瑙魯,這個太平洋上的小島國,2024年1月15日又搞了個大新聞——第三次在兩岸關系上變臉,跟臺灣斷交,轉頭和中國恢復外交關系。這一下,臺灣的正式邦交國直接縮水到12個。
瑙魯這地方雖小,國土才21平方公里,人口也就1萬出頭,但它在國際舞臺上還真不算透明,聯合國大會投票時那一票可不分國家大小。
現在瑙魯走了,臺灣的外交圈子更小了點,這剩下的12個邦交國,按國土面積從大到小排,巴拉圭和梵蒂岡正好一頭一尾。
巴拉圭:南美老大哥,面積40多萬平方公里
巴拉圭是臺灣這12個邦交國里國土面積最大的,足足40.68萬平方公里,人口745萬,擱南美洲是個內陸國家。跟臺灣的關系從1957年就有了,算是老朋友了。
巴拉圭的經濟主要靠農業,大豆和牛肉出口撐起半邊天,年年往外賣這些東西賺外匯。不過這國家在國際上挺低調,沒啥大動靜,但在臺灣的外交版圖里,它的分量可不輕。
2024年12月,巴拉圭還因為中國外交官徐偉干預內政,直接把人驅逐了。這事兒挺明顯,中國一直在試著拉攏巴拉圭,畢竟誰不想多拉個盟友呢?
但巴拉圭外交部長魯本·達里奧·拉米雷斯·萊斯卡諾說了,他們不會為了經濟利益放棄跟臺灣的關系。臺灣這些年也沒少幫巴拉圭,搞漁業養殖、修基礎設施啥的,雙方的關系還算穩固。尤其在南美洲,巴拉圭這種支持對臺灣來說挺關鍵。
不過,經濟誘惑擺在那兒,巴拉圭能不能一直扛住壓力,還得看以后咋發展。至少現在,它還是臺灣的頭號大伙伴。
危地馬拉:中美洲支柱,10萬多平方公里
危地馬拉排第二,國土面積10.89萬平方公里,人口1860萬,是北美洲國家,跟臺灣的外交關系從1960年開始。
經濟上,咖啡種植和旅游業是主力軍,尤其是咖啡,全球都有名。這地方自然災害不少,火山噴發啥的常有,日子過得不太安穩。
臺灣跟危地馬拉的關系一直不錯,尤其在國際組織里,危地馬拉老幫臺灣說話。2024年,臺灣還給危地馬拉提供了火山災后重建的援助,修房子、搞基建啥的,算是雪中送炭。
這幾年,臺灣的援助讓危地馬拉在經濟上稍微喘了口氣,雙方的合作也更深了點。中國當然也盯著這塊地兒,但目前危地馬拉還沒動搖。
海地:加勒比窮兄弟,2.78萬平方公里
海地,國土面積2.78萬平方公里,人口1191萬,跟多米尼加共用一個島。跟臺灣的關系從1956年就有了,算是老資格。
海地這地方經濟很落后,基礎設施爛得不行,地震、颶風啥的沒少折騰,再加上幫派暴力,日子過得挺艱難。經濟上基本靠外援撐著,美國影響也挺大。
臺灣對海地的幫助主要在人道主義方面,災后重建、醫療支援啥的沒少干。2024年,臺灣還給海地送了點設備,幫著對付幫派暴力,順便修了修地震砸壞的學校。海地雖然窮,但對臺灣來說,它那一票還是有點用的,尤其在聯合國這種場合。
伯利茲:小而美的北美盟友,2.3萬平方公里
伯利茲,國土面積2.3萬平方公里,人口43萬,也是北美洲國家,跟臺灣1989年建交。經濟靠農業和旅游業,漁業也占一小塊。伯利茲這地方挺安靜,靠著加勒比海,風景不錯,吸引點游客。
臺灣跟伯利茲的合作挺務實,幫著搞可持續漁業、保護海洋生物啥的。2024年,臺灣還資助了個珊瑚礁保護項目,旅游業因此沾了點光。伯利茲雖然小,但跟臺灣的關系還算穩定,中國想插一腳也沒那么容易。
斯威士蘭(埃斯瓦蒂尼):非洲獨苗,1.74萬平方公里
斯威士蘭,或者叫埃斯瓦蒂尼,國土面積1.74萬平方公里,人口115萬,是非洲國家,跟臺灣1968年建交。現在它是臺灣在非洲唯一的邦交國,地位有點特殊。經濟上靠農業和礦產,日子過得一般。
臺灣對斯威士蘭的援助集中在醫療和教育上,2024年還送了點醫療設備過去,順便培訓了醫生,醫院條件好了不少。
中國對非洲的影響力不小,斯威士蘭也頂著壓力,但目前還沒翻臉,可能是因為它那君主制政府跟臺灣關系還行。
圣盧西亞:加勒比旅游小島,616平方公里
圣盧西亞,國土面積616平方公里,人口18.4萬,是加勒比海島國,2007年跟臺灣建交。旅游業是命根子,香蕉種植也占一小塊。這地方風景美,游客不少,經濟還湊合。
臺灣幫圣盧西亞修過基礎設施、搞過教育,2024年還翻新了一所小學,挺接地氣。中國在加勒比海也有動作,但圣盧西亞暫時沒動搖,跟臺灣的關系還算過得去。
帕勞:太平洋小伙伴,459平方公里
帕勞,國土面積459平方公里,人口1.8萬,大洋洲島國,1999年跟臺灣建交。靠旅游和漁業吃飯,風景好得不行,潛水圣地那種級別。
