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最近朋友圈突然安靜了?那些整天曬購房合同、轉發樓盤廣告的朋友,好像突然消失了。
就在上周,某二線城市新盤開盤只賣出三成,當地有房東二手房掛牌一年降價40萬仍無人問津。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4月70城房價環比下跌城市已達53個。
馬云7年前那句"未來房價如蔥"的預言,王石三年前斷言"年輕人根本不用急著買房",正在變成我們看得見的現實。
但更值得警惕的是,有兩類人正在這場變局中越陷越深......
第一類人:把房子當投資工具的人
溫州炒房團消失了,現在房子不是資產,是燙手山芋。有的人手里握著5套三四線城市的房子,月供4萬多,租金收入卻不到1萬。
這種困境并非個例,全國法拍房數量從2019年的50萬套激增到2024年的200萬套。
十年前閉眼買房都能賺錢的時代早已終結,某頭部中介內部數據顯示,2024年投資性購房占比從巔峰期的38%暴跌至7%。
那些還想著買套房等升值的人,就像守著BB機升值一樣,遙遙無期。
更致命的是房產稅試點擴大,一位炒房客算過一筆賬,他名下的3套房產如果按1.2%稅率征收,每年要多交18萬。
這就像給投機者戴上了緊箍咒,多套房的持有成本正吞噬著最后的利潤空間。
第二類人:被焦慮裹挾的剛需族
90后北漂小林的經歷刺痛無數人,月薪2萬咬牙買下燕郊房子,現在月供1.3萬,房子市值卻縮水40%。
以為買了房就能安定,現在反而被房貸捆住了手腳。這種恐慌性購房,本質是被開發商和中介制造的焦慮綁架。
開發商慣用的現在不買永遠買不起話術正在失效,國家住建部數據顯示,2025年全國保障性住房供給將覆蓋30%的新市民。
王石說得更直白:00后的父母、岳父母至少各有1套房,根本不需要為住處發愁。
65%的購房者首付需要父母支援,這其中又有32%動用了老人的養老錢。當房子不再是必需品而是奢侈品時,這種透支未來的行為無異于賭博。
買房一定要看懂國家定調的三個信號
房住不炒不是口號是利劍,深圳最近叫停眾籌買房,南京嚴查經營貸流入樓市。這些動作都在重申:房子要回歸居住本質。
市場正在自我凈化,某TOP10房企高管私下透露,現在開發商更愿意建90平以下小戶型,投資客消失了,真實居住需求變得清晰。
租房市場迎來春天,住建部推出的五年免押金、租金年漲幅不超5%等新規,讓租房真正成為可選項。
正如馬云所說:租房不是失敗,是智慧。
站在2025年的十字路口回望,那些2016年搶購燕郊房的人,那些2020年高價接盤學區房的人,都在用親身經歷驗證著商業大佬們的預言。
房子終究是容器,生活才是內容。當國家用政策打破房產神話,當市場用規律戳破價格泡沫,聰明人早已看懂:與其被房子綁架人生,不如把精力放在自我成長上。
就像王石在自傳里寫的:我三次換房都是先賣后買,從不被房子牽制腳步。
這或許能給當下焦慮的我們最樸實的啟示:真正的安全感,從來不在鋼筋混凝土里,而在持續增值的自己身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