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紀
從汽車船舶到農業裝備、工程機械,作為“動力心臟”的內燃機叩開了人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大門,也點燃了現代生活的引擎。
在滁州市全椒縣,安徽“動力心臟”的起源地——安徽全柴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全柴集團”)已經“跳動”了76年。作為安徽省唯一一家柴油機上市企業,它曾憑借著S195單缸柴油機殺進內燃機市場,繼而推出R175單缸柴油機這一現象級產品,又在多缸柴油機時代躋身行業第一梯隊。
作為一家傳統裝備制造企業,在新能源快速發展的浪潮中如何保持“年輕”?近日,人民網安徽頻道走進全柴集團,這顆“動力心臟”滿溢著“新鮮血液”的蓬勃脈動,有力而激昂地回應著時代的叩問。
發動機生產車間。全椒縣委宣傳部供圖
增程賦能,柴油機應用再升級
“這款基于Q平臺打造的Q23增程發動機,是我們新推出的產品。它搭配17度鋰電池,峰值功率能達到120千瓦,可以輕松滿足高頻次、高效率的輸出需求。”全柴動力技術中心新能源項目經理朱波介紹道。
與傳統柴油發動機相比,這款發動機動力更強更節油,相當于給發動機加了臺“充電寶”,正如其名稱所言,能夠讓車輛跑得更遠了。
“以Q23發動機適配的輕型卡車為例,60L油箱加滿油可以行駛750公里,裝上增程器后,純電驅動還能再行駛50公里,綜合來看,每百公里油耗可以降低15%。”朱波算了一筆賬,“每年能為客戶減少1萬元的燃油成本。”
Q23增程發動機。人民網 丁紀攝
節油效率高、續航里程長、無極變速等一系列優點,增程器讓柴油發動機也能拿到新能源的“入場券”。不止于此,在Q23發動機上,還有一塊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大腦”——整車VCU控制器,在車輛運行過程中動力分配和能源管理上發揮重要作用。
“除了增程發動機,當前全柴還在DHT混動變速箱、電驅橋等新能源賽道同時發力,產品已小批量投放市場。”朱波認為,傳統產業需要立足已有產業優勢,把牢技術命脈,才能在新能源時代占得先機。
氫啟未來,新能源儲備開新篇
面對傳統企業在新能源時代轉型,全柴集團并不只是個“加入者”,更希望成為“領跑者”。
氫燃料熱值高、清潔無污染且性能安全,是理想的清潔能源。2017年,全柴集團瞄準氫能的未來市場,攜手上海交通大學致力于攻克氫燃料電池技術難題。
歷時7年,全柴集團下屬企業安徽元雋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元雋氫能”)突破了氫燃料電池的關鍵核心技術——質子交換膜,從而開發出了全柴元雋66kW氫燃料電池系統,主要面向公交車市場。
全椒縣氫能源公交示范車。人民網 丁紀攝
“這個看起來像保鮮膜的東西,就是我們的‘拳頭產品’——質子交換膜。”展示廳內,元雋氫能董事長張俊春指向一款看似“平平無奇”的薄膜介紹道,“目前它的厚度已經達到8微米,主要性能指標達到了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
人民網安徽頻道了解到,如今元雋氫能不止將質子交換膜用于氫燃料電池中,還計劃將其廣泛用于全釩液流電池、PM電解質等電解水制氫領域,進一步擴大氫能的應用場景。
全柴集團的創新之路,是一家“老企業年輕化”的縮影,也是全椒縣內燃機產業轉型升級的典范。
2019年,全椒縣節能環保內燃機特色產業集群獲批首批安徽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形成了以全柴集團為龍頭,悅達實業、興達機電等企業為核心,以及一大批節能環保內燃機及核心基礎零部件加工企業在內的特色產業集群。
發動機生產車間。全椒縣委宣傳部供圖
面對新環境的沖擊,全椒縣政府一手緊抓強鏈補鏈,推動集群發展壯大,另一手緊盯拓展場景,打造氫能產業標桿。雙管齊下,對轄區內燃機特色產業轉型升級保存優勢,穩步發展尋找平衡點。
今年以來,全縣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5個,總投資66.3億元;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3個,總投資57億元;新投產億元以上項目18個,總投資33.9億元。其中,全椒縣與安徽聯氫公司簽訂氫能安全檢測與研發項目,在氫能產業領域將實現新的突破。
破舊立新者生,守成畏變者退。今日全椒,這場以“新”破“舊”的攻堅戰戰斗正酣——全椒縣這顆“動力心臟”,正以創新為引擎,與時代的節拍同頻共振。在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這顆“心臟”的每一次躍動,都將是安徽向“新”而行、以“質”致遠的鏗鏘足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