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經費是高等學校持之以恒發展的重要支撐,是高校開疆拓土,提升整體競爭實力的底氣與保障。據教育部直屬高校2025年預算數據顯示,西安交通大學以172.99億元總經費躋身全國第九。如此充足的預算,無疑為西安交通大學的本科教學質量提升注入強勁動力,構筑起本科教育的“四梁八柱”。
教育經費的投入,首先體現在教學資源的“精耕細作”上。近年來,西安交大持續加大教學基礎設施投入。智慧教室、虛擬仿真實驗室、工程實踐平臺等現代化教學場景隨處可見。以“智慧教學”為例,學校投資建設了覆蓋全校的“5G+智慧教育”系統,通過沉浸式互動課堂、遠程協作實驗室等創新模式,打破傳統課堂的時空限制。
對于考生而言,這意味著未來四年將置身于國內領先的學習環境中,觸摸到最前沿的教育技術。而在課程建設方面,學校每年撥付專項經費支持“名師名課”工程,立項建設多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校級精品課程。這些課程不僅涵蓋人工智能、能源動力等前沿領域,更注重跨學科交叉融合,為學子提供了多元化的知識圖譜。
如果說教學資源是“土壤”,那么師資力量就是“養分”。依托充足的經費支持,西安交大實施“領軍學者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等人才支持計劃,在全球范圍內引進高層次人才。截至2024年,該校專任教師中兩院院士、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高端人才占比超過15%。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交大還“教授全員授課制度”,要求包括院士在內的所有高層次人才必須承擔本科教學任務。正如一位家長在招生咨詢會上感嘆:“孩子有機會在院士的指導下學習,這樣的教育資源實在難得。”此外,學校每年投入數千萬元用于教師教學能力培訓,通過“教學名師工作坊”“國際教學研修項目”等舉措,讓教師始終站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前沿。
對于考生和家長最關心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西安交大給出了“硬核”答案。該校將年度預算的一部分用于學生創新實踐平臺建設,建成了“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未來技術學院”等特色平臺。更值得關注的是,學校與華為、國家電網、中國航天等龍頭企業共建了多個校企聯合實驗室,本科生從大二開始就能參與實際研發項目。2024年,能源動力類專業學生參與的“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項目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并以第一作者完成一篇SCI論文,目前已送審。這種“真題真做”的培養模式,讓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煥發生機。
站在172.99億元的預算基石上,西安交通大學正將經費優勢轉化為育人實效。2024屆本科畢業生中,66.6%進入哈佛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外頂尖學府深造,不少畢業生入職世界500強企業和科研院所,就業質量連續多年穩居全國前列。
在西安交通大學,教育經費不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化作智慧教室里的思維碰撞、實驗室中的創新火花、國際舞臺上的自信身影。西安交大用實力書寫著這樣的承諾:以國家投入為舟,以人才培養為楫,載著萬千學子的夢想,駛向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星辰大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