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世事如棋,風水輪流轉。今朝你笑我太瘋癲,來日我讓你高攀不起。
今年上海國際車展,便上演了一場這樣精彩的大戲。
這屆車展,誰火了?不是奔馳寶馬,也不是豐田大眾,而是咱們一眾中國品牌,浩浩蕩蕩、熱熱鬧鬧,像過年一樣,把展館塞得滿滿當當。
長城、比亞迪、吉利、蔚來、小鵬、理想、極氪、騰勢、阿維塔……一個個排著隊上場。
原本霸氣外露的外國品牌呢?這回紛紛低調成了“圍觀群眾”,伸長了脖子,瞇著眼睛,認真圍觀著咱們的新能源汽車,嘴里還不時冒出一句:“Wow……amazing!”
要知道,曾經他們才是展會的C位,咱們擠在角落抬頭仰望。
有個細節特別好笑:外國車企的高管們一個個提著小本子,探頭探腦、咔咔拍照,跟學生抄筆記似的。
吉利的銀河,直接把智能座艙玩成了飛機駕駛艙,非常酷;小鵬的新一代輔助駕駛,已經在城市路況開得飛起;比亞迪拿出了云輦系統,懸掛系統智能調節,過個減速帶都像漂在云上。
有人開玩笑說,外國友人們這次來車展,怕不是來取經的吧?
說句實話,看到這種場面,真是忍不住心里一熱。這哪是簡單的“汽車展覽”,這分明是咱們科技實力的集中巡演!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一次,輪到我們做主角了!
外國媒體報道說,這次上海車展,明顯能感到“中外汽車力量的此消彼長”。其實不止他們看到了,我們自己也感受到了。
回想起上世紀90年代,咱們的汽車產業是什么水平?
大街上能見到的國產車,屈指可數,質量參差不齊,外形也是“傻大黑粗”。那會兒要是能開上個合資車,簡直是走路都能帶風。“合資車”這三個字,比名牌包包還顯氣派。
當年,中國汽車市場是塊香餑餑,外國車企一窩蜂地涌進來。合資品牌一張嘴,就是“先進技術、世界標準”;而我們,連個像樣的發動機都造不出來,只能仰人鼻息。
那時候的我們,就像是剛學步的孩子,磕磕碰碰地模仿,跌跌撞撞地追趕。
可是中國人,最不怕的,就是慢慢來。咬著牙,熬著勁,硬是把造車這門活,從頭到尾啃了下來。
電動車?來吧!智能座艙?學!自動駕駛?卷!
現在呢?
自己造的車,既有顏值又有科技感,智能配置吊打一眾外國品牌,價格還厚道得讓人感動。
不是我們太驕傲,實在是走到今天,走得太不容易。
從學習到追趕,從追趕到并駕齊驅,如今,很多領域,咱們已經開始反超。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和智能化方向,早已經不是“跟著別人跑”,而是“自己帶頭跑”。
這是屬于中國的黃金年代!
說到這里,可能有人要問了:
“只是造車厲害,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
當然不是!
看看華為,看看星艦,看看天宮空間站,看看C919大飛機……放眼各行各業,中國制造正在一點點,從“跟跑者”變成“領跑者”。
從科技,到基建;從新能源,到高端制造;從5G到AI。
每一個領域,都在悄悄發力,厚積薄發。正如那句老話說的: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
一場上海車展,只是一個小小的窗口,透過它,我們看見了中國速度,也看見了中國力量。
誰能想到,曾經那個“汽車沙漠”的中國,如今成了世界汽車的新綠洲?今天我們可以在車展上挺起胸膛,明天我們也能在世界舞臺上更加自信。
就像那句聽上去很土卻很有勁兒的話:“世界那么大,咱們中國人,要去闖一闖!”
未來屬于誰?屬于每一個還在努力奔跑、堅持夢想的我們。
別著急,慢慢來。中國的路,還很長,很亮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