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經濟形勢不利,無法完成自身戰略任務,20年代初紅海軍發展窘境
1922年4月在莫斯科舉行了全俄水兵會議討論海軍的命運。會議得出結論,國內經濟現狀和生產能力限制了恢復海軍的可能性。由于這些限制,只能恢復和續建革命前留下的部分艦艇。當時海軍任務是動員海軍的水面艦艇、潛艇、航空兵和岸防力量等各種兵力與陸軍部隊協同作戰,保衛近海區域。
列寧在權衡了國內外局勢后得出結論,擁有一支水面艦艇眾多的龐大海軍對于蘇維埃國家來說,是“過分的奢侈。。。出于經濟和政治上的考慮,我們還不可能保持一支規模可觀的海軍”。因此,他建議將1922年制定的修理和建造軍艦計劃削減了1/3,并就此補充道,“海軍專家們由于醉心自己的事業,自然會抬高各種數目,但是當我們已撥出大量費用用于空軍的情況下,對海軍的開支就應該四倍、十倍的謹慎。。。”。
1920年5月5日列寧對開往波蘭前線的紅軍部隊發表講話
1923年8月28日,鑒于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成立,成立了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以取代原先的共和國革命軍事委員會。1923年11月12日,海軍人民委員部撤銷,與陸軍人民委員部一起組建了蘇聯陸海軍人民委員部。
1924年4月12日,紅海軍司令潘采爾然斯基向海軍監察局提交了關于“海軍戰略計劃和海軍建設急需解決問題的報告”。之后,時任海軍監察局局長的謝爾蓋-古謝夫在報告中指出:“到目前為止,我們海軍戰略觀點還受到沙皇國家給我們留下的遺產(現有的戰艦)的限制-這份遺產盡管對我們無比珍貴,但明顯是不夠的。而艦隊的傳統也是沙皇的海軍專家留給我們的。這些觀點有著強烈的‘路標’轉換派的烙印-試圖將黑海和波羅的海變為俄羅斯的內海。由于我們極端缺少資金去創建和保持一支龐大的海軍,這樣的海洋政策就自然在蘇維埃通行無阻”。
潘采爾斯基
同時,他也對海軍現狀嚴重擔憂,“到1929年服役期滿,我們不會再有1艘潛艇;到1931年-沒有1艘驅逐艦;到1932年-沒有1艘戰列艦。黑海上4艘最新(1921-1923年)裝備的潛艇在1934-1938年將服役期滿。所有這些期限一過,盡管這些艦船還可以航行,但是由于不可克服的技術原因,它們將失去戰斗質量,在一段時期內只能完成次要的和輔助的任務(主要是和平性質的,例如做為教練艦船)。”
1923年7月在喀瑯施塔得的潛艇
1924年6月5日,蘇聯軍事革命委員會開始制定發展海軍的計劃,1925年3月31日時任紅海軍司令的佐夫和紅海軍參謀長布利諾夫向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伏龍芝正式提交了《加快發展工農紅海軍的五年計劃方案》。方案認為,由于實力有限,海軍建設重點應該放在波羅的海,這是一個內海,不僅是保衛蘇聯邊界的需要,而且隨著紅軍的進一步發展,其目的是使波蘭這個最可能的敵人崩潰,為占領敵人的有重要意義的港口和為支持波羅的海國家的無產階級革命提供保障。
這份規劃基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經驗。規劃認為為了強有力的保護蘇維埃波羅的海和黑海海上利益,波羅的海艦隊應該擁有6艘戰列艦(4艘新建)、2艘航空母艦、8艘巡洋艦、28艘驅逐艦、17艘潛艇、4艘淺水重炮艦、3艘布雷艦、36艘魚雷艇和36艘巡邏艇;黑海艦隊應該擁有4艘戰列艦(2艘新建)、1艘航空母艦、4艘巡洋艦、12艘驅逐艦、17艘潛艇、2艘布雷艦、24艘魚雷艇和36艘巡邏艇;遠東海軍暫時還無法建立,阿穆爾河區艦隊應該有8艘淺水重炮艦、6艘裝甲艇和2艘布雷艦;里海區艦隊認為目前實力已經足夠,裝備2艘驅逐艦和2艘炮艦。上述的數據是規劃中的最佳方案。同時,還有一個最低方案,即到1931年紅海軍應該擁有4艘戰列艦、1艘航空母艦、4艘巡洋艦、40艘潛艇以及中小水面艦艇122艘。規劃被伏龍芝否決,他認為“我們的海軍政策不是遠洋海軍,所以我們只會建造小型艦船組成的防御性海軍”。