臺灣對帕勞的援助挺多,環保、災害救援啥的都干。2024年,臺灣幫著修了臺風砸壞的防波堤,挺實在。中國在太平洋影響力大了不少,帕勞也得在臺灣和美國、中國之間找平衡,但目前還是偏臺灣這邊。
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香蕉之國,389平方公里
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國土面積389平方公里,人口11萬,加勒比海島國,1981年跟臺灣建交。經濟靠香蕉種植和旅游業,日子過得還可以。
臺灣的援助主要是農業技術,2024年幫著提高了香蕉產量,挺實用。這地方跟臺灣的關系沒啥大波瀾,中國想拉攏還得再加把勁。
圣基茨和尼維斯:雙島小國,272平方公里
圣基茨和尼維斯,國土面積272平方公里,人口5.8萬,北美洲雙島國,1983年跟臺灣建交。旅游業慢慢超過農業,成了主心骨。
臺灣幫著升級旅游設施,2024年還建了個游客中心,挺受歡迎。加勒比海這幾個小國都差不多,臺灣的援助雖然不大,但挺管用,關系暫時穩著。
馬紹爾群島:環礁之國,181平方公里
馬紹爾群島,國土面積181平方公里,人口5.43萬,大洋洲島國,1998年跟臺灣合作。漁業是主要收入,海平面上升對他們威脅不小。
臺灣幫著應對氣候變化,2024年資助了沿海防護工程,挺關鍵。中國在太平洋的援助力度加大,馬紹爾群島也得掂量掂量,但目前還沒變心。
圖瓦盧:最小島國之一,26平方公里
圖瓦盧,國土面積26平方公里,人口1.1萬,大洋洲小島國,1979年跟臺灣建交。經濟靠漁業和外援,日子緊巴巴。
臺灣的援助主要是基建和教育,2024年建了個中學的計算機教室,挺實在。圖瓦盧這種小國,選邊站壓力不小,但暫時還跟著臺灣走。
梵蒂岡:袖珍象征,0.44平方公里
梵蒂岡,國土面積0.44平方公里,人口618人,歐洲最小的國家,1942年跟臺灣建交。這地方特殊,宗教地位高,國際影響力不小。
梵蒂岡跟臺灣的關系更多是象征性的,但在國際會議上幫臺灣說話還是有點分量。2024年,它繼續支持臺灣的人道主義貢獻。中國跟梵蒂岡關系復雜,但目前還沒影響到這邊。
瑙魯這國家雖然小,但反復折騰的本事不小。1980年跟臺灣建交,2002年斷交跟中國好,2005年又回頭找臺灣,2024年再翻臉。這第三次反復,直接讓臺灣邦交國從13個變成12個。
瑙魯經濟靠磷酸鹽、捕魚許可和水果貿易,年產值1.5億美元,人均1.2萬美元,但外援和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中國這次承諾給瑙魯建醫院、搞基建,短期內有點甜頭,但項目進展慢吞吞,瑙魯自己也得掂量掂量。
對臺灣來說,瑙魯跑了不光是少了個盟友,心理上也挺受打擊。2024年1月16日,臺灣外交部開記者會,語氣挺沉重,說是要鞏固現有關系。中國那邊自然歡迎瑙魯,還放話要給支持。國際上反應不一,澳大利亞警告瑙魯別當棋子,美國低調盯著。
2024年1月13日臺灣新總統賴清德剛上臺,北京態度強硬,10月14日還搞了大規模軍演,壓力不小。臺灣的外交策略也得變,從拼數量轉向拼質量,跟現有12個盟友加深合作,還跟日本、澳大利亞這些非正式伙伴搞經濟文化交流,爭取站穩腳跟。
這12個邦交國,面積從40多萬平方公里到0.44平方公里,跨度巨大,情況也千差萬別。巴拉圭是南美大塊頭,經濟還行,但中國拉攏的壓力不小。
危地馬拉、海地在中美洲,靠臺灣援助撐著,但自然災害和貧困是大問題。伯利茲、圣盧西亞這些小國,靠旅游和農業,日子湊合,臺灣的幫助挺實用。
斯威士蘭在非洲獨一份,扛著中國的壓力還算穩。帕勞、馬紹爾群島、圖瓦盧這些太平洋小島,氣候變化威脅大,臺灣和中國的拉鋸戰在這兒最明顯。
圣文森特、圣基茨這些加勒比國家,小而美,臺灣的援助對它們經濟有實打實的好處。梵蒂岡則是象征性存在,地位特殊。
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經濟援助、基建項目對這些小國誘惑不小。2024年巴拉圭驅逐中國外交官的事兒就挺說明問題。
臺灣現在處境不輕松,中國壓力在那兒擺著,外交空間被擠得挺厲害。但從這12個國家的現狀看,臺灣還在努力穩住局面,用實打實的合作爭取人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