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日本大阪市立美術(shù)館為慶賀其重新開館而精心策劃的“國寶展”正式開展。該展匯集135件頂級文物,其中包括由遣唐使帶入日本的王羲之《喪亂帖》(唐摹本),這一名帖2006年曾在上海博物館展出。
王羲之《喪亂帖》(唐摹本)展覽現(xiàn)場。大阪市立美術(shù)館
王羲之《喪亂帖》唐摹本,中國唐代(7-8世紀(jì)),三之丸尚藏館藏,4月26日-5月18日展出
《喪亂帖》領(lǐng)銜中國文物展出
對中國觀眾而言,本次展覽上最為引人關(guān)注的文物無疑是王羲之《喪亂帖》(唐摹本)。《喪亂帖》原跡早已不存于世,此次展示的是唐代內(nèi)府的雙鉤填墨摹本,奈良時期由遣唐使帶入日本。日本皇室宮內(nèi)廳三之丸尚藏館藏,本紙右端鈐有日本桓武天皇(737-806)的"延歷敕定"朱文印。原帖為卷子,現(xiàn)改裝為軸,為"喪亂帖"、"二謝帖"和"得示帖"三通尺牘合裝。2006年3月曾來上海博物館展出。
《喪亂帖》縱長28.7厘米,共八行62字,反映了喪亂時期王羲之痛苦不安的情緒。因作者無意于書法,故字跡越見自然,有些專家推斷這種體式的字應(yīng)更近王羲之書法的本來面貌。其全文如下:“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當(dāng)奈何奈何!雖即修復(fù),未獲奔馳,哀毒益深,奈何奈何!臨紙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頓首頓首。
此帖在日本流傳了一千三百多年,為中國書法界所知不過百余年。清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年),楊守敬首先摹勒于他的《鄰蘇園帖》,墨跡印刷品的傳入,則在一九三四年以后。
2006年,上海博物館舉辦“中日書法珍品展”,《喪亂帖》首次歸國展出,距離其遠赴日本已經(jīng)隔了1300余年。考慮到紙質(zhì)文物的脆弱性,此番《喪亂帖》僅展23天,展期從4月26日至5月18日。
書法研究者韓玉濤在《王羲之〈喪亂帖〉考評》一文,曾稱此帖不可及處:第一,這本身就是一篇優(yōu)秀的雜文;第二,此帖字勢雄強,是右軍真面目,是真正的右軍風(fēng)骨;第三,《喪亂帖》兼?zhèn)湫蹚姾蛻K淡之美;第四,此帖表現(xiàn)了由行入草的完整的過程。因此,《喪亂帖》是一件難得的珍品,是王羲之最有代表性的末年之作,遠勝《神龍?zhí)m亭》。
顧村言2006年在《〈喪亂帖〉觀摩雜說》則記有:觀《喪亂帖》,正可見“骨鯁”與“激切愷直”。現(xiàn)場連讀幾遍,心摹手追,到最后,字仿佛不見了,有的只是右軍其人——右軍寫此紙時,起初還算正襟危坐,但卻筆筆可見沉郁……家國之恨,人生大悲,在一點一畫間讓人可以一一觸摸。
王羲之《喪亂帖》唐摹本,中國唐代(7-8世紀(jì)),三之丸尚藏館藏,4月26日-5月18日展出
本次展出的重要中國文物還包括南宋宮廷畫家李迪經(jīng)典代表作《紅白芙蓉圖》《雪中歸牧圖》;現(xiàn)存北宋羅漢畫中最著名的清涼寺本《十六羅漢圖》八幅(第九尊者~第十六尊者);現(xiàn)存最古的禪僧書跡,宋代高僧圜悟克勤送給弟子虎丘紹隆的“印可狀”; 對日本禪宗水墨畫影響深遠的元代因陀羅《禪機圖斷簡》;傳為元代畫家錢選的《宮女圖》;東漢光武帝頒授給倭奴國的“漢委奴國王”金印,被廣泛引為中日交流的重要證據(jù);以及南宋傳來日本的“萬聲”龍泉窯青瓷鳳凰耳花生;唐招提寺所藏鑒真和尚坐像、法隆寺藏唐代四騎獅子狩文錦等。
李迪 紅白芙蓉圖 南宋·慶元3年(1197)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展出日期:4月26日-5月18日
李迪 紅白芙蓉圖 南宋·慶元3年(1197)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展出日期:4月26日-5月18日
因陀羅《禪機圖斷簡》(寒山拾得圖) 元代 14世紀(jì)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展出日期:5月20日-6月15日
(傳)錢選 宮女圖 元代 13~14世紀(jì) 展出日期:5月20日-6月15日
日本國寶的盛大聚會
在日本文化遺產(chǎn)保護體系里,“國寶”是最高級別,指從世界文化的角度來看具有高度價值、獨一無二的國民之寶,涵蓋建筑、書畫、雕塑、工藝品、歷史文獻等各個類別。日本國寶并不限于在日本制作的物品,也包括國外傳入、對日本歷史文化有重要意義的文物,例如自中國傳入日本的中國歷代書畫與文物古籍。
大阪市立美術(shù)館
據(jù)悉,此次展覽主要劃分兩個篇章,第一章圍繞“美的歷史”,通過“日本美術(shù)的巨匠們”“古代文化的輝煌”“祈禱的形式”“優(yōu)雅的日本書法”“和與漢”“武士藝術(shù)”6個單元,追溯日本藝術(shù)的形成、發(fā)展及其特質(zhì),重點關(guān)注日本藝術(shù)的設(shè)計元素,呼應(yīng)本屆世博會的主題“為我們的生活設(shè)計未來社會”。第二章遴選與大阪相關(guān)的日本國寶,展示大阪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
“繩文維納斯”土偶,繩文時代中期(約5400-4500年前),茅野市尖石繩文考古館保管,5月20日-6月8日展出
《信貴山緣起繪卷·飛倉卷》,日本平安時代,奈良朝護孫子寺藏,4月26日-5月18日展出
《唐獅子圖屏風(fēng)》(右屏),狩野永德,日本桃山時代(16世紀(jì)),三之丸尚藏館藏,5月20日-6月15日展出
展出的日本本國文物囊括眾多日本美術(shù)史上教科書級別的國寶,包括被譽為“繩文維納斯”的土偶,日本四大繪卷之一的《信貴山緣起繪卷》,日本狩野派宗師狩野永德的《唐獅子圖屏風(fēng)》,安土桃山時代畫家長谷川久藏現(xiàn)存3幅作品之一《櫻圖》,江戶時代“琳派”核心藝術(shù)家尾形光琳的《燕子花圖屏風(fēng)》、八橋蒔繪螺鈿硯箱等。
《櫻圖》,長谷川久藏,約日本桃山時代天正二十年(1592),京都智積院藏,4月26日-5月11日展出
《燕子花圖屏風(fēng)》,尾形光琳,日本江戶時代(18世紀(jì)),根津美術(shù)館藏,6月3日-15日展出
尾形光琳 八橋蒔繪螺鈿硯箱 江戶時代·18世紀(jì)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展出日期:5/20~6/15《喪亂帖》
本次展覽共分為6期,大部分展品限時展出。第一期:4月26日-5月11日;第二期:5月13日-5月18日;第三期:5月20日-5月25日;第四期:5月27日-6月1日;第五期:6月3日-6月8日;第六期:6月10日-6月15日。
展覽海報
此次展覽展期持續(xù)至6月15日。
澎湃新聞記者 陳若茜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