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95”后的福建小伙,名叫黃凱。
“農村”、“清華”、“考研”、“醫轉法”是他身上的標簽。
看到這里,如果你覺得這是生來的一位天之驕子,那就錯了。他的經歷,放在很多人的身上,都足以令人崩潰。
他1歲時被父母拋棄,轉由年邁的爺爺奶奶所撫養,他生長在貧苦的農村,幼時的生活從來沒有給他任何選擇的機會。
父母各自成了家,將其視為一個累贅,紛紛避之不及;爺爺奶奶目不識丁,不知道該如何教導他;親戚朋友們也無人敢接過這個燙手山芋。
在成長的過程中,充斥著太多的無奈與心酸,可以說,他具備了一個底層少年所有的犯罪條件!
可即使面對如此困苦的生活,黃凱也沒有走上歧途,而是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5次備考,終于跨專業考上了清華大學的研究生,追尋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尤為難得的是,提起過去的種種,他的心中沒有絲毫怨言!
那么,這個年輕小伙到底經歷了什么呢?他又是如何在逆境中,向陽而生的呢?本期最人物紀就帶您詳細了解一下黃凱的過往!
1歲被父母拋棄
時間推回到1995年3月28日這天,在福建省福州市,一對夫婦迎來了他們愛情的結晶,那是一個可愛的小男孩。
他們家中的兩個老人,也是早早地守在醫院,等著抱孫子。
一家人其樂融融,并開心的為孩子起名為“黃凱”。
然而,這樣幸福的生活,并沒有持續多久。
1996年,在黃凱1歲的這一年,他的父母感情破裂,兩個人誰也不想撫養他。
黃凱的父母在辦理完離婚手續后,就都不負責任的離開了家,將黃凱丟給爺爺奶奶看管。
黃凱的爺爺奶奶,當時都已年過60,照顧好自己都十分勉強,更不必說再添一個嬰孩了。但是,老人到底是心疼自己的親孫子,還是愛憐地將黃凱抱回了家。
布滿褶皺的手,顫顫巍巍地給孩子喂奶粉,換洗衣服,逗孩子玩......
就這樣,在兩個老人的悉心地呵護下,黃凱到了上學的年紀。他們沒有想著讓孩子留在家,早早地當一個勞動力,而是將黃凱送去了離村子最近的一所小學。
黃凱小時候所生活的地方,屬于大村子里邊的一個小村,人很少,他也沒有很多的玩伴。除了上學的時候,他基本都和爺爺奶奶待在一起。
這樣的環境,養成了他獨立的性格,但也意味著一切都要靠他自己。
爺爺奶奶不識字,學校的伙伴又離得比較遠,家里也沒有多余的錢供他去補習班,所以學習上的問題,以及一些生活上的事情,全靠黃凱自覺。
好在他一直都是比較聽話的孩子,性格沉穩,幾乎沒有讓老師和家長操心過。
大學從醫
小學畢業那年,黃凱迎來了一段時間比較長的暑假。他那多年未見的父親,破天荒回到了家,還和他說了很多好話,這讓黃凱感覺到了久違的父愛。
父親提出讓黃凱到他家里去玩,等暑假結束了就送他回爺爺奶奶這兒。
黃凱想都沒想就答應了。結果等去了父親的家,才知道父親已經娶了新的妻子,并且剛剛有了一個兒子,這次喊黃凱過來,就是讓他幫忙照顧弟弟的。
懂事的黃凱,并沒有什么不高興,他牢牢的圈住了父親話語里的“重點”,弟弟!那他就是哥哥了,父親果然沒有忘了他!
他就這樣沒日沒夜地陪著后媽,照顧了弟弟一個暑假。
假期快結束的時候,黃凱父親的同事和朋友來家里吃飯,慶祝他的父親喜得貴子。看到黃凱,大家都很好奇,問道:“這么懂事的孩子是誰啊?”
