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就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有關中國企業租賃達爾文港相關表態提問,外交部發言人作出回應,而這背后,是澳大利亞對達爾文港租賃問題的強硬態度引發的風波。
2015年,中國嵐橋集團在達爾文港全球招標中成功中標,以5.06億澳元的價格,獲得了達爾文港長達99年的租賃經營權。彼時的達爾文港,年貨物吞吐量不足200萬噸,航道水深較淺,難以停靠大型船舶,發展潛力受限。中企接手后,對港口設施展開大力升級改造。先后投入超過2億澳元資金,使得達爾文港的航道深度拓展至18米,集裝箱處理能力提升了4倍之多。到2022年,港口貨物吞吐量一舉突破3000萬噸大關,實現了飛躍式增長,從原本一個相對落后的港口逐步發展成為澳大利亞與亞洲地區開展貿易往來的重要樞紐。
澳大利亞總理(資料圖)
隨著時間推移,澳大利亞方面的態度卻發生了顯著轉變。2023年11月,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以達爾文港鄰近軍事設施為由,突然啟動對租約的審查程序。要知道,自2015年起,美軍艦艇在該港口的停靠次數已經超過200次,且嵐橋集團在運營期間,從未涉足軍事相關業務,一直嚴格遵循商業運營規則。盡管如此,澳國防部依然堅稱需要消除所謂的“長期風險”。在聯邦政府的強大壓力之下,北領地政府原本對中資運營港口的支持態度也發生了動搖。眾多當地企業對此深感憂慮,聯名發聲指出,這種政治干預行為將會對澳大利亞的商業信譽造成極為嚴重的打擊。
從國際層面分析,美國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近年來,美國大力推行印太戰略,達爾文港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成為美國關注的焦點。美國一直試圖加強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與影響力,將達爾文港視為關鍵節點。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不斷向澳大利亞施壓,要求其收回達爾文港,以更好地服務于美國的軍事戰略布局,澳大利亞在一定程度上受美國影響,采取了對中國企業不利的舉措。
澳大利亞總理(資料圖)
澳大利亞若真的強制征收達爾文港,將產生一系列嚴重后果。從國際信譽角度而言,這種單方面撕毀商業契約的行為,嚴重違背了契約精神。國際上,契約精神是保障商業合作順利開展的基石。此前,在國際商業合作領域,也出現過個別國家或企業單方面違約的案例,最終都導致違約方在國際市場上信譽受損,在后續的商業合作中面臨諸多阻礙。一旦澳大利亞強行征收達爾文港,國際社會必然會對其投資環境和商業信譽產生極大質疑,眾多外資企業可能會重新評估在澳投資的風險,進而減少對澳大利亞的投資,這對澳大利亞的經濟發展將帶來長遠的負面影響。
在經濟層面,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多年來,中澳之間的貿易往來頻繁,涉及多個領域,為澳大利亞的經濟增長和就業創造做出了重要貢獻。達爾文港作為雙方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其正常運營對于促進雙邊貿易意義重大。如果澳大利亞強制收回港口,必然會引發中方的強烈反應,可能導致中澳貿易關系進一步緊張,澳大利亞相關產業,如農產品、能源資源等出口產業,將面臨失去中國市場的風險,這對于澳大利亞的經濟無疑是沉重打擊。
澳大利亞總理(資料圖)
面對澳大利亞方面的威脅,嵐橋集團態度堅決,明確表示“達爾文港絕不會出售”。嵐橋集團在達爾文港的運營過程中,一直嚴格遵守澳大利亞的法律法規,所有運營活動公開透明。集團相關負責人也強調,達爾文港一直定期接受安全檢查,不存在所謂威脅澳大利亞國家安全的情況。從法律角度來看,2015年中企與澳方簽訂的租約具有法律效力,在沒有任何合法依據的情況下,澳大利亞單方面強制征收港口屬于違約行為。若澳方一意孤行,中企完全可以拿起法律武器,向國際仲裁機構或者相關國際組織申訴,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中國外交部也針對此事表明了立場,敦促澳大利亞方面停止將正常的商業合作政治化,為中國企業在澳投資經營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營商環境。中方一貫主張通過平等協商、合作共贏的方式發展雙邊關系,反對任何形式的無端干涉和政治操弄。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日益緊密,正常的商業合作有利于促進雙方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展,而將商業問題政治化的做法,最終只會損害雙方的利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