色活動。
幾個回合下來,孩子們的額頭上冒出細汗,小臉蛋也紅彤彤的,每周3次、每次一小時的減肥計劃對他們而言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如今,體質干預班開展四年來,已經有70多個“小胖墩”瘦回健康體重。
“時間膠囊”補師資
解決了時間安排、每天進行什么體育活動等問題,“誰來帶著孩子進行體育活動”也在考驗著學校的管理智慧。
“我們一共6個體育老師,要上27個班,平均一位老師一天要上4到5節體育課,此外還有各種各樣的體育訓練,以及保障‘體育2小時’所做的各項工作?!眳菦軐嵭】蒲惺抑魅瓮醯て继寡缘?,體育教師的壓力隨著對體育的重視而增加,但學校正通過各種方式為體育教師減負,包括采取如“時間膠囊”、獲獎獎勵、加班津貼等激勵措施。
王丹萍口中的“時間膠囊”又名教師彈性工作制,是2021年“雙減”政策推出后,學校為鼓勵教師參與到不同時段的課后服務中而推出的舉措,該項舉措在當下顯現出了更強的適應性和有效性。
據介紹,超出自身工作時段看顧學生鍛煉的體育教師們,可以將時間儲存起來,兌換相應的調休時間,且不計入日??记??!?strong>在沒有課的情況下,教師們可以申請彈性上下班,這樣也能讓教師們始終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陪伴孩子們成長與進步”。
如今,校園處處充滿著鼓勵學生運動的氛圍。教學樓內新增了體育游戲屏,學生們走 出教室即可參與運動游戲;操場上安裝了智慧大屏,能夠實時統計學生跳繩的個數;器械室也添置了飛盤、自行車等運動器具;孩子們踴躍參與到羽毛球、籃球、足球、乒乓球等項目比賽中……
“愛運動的孩子,總是洋溢著陽光自信。”校長薛瓊談道,在運動中,孩子們的專注力得到顯著提升,熟練掌握游戲規則,記憶力與注意力也隨之提升,同時還培養了團體意識。 “一個思維敏捷、協調能力強的孩子,他的頭腦也會更加靈活”,這便是運動的神奇魅力——它不僅塑造了孩子們強健的體魄,更在潛移默化中滋養了他們的智慧與品格。
“體育2小時”不僅是一個時間保障問題,更是一個需要科學設計、合理分配和多方協同的系統工程。吳涇實驗小學四年來持續發力,不斷加大在體育教學與活動方面的投入,校園體育文化也愈發濃厚,其經驗更是吸引了央視新聞等媒體的關注,成為學校體育改革中的亮眼范例。
【記者手記】
前不久,校長開心地和我分享了央視新聞對他們學校的報道,“你還記得嗎?這篇四年前你采訪的關于,央視看到后,來我們學校采訪了。”我也很驚喜,“沒想到時隔四年,這個舉措、這篇文章再次被看到了,也多虧你們一直堅持在做。”
“堅持是體育最寶貴的品質,我們只是把這份堅持帶到了教育教學工作中。”正如校長所言,在寫現在這篇報道時,有太多熟悉之處了,減重的小胖墩、 、 量身定制的體育作業,還有與日俱增的運動器械和項目……四年間,我多次踏入吳涇實小,見證一所學校的堅持與成長,看著他們從點滴積累到全面綻放,在教育星空中閃閃發光。
記者:宿銘珊
初審:林心怡
復審:戎長春
終審:徐雷冰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