“害,我們老家村里的一個小孩,幫我看幾天兒子。”
父親這句話,讓黃凱的心情跌落了谷底。
回到爺爺奶奶身邊之后,他在許多個夜晚,輾轉難眠,對這句話無法釋懷。不過,一個新的“希望”又到來了。
黃凱的母親,給他寫了一封信。
信中表示,等黃凱20歲的時候,母親愿意和他見一面。
從此,快點長大,長到20歲,就成了黃凱新的愿望。
他聽話懂事,努力學習,想要長大了給母親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
時間一天又一天的流逝,黃凱在高考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但由于信息的匱乏和資源獲取的局限性,黃凱對于未來十分迷茫,他不知道應該報考什么專業。
最終,在親戚的建議下,黃凱選擇了好就業的醫學方向,被福建醫科大學錄取。
黃凱考上大學的那一年,他的爺爺80歲了,爺爺和奶奶一起,笑得見牙不見眼,一個勁地夸他們孫子有出息。
時間的齒輪繼續轉動,黃凱也終于迎來了自己20歲的生日,可他沒有等來母親的赴約。
抱怨和委屈都沒有用,生活還得繼續前行,黃凱在大學里,依舊打著十二分的精神在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他也發現了,自己其實并不喜歡這個專業。
但是,想著爺爺奶奶年紀大了,只要自己能畢業,就可以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去孝順他們。
靠著這份信念,黃凱讀完了他的本科,畢業后在醫院實習了兩年。
5次考研圓夢清華
在實習的時候,黃凱也跟著自己本科的同學們一起,嘗試著考研,但對于一個不喜歡的專業, 其實是很難沉下心去搞科研的。
黃凱第一次考研就這么失敗了。
他只能繼續在醫院里實習,但對于未來,他仍舊感到無限迷茫。從小看著他長大的爺爺奶奶,發現了他的心事。
爺爺奶奶沒有過多地去問,而是說道:“大膽去追尋你的夢想,努力去實現他,我們永遠支持你!”
“我們希望你可以活的自由,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在爺爺奶奶的鼓勵下,黃凱決定脫離醫院,但是他能想到的途徑,還是考研,這樣他畢業后就可以當一個醫學專業的教師。
不出意外的話,又要出意外了,黃凱的第二次考研依舊以失敗告終,因為他根本學不懂那厚厚的醫書。
但這次,黃凱有一個意外的收獲,和他一起備考的研友,是跨專業考研的,并且這位研友還報考的是清華大學,而研友的本科,也很一般。
這給了黃凱深深的震撼,考了兩次研的他,才知道考研可以跨專業。
他當然有自己喜歡的專業呀,自己很喜歡法學。
這個想法冒出之后,朋友都樂了:“你真行,沾上兩個逆天專業,一個比一個難!”
當時的黃凱并不知道朋友的話的是什么意思,他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無法自拔。隨后就開始著手考慮如何考法學的研究生,他的目標,也是清華大學。
當然,生活不僅僅只有考研,還要考慮眼下的溫飽。之后,黃凱一邊工作一邊考研,在沒有成功上岸之前,他還得繼續這個他不喜歡的工作,這也是他考研的一個動力。
跨專業考研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為了這次考研,黃凱足足準備了兩年半。但很遺憾,這次考試,他仍舊沒有通過。
“沒關系,考醫學專業都考了兩年,跨專業再來一年又何妨?”抱著這種想法,黃凱又開始了他的第四次考研,這次他改變了戰略。
一開始黃凱仍舊是邊工作邊考研,到后邊沖刺的時候,他干脆直接辭掉工作,在自習室專心備考。
初試分數出來的時候,黃凱考了一個很不錯的成績,按以往的分數線,他應該可以進面試了。
正當他著手準備復試的時候,清華院線劃出來了。
就差那么一點點,黃凱再一次與夢想失之交臂。
他總結了自己失敗的原因,并決心重頭來過。這次,他不再邊工作邊考,而是一頭扎進了一個考研自習室,全職備考。
又是一年數不清的崩潰,無數次迷茫的淚水。
第五次考研,黃凱以優異的成績,成功上岸清華大學法學院。這一年,他28歲,他的爺爺也90歲了。
“孩子考上清華了!”爺爺奶奶止不住臉上的喜悅,在村里到處夸自己的孩子。
黃凱憑借自己的努力,走進了中國的最高學府,在這里,他擁有了更廣闊的平臺和資源,未來也有了更多的可能。
他也有了媽媽的微信聯系方式,但是得到的只是一句:“別來打擾我的生活。”黃凱也只能尊重母親的選擇。
從此,黃凱對于父母再沒有了任何期待,他表示,父母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只是,自始至終,他都不知道媽媽到底長什么樣子。
2023年,黃凱在參加一檔律政職場觀察類真人秀節目的時候,用很平靜的話語,道出了自己過往的經歷,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
一個有著這樣心酸過往的農村孩子,憑借頑強的毅力和對生活的熱愛,走到了今天,當真算是一個奇跡。
而更讓人心疼的是,他的懂事和善良,對過去的種種,黃凱沒有心懷怨恨,只會記得困苦生活里溫暖的存在——他慈愛的爺爺奶奶。
屏幕前的你,對于黃凱的故事又有怎樣的看法呢?歡迎來評論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