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到現在,特朗普還不明白這個道理?人與人之間的有效交往,必須建立在互信尊重的基礎之上,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更是如此。
當地時間4月2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空軍一號”專機上對記者表示,除非中國做出實質性讓步,否則不會取消對華加征的關稅。
事實上,特朗普團隊在全球發起的關稅戰,本就沒有道理可言!因為美國完全是為了一己之私。特朗普說美國對華貿易出現逆差,可美國為什么會出現逆差呢?美國政府心里其實比誰都清楚。
美國長期依賴“消費驅動+美元特權”模式,通過大量進口滿足內需,而制造業空心化導致進口依賴加劇。2024年美國消費品進口額遠超出口額,逆差創歷史新高,反映出其儲蓄率低、消費主義至上的經濟結構問題。
美國長期在服務貿易領域保持巨額順差,2024年對華服務貿易順差達2933億美元,主要集中于知識產權、金融、法律咨詢等高附加值領域。例如,華爾街金融機構在華營收損失超200億美元,直接影響美國服務業利益。
美國的科技企業(如蘋果、微軟)通過專利授權和軟件服務獲取超額利潤,而中國對美服務貿易逆差長期存在,但特朗普政府僅聚焦商品貿易,忽視服務貿易的平衡作用。
也就是說,美國企業為追求利潤最大化,主動將中低端制造環節轉移至中國。蘋果、特斯拉等在華生產返銷美國,統計上計入中國出口。這種"美國設計-中國制造-全球銷售"的模式,本質是美國資本在全球配置資源的產物。
直白點說,美國本就是全球化產業鏈上,最為受益的國家。但如今特朗普團隊為了解決美國政府的債務問題,悍然在全球發起關稅戰,強行打亂了全球產業鏈,這也使得美國遭到了反噬。
具體而言,首先是制造業根本無法回流美國。特朗普聲稱“減少逆差”“振興制造業”,但美國制造業回流面臨勞動力成本高(工人時薪為中國8倍)、工會制度僵化、供應鏈配套缺失等結構性障礙。例如,臺積電在美建廠因技術工人短缺和材料供應不足多次延期,成本飆升。
特朗普團隊的關稅戰,本質是一場以“美國優先”為名的全球利益再分配實驗。其通過夸大貿易逆差、忽視服務貿易優勢、操縱統計數據,將國內矛盾轉嫁至他國,卻未能解決美國經濟的深層矛盾。
關于中美關稅戰問題,中國商務部與外交部已多次明確表態,強調中方立場始終如一,即“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但任何談判或協商必須以平等、尊重、互惠為前提。
正如外交部所言:“解鈴還須系鈴人”,中方的“剛柔并濟”既捍衛了核心利益,也為多極貿易秩序重構提供了東方方案。當美國沉迷于關稅數字游戲時,中國正通過制度性開放與技術創新,書寫21世紀大國博弈的新范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