佐夫,1924年12月9日-1926年8月23日任海軍司令
6月4日,海軍副司令布熱津斯基向勞動和國防委員會提交了一份新計劃,具體為波羅的海艦隊建造10艘新型4000噸驅逐艦、10艘1300噸潛艇、2艘布雷潛艇、4艘小型淺水重炮艦、36艘魚雷艇、18艘巡邏艇和14艘掃雷艦;黑海艦隊建造11艘1300噸潛艇、2艘布雷潛艇、24艘魚雷艇、18艘巡邏艇和14艘掃雷艦。此外,他希望完成戰列巡洋艦“伊茲梅爾”號、戰列艦“伏龍芝”號(原“甘古特”級“波爾塔瓦”號)改裝為航空母艦以及巡洋艦“海軍上將布塔科夫”號和“海軍上將拉扎列夫”號改裝為布雷巡洋艦的建造。人民委員會主席李可夫與陸海軍人民委員伏龍芝原則上接受了強大海軍重要的政治與軍事作用,所以支持海軍的增強計劃。7月6日,李可夫批準了重建1艘航空母艦、完成2艘巡洋艦、修建和現代化2艘戰列艦。
1924年11月17日,伏龍芝在陸海軍政工領導干部會議上做了《軍事建設的總結和展望-關于1924年整編問題》的發言,發言中指出:“由于我們的經費不足,因而有些同志就主張最好集中全部集中來建設陸軍,這種觀點是極端錯誤的。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認為建設海軍是不可能的。。。革命軍事委員會堅決地、毫不動搖地堅持這樣的觀點:我國極端需要海軍、我們必須繼續發展海軍。。。現在,我們面臨著一個根本的問題,就是海軍建設的規劃問題。現有的艦隊已經陳舊,用不了幾年,大部分艦艇將不能再使用了。因此,我們完全有必要立即著手建造新的艦艇。。。海軍建設規模將取決于預算經費的金額,但其規模絕不會超過海軍現有編制范圍。我們并無實行侵略性的海上政策的意圖,因此,即使我們預算達到最充裕的情況下,充其量也只限于建造一些防御性的小艦艇而已”。
1924年在通信船Ворофский沃羅夫斯基號上的課程
當年年底,他在《軍隊建設的成果和前景》一文中指出,“無論海軍近期發展的情況如何,革命軍事委員會堅決地、堅定不移地認為我們需要海軍,而且還要進一步發展它。我最近剛剛熟悉了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的情況,并且得出了一個明確的結論,與去年相比,艦隊在內部加強的情況是好的,我們向前邁了一大步。必須說明我們在作戰能力、指揮人員方面取得很多成就,需要繼續發展和取得這些成就”。
1925年4月15日伏龍芝對梯弗里斯衛戍區(1936年改名第比利斯)大會上講話提及,“在海軍建設方面,我們的任務是十分艱巨的。海軍是一支很費錢的武裝力量。要想建造1艘現代化的大型軍艦,要花費上億盧布。當然,不能指望國家的預算。從作戰觀點看,我的意見是:無論黑海還是波羅的海都需要艦隊;之所以需要是因為有了艦隊就可以加強我們陸軍的地位。正因為如此,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認為,哪怕目前物質狀況再困難,也要加強海軍。。。我們切合實際的計劃是,首先將舊沙皇海軍遺留下來的艦艇加以修繕,它們目前仍有戰斗力,但這要求花費不少資金。。。其次,隨著現有作戰艦艇的不斷老化,必須考慮用新艦只取而代之。目前,隨著我國工業狀況的好轉,隨著我們造船工廠條件的改善,這方面的技術潛力將得到開拓。可見,我們有力量來擔負起建成一支能夠成為陸軍支撐力量的、不大的、但卻是有戰斗力的海軍的任務。在海軍人員培養上做了很多工作,目前我們整個海軍已經成為能給陸軍重大支援的一個作戰因素了”。
1925年停泊在喀瑯施塔得的蘇聯海軍甘古特號(同年6月27日改名十月革命號)和馬拉號戰列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