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產學研合作,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近日,杭州落天曜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與“云中菌”團隊聯合組成調研組,深入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三大菌菇種植基地開展實地調研。作為中國香菇之鄉,慶元縣的菌菇產業既是傳統農業的縮影,也是現代化轉型的前沿陣地。團隊此行旨在通過考察當地菇棚管理現狀,探索產學研一體化模式如何賦能食用菌全產業鏈升級,為自主研發的“智能菇棚管理系統”落地推廣提供實踐依據,以科技力量破解產業痛點,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調研首站選在藍森林食用菌農村合作社,這里雖配有冷庫和基礎灌溉設備,但溫濕度調控、通風換氣等環節仍依賴人工經驗。“棚內二氧化碳濃度忽高忽低,夏季高溫時菌絲活性驟降,只能憑感覺開門通風。”合作社負責人坦言。
第二站宏鵬家庭農場的場景更顯粗放:悶熱的菇棚內僅靠幾塊黑布遮陽降溫,工人需頻繁進出手動噴淋,雜菌感染率高達15%以上,年損失超20萬元。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第三站浙江鼎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物聯網終端實時監測環境數據,遠程一鍵調控空調與噴淋系統,工廠化流水線實現鮮菇分級包裝直供商超,智能化管理使菌菇品質與產能穩定性顯著提升。這一案例印證了智能化管理的可行性,也為傳統種植戶提供了轉型范本。
“傳統種植模式受制于環境波動和技術短板,而自動化設備的高成本又將許多農戶擋在門外。”團隊負責人陳姿伊指出。調研中發現,慶元菌菇產業的中小農戶普遍存在經驗化生產與風險不可控的惡性循環。“云中菌”團隊將依托物聯網與AI算法優勢,開發低成本、易操作的輕量化管理系統,通過Fuzzy-PID動態優化溫光水氣參數,為農戶提供“會思考”的菇棚解決方案。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下,杭州落天曜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與“云中菌”團隊此次慶元之行,不僅彰顯了產學研深度融合對農業現代化的驅動作用,更驗證了企業、科研機構與生產者“三方共研”機制的現實價值。未來,這種以需求為導向、以技術為紐帶、以共贏為目標的合作模式,或將為更多縣域特色產業升級提供范本。
這場跨越傳統與未來的田野調查,不僅為青年學子提供了產學研融合的實踐課堂,更揭示了科技下沉農業的迫切需求。據悉,團隊已與當地農業部門達成合作意向,計劃以本次調研為起點,構建“技術攻關-場景適配-普惠推廣”的全鏈條服務模式,讓智能技術真正扎根鄉土,為“小香菇”撬動“大產業”注入數字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